李貴兵
【摘 要】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是全面貫徹落實黨對高校的領導、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必然要求。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可采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課程設置、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等措施。
【關鍵詞】習思想;思政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4-0093-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44
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下簡稱習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將這一思想載入憲法。高校承擔著培養時代新人,傳播科學只是的重要使命。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1]
1 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承擔著直接向大學生傳播習思想的任務,建設一支政治可靠、素質過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關鍵在于讓思政課教師正確理解什么是習思想,為什么要把習思想融入思政課,怎樣才能更好的把習思想融入思政課這三個問題。
扎實推進習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首先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即要讓思政課教師理解習思想的科學內涵。習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其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可概括為八個明確和14個堅持,系統闡述了中國發展的歷史地位、主要矛盾、目標任務、發展條件、發展戰略等內容,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發展的新境界。“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2]習思想作為課徹底的科學理論,要能夠被大學生所接受和掌握,思政課教師必須首先做到真懂真信,能夠準確把握習思想的科學內涵,講清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闡明該思想與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辯證關系等問題。要緊密結合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習思想貫穿于思政課教學的始終,讓該思想真正成為啟發大學生、塑造大學生,激勵大學生自覺成為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歷史使命的有力思想武器。
其次,要解決為什么要講的問題,即思政課教師要明確將習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重大意義。“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3]習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是高校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將習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有助于堅持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該思想的認同,為大學生的發展提供強大有力的思想引領,培養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時代新人。
最后,要解決如何講的問題。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深入推進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變革、教學手段豐富。要將習思想有機融入思政課,不是單純的就思想講思想,而是要積極尋找習思想與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契合點,真正融入大學生的生活思想當中。
2 課程設置要各有側重,協同發力
高校的思政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這些課程共同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在習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過程當中,這些課程各有側重、協同發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側重要講清楚習思想的理論依據,強調習思想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它的發展譜寫了馬克思主義新的篇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側重要講清楚習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發展的過程、科學內涵、理論地位以及其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的關系,要讓學生明確習近思想是從理論和實踐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道路的信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側重要講清楚近代中國的國史和國情,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引導學生理解習思想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3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信行合一
從根本上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做的“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要做人的思想工作,做思想上的認知引導和價值認同工作,以及思想上的釋疑解惑工作。”[4]大學生普遍關注、急需解答的思想認識問題從何而來?高校思政課如何有效運用習思想來解答這些問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實踐是思想認識的源頭活水,從根本上說問題的產生和解決,最終都要回到實踐中去。
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存在著重灌輸輕內化、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加強理論教學,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習思想教育大學生,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將實踐教學有機的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圍繞社會熱點和大學生的關注點設置調研課題,讓大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通過親眼看、親耳聽,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進行對照,在培養大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讓大學生自己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還可以與高校具有的德育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理論宣講、學術沙龍、主題班會、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有機結合,讓大學生在親口說、親手做的過程中做到對習思想真信真行。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5]重視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政課中的作用,有助于讓大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習思想的真理性,增強大學生的理論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自覺接受習思想的指導,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行,自覺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3]習近平.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12-30,(1).
[4]王習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教育對象“思想”深處著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8(3):43-47.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