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朗特約記者 北斗 本報特約記者 陳欣
1月3日,伊朗的抗議活動進入第7天。與前幾日反政府者的喧囂不同,數以萬計伊朗人當天走上街頭,聲援伊朗政府。伊朗國家電視臺的畫面顯示,在首都德黑蘭、南部阿瓦士、北部戈爾干、中部庫姆等地都爆發大規模親政府游行。民眾揮舞著伊朗國旗,高舉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肖像,高呼“用鮮血捍衛我們的領袖”“絕不背棄領袖”“美國雇傭兵去死”“打倒以色列”以及“打倒沙特王室”等口號。與此同時,2日晚間在中部伊斯法罕、卡拉季等地的抗議仍在繼續,但德黑蘭相對平靜。伊朗官方尚未公布抗議事件最新的傷亡情況,根據此前媒體統計,至少有21人在抗議事件中死亡,數百人被捕。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日首度針對抗議事件表態,指責“伊朗的敵人”一直在伺機給伊朗制造麻煩。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則表示,經調查,抗議事件背后明顯有沙特以及英美等國情報機構的操控。他指出,在伊朗社交媒體上有關抗議的標簽中大約27%都是沙特散布的。
俄羅斯衛星網3日援引一名網絡安全專家的分析稱,有證據表明,英國情報機構參與了對社交媒體上反伊朗政府活動的煽動,隸屬英國情報部門的聯合威脅研究情報組織(JTRIG)負責在社交媒體上偽造木偶賬戶、散布虛假內容,這一手段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和2009年伊朗的游行示威中就使用過。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發現,此次抗議事件爆發之初,伊朗官方媒體幾乎全部保持沉默,而反對派在社交媒體Telegram上異常活躍。此前一直活躍在民間的社交媒體群“AMAD新聞”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伊朗媒體此前披露,“AMAD新聞”創始人受到一些外國情報機構資助,專門從事反伊朗政權的宣傳活動,該機構甚至滲透到伊朗政府機構及軍方,擁有不少信源。在抗議開始前,“AMAD新聞”訂閱人數為85萬,抗議開始后三天,這一數字激增至155萬。2017年12月28日抗議活動開始后,AMAD新聞每天利用Telegram平臺發布大量伊朗各地的抗議視頻,并發布具體的時間地點等信息,號召民眾前往參加抗議,該組織甚至發布如何制作“燃燒彈”的指導信息。伊朗內政部于12月31日宣布屏蔽該組織,目前伊朗已暫停Telegram等社交媒體的接入。
美國方面則加緊對伊朗施壓。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3日發推特稱,美國將在“適當的時候”大力支持反對腐敗的伊朗人。美國《國會山報》稱,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對媒體表示,伊朗民眾的抗議是自發的,而非伊朗當局所指稱的是由外部敵對勢力設計;她同時代表美國要求安理會和人權理事會就伊朗局勢召開緊急會議。但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哈薩克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奧馬洛夫稱,討論伊朗問題的會議日期暫未確定。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日則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方干預言論,并稱美國一直暗中支持伊朗國內的暴力抗議,以掩蓋其在該地區的政策失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日稱,本月中旬,特朗普正面臨國會給他設定的最后期限,認證伊朗是否遵守了2015年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此外,特朗普1月12日還將決定是否簽發對伊朗的制裁豁免令。在這些截止日期迫近之機,特朗普正在利用伊朗爆發抗議活動之機對伊施壓。按照慣例,特朗普會簽署對伊制裁豁免令,但白宮發言人桑德斯當地時間2日也表示,在對伊制裁問題上,美國政府會考慮“所有的選項”。《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特朗普政府正游說其他國家支持伊朗人進行“和平抗議”的權利。
歐洲國家也密切關注伊朗局勢,繼歐盟2日發表聲明呼吁伊朗保證“示威和言論自由”后,3日,德國政府副發言人德默爾呼吁伊朗政府尊重言論和集會自由,對事件做出“適度的和法制范圍的反應。”法國總統馬克龍2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電話。馬克龍對伊朗示威者死亡表示關切,并呼吁伊朗政府保持克制。據伊朗國家電視臺3日報道,魯哈尼敦促法方立刻采取行動,協助打擊在法國的反政府組織“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MKO),后者被指煽動伊朗國內的暴力活動。兩國總統決定推遲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對伊朗的訪問。▲
環球時報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