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文圖
施國斌:致力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
■ 《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文圖

施國斌,技能競賽個人一等獎 呂華當/攝
“其實那天考的,都是很接地氣的。”施國斌,廣州市番禺區農業技術服務站的工程師,獲2017年廣東水生動物病害防治員技能競賽個人組第三名,對于競賽內容,施國斌說這一次的考核多是他的日常工作。
采訪當天,記者來到了位于海鷗島的廣州市番禺區名優水產養殖試驗基地,據悉,施國斌身為該基地的技術總監,多年來都扎根基層,事無巨細,顧及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并一直在基地進行養殖新品種和新技術的試驗,效果好的就推廣給周邊養殖戶,助力番禺區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剛見到施國斌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黝黑的膚色,手伸出來,對比之下,指甲白得亮眼。由于基地有事情需要處理,需要去基地,記者遂提出采訪在處理事情中擠時間進行。記者了解到,施國斌畢業于水產養殖專業,曾在廣西水產類媒體擔當過編輯,后來進入到廣州市番禺區農業技術服務站,時至今日,在水產界摸爬滾打已經超過十年。
而說起競賽當天的事情,施國斌坦言好多年沒有感受這種類似考試前的緊張感?!捌鋵嵨夷翘?,操作起來手還有點抖?!彼ρ缘?。
施國斌告訴記者,競賽分理論部分和實操部分,比值為3:7, 理論部分考核的是《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員》工種基礎部分以及高級部分、農業技術推廣法等法律法規;實操部分競賽的內容均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以現場操作的方式進行技能比賽。競賽內容包括水質快速檢測、魚鰓寄生蟲檢查、魚鰓表面細菌的分離培養(平板劃線)操作、藥物規范使用四個部分。“我聽之前的參賽者說,往屆的操作題是打魚針和打包魚苗,這一次考核的可以說是相當全面的了。”
據了解,廣東水產養殖技能競賽自2013年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本次是第四屆,“廣東省水生動物病害防治員技能競賽已成為廣東水產行業的一個品牌活動,在業界是一件大事?!彼硎?,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對這件事情很重視,他和蔣天寶、李镕作為廣州市的代表,接受了約一個星期的操作培訓,然后晚上惡補理論知識。“太久沒考試了,就算是那些操作是日常工作,也還是要突擊一下,每天要殺十條魚呢!”
對于這次競賽,他說,“如珠江水產研究所的老師所說的,水產部門要能能夠通過科學、專業的手段去做實驗并得出準確的報告,水產技能競賽能夠讓從業人士更加重視水產品質量檢驗工作,并使技能實操更加規范化。而不是只能靠經驗去判斷水產品是否安全、是否藥殘超標、是否有寄生蟲。”

走進海鷗島基地,太陽熾熱,放眼看去,能看到排列規整的試驗魚塘。施國斌介紹說,廣州市番禺區名優水產養殖試驗基地位于海鷗島的核心區里面,占地約256畝的面積,他笑言,“其實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基地里面,我是從11年到現在,都曬成了水產人的膚色了。”
進入到基地辦公大樓,就看到兩邊各擺著五個玻璃展缸,可以看到每個展缸里都有若干條魚,品種多樣,有墨瑞鱈、澳洲淡水龍蝦、銀斑,有新品種“勝斑”,以及羅非魚、草魚、黑鯇等常見品種,門正對的還有一個大展缸,里面有兩條珍珠龍躉。施國斌介紹說,這些都是基地里養的名優產品,他透露說說,主要工作為基地內的試驗,以及一些常規工作,常規工作包括下鄉看魚病、突發天氣的預警處理,疫情報等,“有什么好的養殖新品種和新技術,我們就引入到基地做試驗,若是效果很好,就進行推廣。”他舉例說,澳洲淡水龍蝦是正在試驗的品種,現在已經有農戶在養殖墨瑞鱈以及鰣魚、銀鯧等新品種?!霸诨鶎?,更容易與養殖戶打成一片,有了試驗,養殖戶會相信你說的,所以經常有人前來咨詢要養些什么品種,若是有意去養,我們就會提供購買渠道。”
對于新的養殖技術,施國斌說,他們現在試驗的是“流水槽養殖模式”。他介紹說,這個養殖模式引進自美國大豆協會,現階段正用于養殖草魚。現場可見,在6畝的魚塘上,增氧機正在歡快地轉著,池塘的一邊整齊排列著3個約300平方米的方形槽,一邊形成水流,推動魚體殘餌和糞便到另外一邊收集,再泵出排污管道,排到外面去。同時,流水槽邊設有水下探頭,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測著水質情況?!皳碚?,這種流水槽每個槽可以容納幾萬斤的魚,現在我們往每條槽里放了兩萬尾的草魚,由于現在正是試驗階段,好的才能推廣出去。”施國斌說。
對于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施國斌說,“除了私底下的密切聯系,我們還會不定時召開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總結大會,并組織周邊的農戶參加?!?/p>
陪同記者去看展缸內的墨瑞鱈的時,施國斌發現魚體體表有黑色的纖毛,說有可能感染了寄生蟲,并解釋說展覽系統在后面有循環水處理系統,是經過紫外燈等殺菌處理,所以判斷應該是感染了寄生蟲。隨后,他就打電話讓負責人把魚撈出來放盆里進行鹽浴,若情況沒有改善,再使用殺蟲劑。
施國斌作為基地里的技術總監,在采訪過程中,施國斌先去看了展缸的水處理系統,發現珍珠龍躉的處理池水位過低,隨機進行了檢測,發現鹽度不夠,做好了這一個處理,再走出去到流水槽池塘,詢問吸污泵的維修情況,隨后再去了銀斑的養殖車間檢查是否有病魚,最后去黃喉擬水龜、鱷龜的養殖場跟管理員討論龜場規劃。而一路上,施國斌的手機時不時就響起來,他對記者說抱歉,并說,“這邊事情還是挺多的,因為每一個環節都要照顧到,怎么說呢?總是覺得不放心吧。特別是試驗,每一個步驟都要很小心,如看水色、魚苗過篩、長大轉料、投喂管理等,都要跟進?!?/p>
應記者要求,施國斌回到了實驗室做了魚體解剖實驗,并講解說,“一般看病魚,就先看它的體表有什么異常,然后再看魚鰓,并進行鏡檢,看一下魚鰓里沒有什么寄生蟲,接著是解剖魚體,看它的內臟。你看,這條魚的肝就發白,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攝食不當引起的,投喂量或者投喂次數過多,后面要加強管理。”
近期正是高溫期,病害頻發,魚塘容易出現泛塘現象,對此,施國斌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泛塘極容易引起一些細菌性的疾病,如出現細菌性腸炎、爛鰓、出血等現象,而泛塘多是因為缺氧,“其實我覺得增氧機要常開,人都熱得難受了,其實魚就更難受了,中午也應該開,可以加快水的流動,光合作用也會更明顯?!睂τ诓『Ψ乐?,施國斌說還是以防為主,“有條件的話,我會勸養殖戶換水或者運用一些底質改良劑或者生物制劑調水,中草藥拌料投喂,去加強魚體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