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寶
(鎮江海事局,江蘇 鎮江 212002)
實踐“12345”科學安全監管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海事治理新格局
張金寶
(鎮江海事局,江蘇 鎮江 212002)
從鎮江海事局運用“空管”方法管理客汽渡工作實踐出發,由小及大,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海事現代化治理新格局的可行路徑和有效方法。
安全監管體系;基層海事;現代化治理
為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特點和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明確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和美好前景,指明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方向、任務和實現路徑。深入實踐“12345”科學安全監管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海事治理新格局是推動長江航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長江江蘇段本質安全水平的必然選擇。本文試從鎮江海事局運用“空管”方法管理客汽渡工作實踐出發,由小及大,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海事現代化治理新格局的可行路徑和有效方法。
“共建共治共享”是對中國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實踐探索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社會治理模式的目標要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江蘇海事局黨組審時度勢,跨行業、跨領域、跨思維借鑒運用安全管理中的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形成了“12345”科學安全監管體系。運用“空管”方法管理客汽渡是其中“五種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鎮江海事局在推進“空管”管理客汽渡工作中,“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得到充分體現。
共建即共同參與社會建設,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安排、責任落實、資源配置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活力。我們運用空管“主體責任全落實、飛機狀況全保障”方法,推進渡運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持續改善渡船技術條件。通過推進老舊渡船更新換代、船名亮化改造、渡船抗沉性技術改造、安全警示標志完善四項工程,轄區新建渡船15艘,所有渡船完成船名亮化改造、警示標志設置,2艘渡船試點抗沉性技術改造。通過啟動渡船提檔升級工作,鎮揚汽渡建造了全國首艘“全電推渡船”,搭載當前最先進的“電力推進系統”和“防碰撞預警終端”;大港汽渡、鎮揚汽渡加大投入,增添了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倒車影像系統、CCTV全覆蓋監控系統。通過海事牽線搭橋,大港汽渡與金海星導航科技公司合作,創新建立國內第一套船舶安全預警平臺系統。
共治即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通過專業指導、平等參與、自主管控有效解決公共事務中的矛盾問題。我們運用空管“飛行行為全規范、飛行過程全控制”方法,有效規范渡船航行避讓行為、推廣渡口自主管控,凝聚管理合力。發揮海事專業優勢,安排審核員協助大港汽渡、鎮揚汽渡率先制定航行操作指南,實行體系化管理;在VTS系統標識渡運水域,實現渡船偏離自動報警;幫助轄區渡運單位以《長江江蘇段渡船航行與避讓導則》為基礎,建立“一渡一策”操作規程。強化渡運自主管控,大港汽渡、鎮揚汽渡、揚高汽渡分別建立新型安全生產調度中心,做到工作人員、規章制度、裝備設施“三到位”,自主實施指揮調度和綜合管控;鎮揚汽渡、大港汽渡結合實際,分別創新建立“三三三”密度控制機制和“二一二”流量控制模式。協調共建排除風險,海事、航道、客汽渡三方合作,在渡運水域增設警戒黃浮,為渡船鋪設起“高質量跑道”。
共享即共同享受治理成果,通過科學監管、建章立制、督促檢查全力保障人民群眾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我們運用空管“機組人員全評估”方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客汽渡管理經驗和評估標準,切實提升船員履職能力,提升隊伍安全、內部安全、水上安全水平。提升隊伍安全水平,鎮江海事局建立了定期培訓、應急演練、履職檢查等工作機制,積極為渡運單位提供服務,全面提升船員素質;通過主動調研渡運單位需求,為轄區數百名渡船船員舉辦了20余場“個性化”培訓;專門開發10套渡船船員測試題庫,編印《長江渡運典型事故案例宣傳冊》,增強船員履職意識。提升內部安全水平,渡運單位合理安排船員輪值班次,限制同一班組工作時間,大港汽渡、鎮揚汽渡分別探索建立“機動駕駛員頂班”和“雙駕駛員輪轉”等模式,防止疲勞駕駛。提升水上安全水平,大港汽渡、鎮揚汽渡創新建立了上崗前異常報告制度,通過“本人主動報告、CCTV實時監控、汽渡領導定時檢查、海事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對船員日常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分析評估、安全督促。

10月17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李宏印副局長調研大港汽渡,對我局積極運用“空管”方法、提升渡運安全管理水平的工作創新給予了充分肯定。總結“空管”方法得以全面推進的原因,“政府引導、企業跟進”是基礎,“同頻共振、創新合作”是關鍵,“依法依規、科技應用”是保障,這與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是一致的。實際上,江蘇海事局“12345”科學安全監管體系的實踐,為全面打造基層海事治理新格局探索了豐富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動“空管”管理客汽渡,離不開海事引導。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海事具有顯著優勢,比如組織動員優勢、資源配置優勢、協調執行優勢等。鎮江海事局先后組織召開部署會、研討會、推進會10余次,開展調研20余次,積極協調市政府相關部門、航道處、金海星導航科技等單位為渡運單位提供政策便利和技術支持,全力保障了“空管”管理客汽渡工作有力推進。但是海事推動并不是說大包大攬,渡運單位的全力支持、積極跟進是取得進展的重要基礎。鎮揚汽渡、大港汽渡等先后投入數百萬資金落實裝備提升行動,配合海事完成船名亮化改造、渡船提檔升級、系統更新換代、船員培訓考試等重要工作,為鎮江轄區“空管”管理客汽渡工作22條措施落實墊定了堅實基礎。
