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中國受夠了歐洲的垃圾!”德國《南德意志報》3日報道稱,中國在2018年正式實施針對廢塑料等24種“洋垃圾”的禁令。現在,歐洲正面臨一個突出的問題:該如何處理中國人不要的塑料垃圾。
德國每個主要港口以前總能看到垃圾的全球循環場景:來自中國的貨輪,從集裝箱卸下運動鞋、外套等“中國制造”,卸空的集裝箱再裝上德國的塑料垃圾。據稱,將垃圾裝船運往中國的成本,甚至低于德國境內的運輸費用。這也讓德國企業獲得高昂回報。德媒稱這是“變廢為寶”。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在全球采購730萬噸塑料垃圾。僅德國就有150萬噸舊塑料進入中國內地和香港,占德國總量一半以上。歐洲其他國家也如此,例如去年從英國運到中國的塑料垃圾達80多萬噸,約占該國的65%。
現在這樁只賺不賠的買賣已經結束。去年7月下旬,中國已告知世貿組織,將于年底前禁止進口24種垃圾,包括聚乙烯等塑料。現在,英國面臨數以百萬噸計的垃圾難以及時回收處理的壓力。英國《衛報》2日報道稱,在未來數周,垃圾危機將在各地爆發,而從政府到產業界只能是干著急。英國回收協會總裁賽蒙·艾林表示,協會成員們已看到在各地大量低降解回收的塑料垃圾堆積如山,需要盡快采取措施來應對。
歐洲的塑料垃圾該去哪里?歐盟正在制訂一個新的循環經濟方案,但現實是,大多數國家更愿意焚燒塑料垃圾。德國廢物管理協會主管庫爾特說,塑料垃圾提取1噸塑料,需要60到80歐元的成本。英國負責塑料垃圾出口研究的民間機構Recoup認為,中國禁令迫使英國不得不尋找新的國際垃圾出口填埋地點。短期內,英國不得不將塑料垃圾出口到馬來西亞和越南。但這些目的地對于洋垃圾的接受體量,都不可能高過中國。▲
環球時報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