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學東
摘 要:本文對近十年以來學術期刊網上的以“博物館旅游”為關鍵詞的論文進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我國發展博物館旅游的旅游吸引因素,有外觀、內部氛圍、獨一無二的展品、講解吸引等,并以杭州市為例,分析了杭州市博物館旅游的客源市場以及其在發展中的不足之處,并得出了未來一段時間杭州市博物館旅游要通過氛圍營造、強化講解效果、完善博物館功能、打造大博物館旅游綜合體的產業聯合發展等方式,發展趨勢和對策,對我國未來博物館旅游的開發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旅游;開發對策;杭州市
中圖分類號:G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2-0222-02
現代旅游者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博物館旅游可以讓人們獲得豐富的文化和精神享受,因為博物館不僅僅記錄了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俗,而且還是一個不追求贏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近些年來,我國各大城市的博物館建設迅速發展,除了傳統的教育、展覽功能,還增加了旅游休閑功能[1],不僅包括科學和自然類博物館、藝術博物館、遺址類博物館、生態博物館,還包括美術館和展覽中心等多種類型,但是博物館旅游項目上還存在著種種弊端,遠遠不能夠滿足現代旅游者的要求,比如特色不夠明顯、管理不足、從業人員素質亟需提高等[2]。本論文從博物館的吸引因素、博物館的主要客源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以杭州市為例,提出了杭州市博物館旅游的發展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博物館旅游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我國國內博物館旅游研究綜述
我國博物館旅游的迅速發展,很多專家學者對博物館旅游也都進行了關注,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搜索了近10年來的以“博物館旅游”為關鍵詞的論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徐娥(2010)、章尚正(2010)等從我國博物館旅游發展的現狀和制約因素等方面分析,得出了開發的對策與思路;鄒蕓等(2015)等從體驗設計和游客體驗、體驗的載體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劉暢(2013)等以南京市等地方博物館為例分析了博物館旅游的需求、發展現狀等;宋葉(2015)等從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我國博物館旅游的發展;陳琴等(2012)研究了博物館旅游發展模式,提出了“大博物館旅游綜合體開發”模式。總之我國學者對于未來一段時間如何對于博物館深度旅游的產品開發研究相對較少,下一步可以多研究和借鑒國外博物館旅游發展的先進模式,以促進我國博物館旅游的提升發展。
2 我國博物館的旅游吸引因素分析
概括起來,我國博物館旅游的吸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外觀吸引
現在國內很多博物館的建筑外觀很有特色,建筑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很多游客因為這些博物館的特色建筑而到該地旅游,甚至有些博物館就是由一些建筑設計大師設計的作品,如蘇州博物館,其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筑風格,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是北面拙政園建筑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2006年蘇州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讓無數建筑愛好者為之瘋狂;再如百色市革命紀念館,其外形如同皇冠一般,象征著百色人民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砥柱中流的氣魄,也是游客們到百色旅游拍照留念的主要景觀。
2.2 內部氛圍吸引
博物館通過燈光或電子激光、音樂、色彩等因素,對參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感觀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使游客們可以充分融入到所營造出來的場景環境中,直接或間接地獲得旅游體驗。博物館內的場景布置、音樂、光線等因素能夠把游客帶入到模擬的場景中,如中國傘博物館,館內有多媒體演繹的虛擬雨景、小水霧等作為渲染,整個場館以白墻灰瓦色調為主,還在館內營造了戴望舒筆下一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姑娘,走在一個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里的意境。
2.3 獨一無二的展品和旅游紀念品
當博物館的展品和旅游紀念品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具有壟斷性,而且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則會大量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如浙江省青銅博物館的展品為青銅大師制作的精致藝術品。獨創性的展品可以吸引眾多的旅游者前來參觀游覽。同時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也可以吸引游客大量購買,作為贈送、紀念或日常使用等用途。如西湖博物館內的以三潭印月浮雕做底的青瓷盤、描繪許仙與白娘子傳說的手繪夜燈等[3],這些旅游商品成為博物館旅游的又一項吸引因素。
2.4 博物館旅游產業吸引
博物館旅游的發展不應該是孤立的,一個孤立博物館對于游客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對于現代旅游者來說,現代都市的舒適周到甚至奢華的服務也是現代游客在勞累的旅游過程中追求的內容之一,所以可以在博物館的周邊發展美食、酒店、老街區、休憩區、圖書館等相關服務設施,打造博物館旅游綜合體[4],利用博物館旅游的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增加博物館旅游的綜合吸引力。
