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崢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數字時代、信息時代的步伐在逐步推進,后金融時代的來臨,使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不斷凸顯,需要企業積極面對時代發展形勢,進行科學革新。論文從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概述出發,分析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的必要性,針對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措施展開重點論述。
【Abstract】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attern, the pace of the digital age and information age is gradually advancing. After the advent of the post financial era,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economic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requires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fac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imes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innovation. Starting from the summary of the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form in the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and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measures of enterprise economic management.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措施
【Keywords】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enterprise; econom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reform;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2-0026-02
1 引言
金融危機曾經席卷全球,全球經濟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隨著經濟全球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業態的發展,企業運營開始面臨更多的挑戰,產品滯銷、積壓、創新度不高、企業間競爭加劇等導致其發展受限。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與變革,擺脫發展的制約性要素,成為其長足發展的唯一出路。
2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概述
概念:后金融危機時代,指的是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全球性經濟遭受重創后的這段時期,在這一時期,全球經濟在重創之后緩慢恢復和發展,世界經濟在觸底之后逐漸反彈[1],美國的實體經濟運行態勢明顯好轉,其他發達、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也在逐漸改善。
后金融危機時代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主要包括:①世界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加劇,各國迫切希望在這一時期盡快做好經濟的重建工作,市場資源的掠奪態勢不斷加劇。②金融危機中政府所不得已采用的宏觀調控措施,導致市場經濟體結構發展不平衡,各個產業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③實體經濟發展受限,經濟發展巨大動蕩,發展前景存在一定變數,多數資金開始更多地流向虛擬經濟。
3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特征
3.1 呈現綜合管理態勢
企業的經濟管理綜合性發展,集中通過價值形式進行體現,企業開始著重于綜合性經濟管理,在發展中注重所使用手段、觀念的科學性,實現對成本、經營和生產多個環節的統籌把控[2],繼而更好的恢復原有效益。
3.2 經濟管理同各環節相銜接
經過金融危機的重創,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發展、更快邁向正規,必然會在管理活動中涉及各部門人資、財力等要素的合理調配,經管活動與各部門工作廣泛銜接,只有在企業內部進行統籌規劃和協調,才能夠形成一種相對和諧的、穩定的運行態勢,進而獲取更好的經濟管理成效。
3.3 企業經濟效益由財務指標集中體現
管理者對企業運營狀況的把控,更多的是依照財務的動態指標來判斷,包括企業月份、季度和年度等多個階段的財務數據[3],通過這部分數據信息對企業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法。
4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企業在經濟巨大波動后,面臨現階段發展較為平緩的時期,需要立足現實,分析自身不足和創新途徑,這也是根據當前我國所處環境而決定的。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在負增長之后為實現更好的生存,競爭開始加劇,其力求在這一階段內實現突破,我國也需要順應這一形式,摒棄滯后的經濟理念和管理方法,以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另外,與國外的多數企業相比,在此次危機中我國企業開始暴露更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技術設備落后、生產方法效率低、人才分配不合理和管理失調等,導致企業在面臨危機時無法靈活應對,應當如何有效彌補這些缺陷,成為企業發展必須要經歷的環節[2]。
5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措施
5.1 更新經濟管理理念
在企業發展中方向的指導是關鍵,企業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應當首先著眼于對自身經濟管理理念的更新,立足于經營現實情況,根據企業在市場中所處地位和現行經濟模式的優缺點做出合理判斷,打破原有管理思想的束縛,引入戰略發展意識和管理危機意識,加強對管理層級的經管方法培訓,聘請專業的經濟管理學家舉辦相關講座、活動,與其他企業加強有效交流,進行思想革新,盡快帶領企業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另外,還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生產技術、設備,由于當前企業間的競爭加劇,企業管理系統相對復雜,企業應當積極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和設備,提升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通過實踐推動其與企業發展相貼合,并在此過程中總結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企業的健康運行[3]。endprint
5.2 協調企業經營戰略
企業經營戰略作為其管理的核心環節,更加應當加強管控,更新經營策略,對不合理的組織結構推翻重建,不斷增強企業管理層的建設與彈性幅度。主要表現為:①與同類型企業實現戰略聯盟,企業可積極與同類型企業進行資源、技術等多方面的良好協作,并建立一種相對合理的、穩定的戰略聯盟[4],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資源和優勢的互補,并以更強的地位與更高的姿態在市場競爭中立足。②發展品牌理念。企業發展依賴其產品和品牌,應當著力提升品牌效應,轉變以往的低層次加工生產方法,注重對產品質量的提升、結構的創新,依賴產品實現品牌立足,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5.3 優化財務管理
5.3.1 財務管理方法的多元化
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對企業發展來說是一種有益信號,企業需借助財務管理的數字化系統,提升處理效率。首先,通過使用計算機、互聯網,可對財務管理進行遠程操作,包括:數據傳輸、數據查找、審計工作和財務保障性工作等,能夠使財務管理更加系統化、科學化。財務信息化管理也有利于對各結構財務監管工作的高效進行,使得財務工作更為透明、嚴謹。其次,企業需借助數據庫系統提升管理財務的嚴謹性,將干擾性因素排除[5]。數據庫依賴于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能夠保證數據更為精確,且能夠及時提供更新的信息資源,一些先進的系統軟件還能夠為企業提供科學的數據分析與趨勢預測,方便企業對財務管理所進行的戰略性決策。最后,信息系統的使用還能夠緩解財務人員陷入繁雜的數據統計中的情況,幫助其進行一些更加深層的工作,推動企業發展。
5.3.2 做好財務支出的管理
企業須加強財務支出管理的規范性,保證企業各種費用如辦公費、差率費、報銷費用等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和完善財務支出各項制度和規章,限制資金的流動方向,保證費用支出的絕對合理性。另外,企業還應當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登記與盤存,科學統計資產的消耗費用。
5.4 優化人資管理
人力資源的管理是企業增強軟實力的必經之路,在后危機時代下,企業更加需要做好對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革新,定期開展對員工的教育、培訓等活動,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優化人事結構。當前部分企業為應對后危機時代而采取裁員、降薪和減少培訓活動等方式,使得企業發展受限。因此,企業需要加強對人事管理制度的創新,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的結構,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果,通過各種培訓活動的企業文化的創設,引導員工進一步提升對企業的認同感,在企業內部形成合力。
6 結語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需要加強對經濟管理觀念、方法的創新,積極處理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加強對人事、財務、生產過程的多個方面的創新,整合企業優勢資源,并處理好品牌、質量和市場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綜合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宏.基于后金融危機環境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性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45(03):23-24.
【2】袁柯楠.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6,21(14):29-30.
【3】秦淑蓉.淺析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J].經營管理者,2015,08(20):84-85.
【4】資成義.淺析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J].經營管理者,2013,16(25):61-62.
【5】彭龍.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J].中國商貿,2012,18(05):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