客汽渡水域歷來是海事安全監管的重點,但是僅靠單一力量難以實現高水平的本質安全。渡運單位既是“空管”實踐的成果享有者,也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實現海事與渡運單位的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有利于推動客汽渡監管工作達到最佳安全狀態、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推進“空管”管理客汽渡工作中,海事與渡運單位同心同向、同頻共振,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和大膽的創新。例如針對渡運水域少數小型船舶貼邊航行影響渡運航行安全的問題,海事、航道、客汽渡三方溝通研究,明確了“在渡船航行水域增設警戒黃浮”的創新舉措,通過界定標識渡運范圍解決了難題。針對各家渡運單位船員數量、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各不相同的情況,我們創新開展培訓前調研,實地了解各家單位實際情況和培訓需求,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有的以政策宣貫的為主,有的以案例講解為主,有的則以法規解讀為主,不拘一格、創新實踐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優模式,是社會治理最可靠的長效機制。推動“空管”管理客汽渡工作,必須堅持依法依規。無論是“一渡一策”、“雙駕駛輪轉”,還是“三三三”機制、“設置警戒黃浮”,這些創新舉措全部有上位法支撐,比如“一渡一策”來源于《長江江蘇段渡船航行與避讓導則》,“三三三”機制以定線制為基礎,“設置警戒黃浮”有航道法作支撐。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社會治理的預見性、精確性、高效性。鎮江海事局在推動“空管”管理客汽渡工作過程中,科技因素同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港汽渡建設的安全預警平臺系統,以北斗高精度導航、雷達掃描跟蹤、AIS終端信息數據融合為基礎,實現了渡船精準定位、場景模擬、視頻分析、碰撞提醒、應急救援等功能,從本質上提高渡運安全應急管理水平。目前,鎮揚汽渡與集美大學合作,也在積極研發“防碰撞預警終端”,將為渡船提供智能預警、輔助決策等功能。
“空管”方法管理客汽渡工作實踐作為江蘇海事局“12345”科學安全監管體系的一個縮影,充分體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與“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一脈相通。除此之外,2017年4月份以來,根據江蘇海事局黨組部署要求,鎮江海事局、揚州海事局創新開展了六圩河口水域聯合監管工作,通過“水域共管、責任共擔、資源共享、文明共建”的工作模式,迅速遏制了該水域事故多發態勢,全面改善了重點航段船舶通航環境,為相鄰海事機構對交界水域安全監管模式探索了新路,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效,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海事治理新格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基礎。十九大報告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概括為“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四個方面,要求“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因此,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海事治理新格局,要從這四個方面發力。
深化長江航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基層執法模式改革,打破長航系統固有的條塊分割、上下錯位、單兵突進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以海事為主體的“一體化監管、一條龍服務、一站式管理”的全功能執法新模式。堅持簡政放權,摒棄本位主義,以開放性框架吸納社會力量,將社會性事務和服務性功能交由社會力量承擔,形成多樣化治理模式,實現治理資源由“單一分散”向“多元整合”轉變。創新市場化海事治理機制,探索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外包等方式解決海事當前遇到的矛盾問題,推動海事治理與社會自主管控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把握好依法行政和深化改革的關系,實踐探索航道與通導現場執法,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研究。把握好依法行政與證據保存的關系,提高行政強制及執法辦案證據意識,探索建立海事證據保存中心,實現“陽光執法、過程留痕、過后可查、證據過關”。把握好依法行政與執法監督的關系,圍繞水上安全、內部安全、隊伍安全,按照“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工作理念,構建全覆蓋的工作責任體系和新型執法監督機制,打造“事前規范、事中監督、事后追責”的閉環監督模式。
科學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島”,統籌長航系統與地方口岸系統信息化資源,推動水上安全監管數據“互聯、互通、互認、互用”。探索推進“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在海事監管領域的應用,加快提高對船舶、船員、運輸貨物等核心要素感知、獲取和處理能力,實現政務服務、行政處罰、船員服務等業務網上“一站式”辦理。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以CCTV圖像識別技術為主、AIS及VTS為輔,研究轄區船舶流量特征,實現船舶流量自動觀測、船流高峰預判和預警、船舶特征識別、落水人員識別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培訓體系和專業化人才培養體系,常態化推動基層海事執法人員素質鍛煉和技能提升。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著力堅決“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問題。持續完善水上搜救、防污染、PSC等專業工作體制機制,充分調動社會裝備資源,加大專業人才專業精神培育,理念技能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意味著我們將在新時代開啟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踐“12345”科學監管體系,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海事治理新格局,是推進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U692
A
1006—7973(2017)12-0017-03
10.13646/j.cnki.42-1395/u.2017.12.006
(作者系鎮江海事局局長、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