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本刊編輯部 統籌|劉曉雪 編輯|薛珊 孫凱
圖片|張洲 阮耀林 吳長賦 邱梓豪 唐龍 陳佳哲 葉秋明 蔣斯蕾Sasha Degenina 樂道視覺
2017年8月23日,廣東珠海。13號強臺風“天鴿”正面襲擊我市,強大的破壞力讓昔日美麗的花園城市一片狼藉。
在臺風剛剛過去的那個夜里,道路被合抱的大樹阻斷;許多居民家停水、停電、網絡中斷、通訊中斷……
8月27日,14號臺風“帕卡”接踵而至,與珠海“擦肩而過”,給正在救災的人們帶來新一輪的狂風暴雨。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面前,珠海人爆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各兄弟城市、兄弟部門也紛紛伸出援手。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千千萬萬人懷著對這座城市的愛心,自覺投入到救災復產重建的隊伍中,他們有可愛的人民子弟兵;有武警消防官兵;有電力、通訊、供水等基礎保障人員;還有自發(fā)組織加入的普通志愿者們……
萬眾一心,匯聚成溫暖人心的“珠海力量”,展現出令人側目的“珠海速度”,鍛造堅不可摧的“珠海精神”。僅在強臺風過后的第三天,全市受損的990條供電線路已恢復875條, 63.5萬用戶已恢復用電,占比92%;全市99%的用戶恢復正常供水;受阻道路已全部恢復通行,航道打通……
這就是一座城市靈魂深處的歸屬感,一個因為被高度認同而形成的強大精神內核。這個8月,我們用這種源自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力量,掃清障礙,照亮回家的路。

幸好臺風登陸前一天,政府工作人員三番五次讓我們撤離,帶我們到三灶海華小學的庇護所,否則的話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臺風“天鴿”過境后,蔣先生離開庇護站,帶著太太和孩子回到他們居住了12年的地方——三灶油碼頭投入到救災復產工作,重建家園。由于這里臨近海邊,且房屋構造簡單,在臺風正面“襲擊”下成為一片廢墟。像他一樣在油碼頭一帶居住的有近350人,他們均來自于廣西,拖家?guī)Э趤淼竭@里搭起簡單的竹棚為家,以出海打漁為生。 (攝影 張洲)




“天鴿”是今年在我國登陸的最強臺風,給珠海造成了歷史上最嚴重的臺風災害。截至目前,全市受災群眾64.14萬人,死亡4人,受損房屋7074間,損壞車輛4.4萬多輛,直接經濟損失達204.5億元……(上圖)圖為臺風“天鴿”過境后,有好奇的小孩子在倒下的大樹上“探險”,(下圖左)有的小孩卻邊幫忙邊玩耍,(下圖右)而家里散養(yǎng)的雞鴨羊和狗則在一片雜亂中閑庭信步。(攝影 張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