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方瓊玟 呂華當/文圖
廣東舉辦第四屆水產養殖技能競賽
■ 《海洋與漁業》記者 方瓊玟 呂華當/文圖
剪開鰓蓋,完整剪下鰓片,3分;剪取小塊鰓組織,放在干凈載玻片上,3分;蓋上蓋玻片,稍加壓平,制成水浸片,8分;先低倍鏡后高倍鏡觀察鰓組織,3分;用完后取下載玻片,關閉電源,3分……9月4至5日,2017年廣東省水生動物病害防治員技能競賽在廣州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賽代表隊伍和個人選手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本次競賽由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承辦,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工會委員會、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漁業種質保護中心以及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協辦。
競賽包含理論與實操兩部分,理論部分包括《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員》工種基礎部分、高級部分、農業技術推廣法等法律法規;實操部分以現場操作的方式進行競賽,包括水質快速檢測、魚鰓寄生蟲檢查、魚鰓表面細菌的分離培養(平板劃線)操作、藥物規范使用四個部分。

參賽隊伍
經現場公平、公正比拼后,競賽各個獎項順利產生。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深圳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榮獲競賽團體前三名。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蔣天寶榮獲個人競賽第一名,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彭振榮獲個人競賽第二名,廣州市番禺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施國斌榮獲個人競賽第三名。據悉,競賽第一名將由省總工會按程序頒發“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競賽為廣東水生動物技術病害防治人員搭建了同臺競技、互相交流、學習和進步的平臺,這對促進省水生動物技術防治水平,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促進民生福祉、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幾年,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各省市的水產部門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陳永樂研究員認為,許多農戶只能靠經驗去判斷水產品是否安全、是否藥殘超標、是否有寄生蟲,而水產部門則能夠通過科學、專業的手段去做實驗并得出準確的報告,因此,舉辦水產技能競賽意義非凡,一方面能夠讓從業人士更加重視水產品質量檢驗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讓技能實操更加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