3 杭州市博物館的開發現狀
杭州作為一個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共有70余座博物館,與國內其他城市博物館文化事業相比發展較快,杭州依靠文化積淀共同組成極具特色的博物館群。但是在展示形式上,杭州市的許多博物館還局限于傳統的平面、靜態形式的展覽陳列,比較單一[4]。總的來說,杭州市大部分的博物館具有文化的真實性和原創性,主題鮮明、賣點獨特,產品具有多種功能、展品的壟斷、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等優勢,同時也有重游率低、需改進的活動體驗項目、缺乏解說手段,不能保證體驗內容的完整性等缺點[7]。
4 杭州市博物館的主要客源分析
4.1 少兒及學生市場
博物館的知識是少年兒童和學生了解這個城市的窗口,可以在博物館內對他們進行教育體驗,通過吸引兒童和學生前來旅游,進一步帶動整個家庭游,實現“一拖三”,甚至“一拖五”的連鎖消費效應。在產品設計時應注意學習與游玩的關系,使枯燥的科學文化知識融入展品的展覽中,并富有趣味性和參與性,寓教于樂,吸引少年兒童和學生的興趣。
4.2 老年人市場
由于老年旅游者對懷舊旅游產品的偏愛,使老年市場成為目前博物館旅游發展中開發成熟而又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針對這類市場,博物館可根據老年人的經歷,開發能展示其經歷過的重大事件和場景的項目,喚起老年旅游者的記憶,引起老年旅游者的情感共鳴,還要考慮博物館設施的便利性。
4.3 專業人士市場
一般來說,文化程度較高的專業人士在博物館旅游過程中受益最多,通過對于展品的參觀游覽學到很多知識,其內心的體驗也不一樣。專業人士市場包括專業文化知識研究者、需要進修的學校專業教師和社會上需要參加某項技能培訓的人員,也需要博物館重點關注。
5 杭州市博物館旅游未來開發對策
5.1 注重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設計
博物館的建筑設計極其重要,首先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設計必須要有本地特色,同時還要對本地的歷史文化有適當傳承延續,與本地文化傳統不相沖突;其次建筑還要與展覽主題相一致,不能與展覽的主題有太多沖突,這樣游客在參觀游覽時不會感到突兀感;另外博物館的建筑還可以引入知名設計師的設計,如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的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再如杭州市的刀剪劍等博物館的建筑就是一些改造的廢舊廠房,也是杭州民國時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更有一種代入感,把游客帶回到以前的年代,體驗那種氛圍,成為博物館建筑吸引的典范。
5.2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營造博物館內部氛圍
博物館的內部設計必須符合現代游客的需求,要更加現代化、人性化,這樣就需要博物館內部營造一種氛圍。氛圍主要靠感官來感受,所以可以從視覺(包括色彩、明暗、形狀、材質等)、聽覺(包括音量、音調)、嗅覺(包括香味和新鮮度)和觸覺(包括柔軟度、光滑度和溫度)等途徑來創造出特定氛圍來[5],通過燈光、音樂以及電子激光技術的使用,充分體現智慧旅游元素,充分利用“聲”“光”“電”技術,使對于歷史的靜態的展覽變成動態的展示,甚至可以讓旅游者身臨其境地體會感悟歷史,使死的展覽物品活起來,讓旅游者來體驗一個模擬的環境。
5.3 完善解說系統,增加展品吸引力
總體來說,杭州市博物館的解說系統還不夠完善,導游講解水平不高,要增加杭州市博物館旅游的吸引力,就必須從導游講解入手,通過講解員的講解賦予靜態的展品以生動的故事或歷史傳說,使展品更有魅力和吸引力。這樣就要進一步加強對于講解員的配置與培訓,另外還要完善解說服務系統輔助導游人員的講解,包括博物館整體介紹系統、博物館的交通導覽系統、解說系統、導覽畫冊、解說牌、解說折頁、指示牌、錄像帶、幻燈片、語音解說、資料展示柜、多媒體觸摸顯示器等,都要進一步充實到杭州市的博物館內。
5.4 加強博物館互動和體驗環節的設計
現代旅游者對于旅游產品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觀光,更多的希望加入一些參與式產品或者是互動體驗產品,這樣博物館旅游就不僅僅需要靜態的展示展品,還要有互動體驗環節的設計,特別是針對青少年兒童,通過互動設計增加博物館旅游展品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有專人指導,讓參觀者特別是少年兒童及學生群體可以親自動手,體驗一下展品的制作,以吸引兒童帶動的親子游。如在杭州市的手工藝活態展示館內,既在展館現場活態展示了刺繡、傘、剪等手工技藝,兒童也可以在互動區開展制作體驗。在中國扇博物館的賣場與互動區域中,觀眾可以和虛擬演員共舞,并保留影像以作紀念。
5.5 打造博物館旅游的產業鏈
隨著博物館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可以對博物館旅游產業鏈進行進一步完善,加強博物館旅游的社會服務功能、教育功能的實現,與博物館與文化休閑娛樂生活區的融合,注重博物館周邊環境的營造,打造博物館旅游產業鏈,主要是采用“博物館+”的模式,對博物館周邊的休閑地產、主題娛樂、特色餐廳、主題商場、特色商街、主題酒店群開發,還可以把博物館與景區、廣場、公園結合起來,以及書吧、圖書館、咖啡吧,打造出一個以博物館旅游為主題的休閑街區[5],如杭州市刀剪刀劍博物館選取在大運河歷史街區,老居民聚居地,成為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大博物館旅游綜合體。
參考文獻
[1]鄒蕓.博物館旅游的體驗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2(1):14-17.
[2]邸昆.如何突破我國博物館旅游的制約因素[J].中國城市經濟,2012(3):53.
[3]陳琴,李俊,張述林.“大博物館旅游綜合體開發”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2(11):93-97.
[4]李瑛.我國博物館旅游產品的開發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19(4):30-32.
[5]方家增,裘潔.杭州博物館的特色與展望[J].科學咨詢,2010,(2):52-53.
[6]周志宇.談博物館旅游開發現狀及發展[J].旅游縱覽,201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