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



【摘 要】 以2007—201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以及內部控制質量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研究發現:高質量會計信息能夠顯著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具體而言,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其債務融資成本越低;進一步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間存在著替代效應,即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此外,研究還發現,上述替代效應因企業產權和制度環境差異而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內部控制質量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在國有企業和制度環境較高的地區發揮得更為顯著。
【關鍵詞】 內部控制; 會計信息質量; 應計盈余管理; 真實盈余管理; 債務融資成本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21-0045-07
一、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層為達到盈余目標,不僅會實施應計盈余管理行為[1],還會進行真實盈余管理行為[2]。無論應計盈余管理還是真實盈余管理,二者都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維度。會計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一直以來都被資本市場的利益相關群體高度重視。由于會計信息是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依據,因而其質量究竟如何就成為決定投資報酬以及企業融資成本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隨著美國SOX法案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發布,內部控制研究也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熱點議題。那么,內部控制會引發怎樣的經濟后果呢?目前學術界持有兩種對立觀點:內部控制收益觀認為,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減少企業代理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緩解契約雙方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進而產生一系列的連鎖效應,例如,抑制管理層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降低權益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與效果、提升投資者信息等;內部控制成本觀認為,由于內部控制在建設過程當中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例如制度遵循成本、內部控制審計費用、內部控制系統建立與維護成本等,因而沒有強制推行的必要。從現有文獻來看,相關文獻探討了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以及內部控制與債務融資成本的關系,鮮有文獻涉及內部控制在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中究竟發揮了什么作用,是替代效應?還是互補效應?這些問題亟待本文檢驗。
據此,本文選取2007—201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以及內部控制質量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結果顯示: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間呈現顯著負相關性,即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其債務融資成本越低,并且內部控制質量會弱化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間的負相關性,即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間存在替代效應。上述研究結論經過修正Basu模型[2]等穩健性測試后,依然穩健可靠;進一步,本文檢驗了企業橫截面差異,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質量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在國有企業與制度環境較好地區顯現得更為明顯。
二、文獻綜述、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資產的所有可獲得信息已全部都反映到證券價格中[3]。可是在現實的證券交易中,有效市場并不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一直困擾著資本市場的利益相關群體。企業的會計信息是外部投資者以及債權人做出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由于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企業為增強投資者與債權人的信心,往往會更嚴格地遵守信息披露規則,披露更多和更具價值的會計信息。那么,會計信息質量的優劣就成為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企業發展前景判斷的重要指標,因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能向資本市場傳遞出公司未來前景良好的信號。
大量研究表明,債務融資既是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也是債權人的重要投資方式[1]。對于企業而言,債務融資的獲取應依靠信息披露機制,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有助于外部利益相關者利用經濟資源,實現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而信息質量的差異會加深企業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了融資成本,因為企業融資成本中的相當一部分是企業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向投資者支付的溢價。對于債權人而言,企業的盈余信息是其重要的信息來源,如果盈余信息含量高,表明投資者對投資不確定性與信息不對稱就不那么敏感[4]。也就是說,企業進行債務融資以及債權人進行債權投資,都必須有賴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作為保障。具體而言,企業與銀行在訂立債務契約前,銀行會通過企業的會計信息判斷其償債能力,如果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可靠,則保證了債務人的償債能力,減少了銀行未償貸款損失。因此,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助于降低債務融資成本。依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
H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間呈現顯著負相關性,即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其債務融資成本越低。
企業作為資金的需求方,與作為債權人的銀行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5]。委托代理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體,由于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管理層出于利己動機,會采用侵害外部債權人契約的機會主義行為,代理問題由此產生。為降低代理問題,企業內部必須建立一套分權制衡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作為由董事會主導的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制衡和約束機制,可以有效降低債權人的機會主義行為,維護債務契約締結各方的利益[6]。信息不對稱理論指出,由于債權人與債務人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彼此會進行信息博弈,從而導致債務履約過程中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較差,會進一步增加信息不對稱程度,那么,債權人作為信息獲取劣勢方,必然會要求債務人提供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這會導致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的上升。與之相反,如果企業擁有高質量的內部控制體系,就能夠顯著降低債權人的投資風險,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也自然會降低。也就是說,財務報告披露規則和內部控制體系都能夠構成有效的內部治理機制,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質量和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質量均能夠有效地減輕債權債務方的代理問題和信息不對稱,因此本文提出二者存在相互替代效應。依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
H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內部控制質量會弱化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間的負相關性,即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間存在替代效應。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7—2014年我國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之所以選擇這一時段的原因是我國資本市場在2006年和2014年分別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會計準則修改,且要求全體上市公司于次年開始執行,因此將2007—2014年作為樣本能夠較好地排除財務數據的口徑差異,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本文的內部控制代理變量數據來自“迪博”數據庫,其他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另外,本文對上述樣本執行了以下篩選程序:剔除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剔除標ST、*ST、PT的公司;剔除相關指標缺失的公司,最終剩余樣本包含了13 602個企業年度數據。為消除異常值的影響,本文對除啞變量外的連續變量進行了1%和99%水平上的Winsorize處理。
(二)變量定義
第一,為衡量內部控制(ICQ),參照逯東等[7]的方法,本文使用迪博數據庫中的迪博指數(ICQ)作為其代理變量,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越好。
第二,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AIQ),本文借鑒文獻[1-2]的方法,分別以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實盈余管理程度作為其代理變量。
在模型1和模型2中,TAi,t表示應計盈余總額,由營業利潤減去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得出,TAi,t-1表示上一期期末總資產,REVi,t表示當期主營業務收入,ΔREVi,t表示當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額,PPEi,t表示當期的固定資產,NDAi,t表示非操縱性應計盈余,RECi,t表示當期應收賬款,ΔRECi,t表示當期應收賬款增長額。在模型3中,DAi,t表示應計盈余管理,是本文關心的變量,它由模型1和模型2的估計結果相減得到。DAi,t數值越大代表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會計信息質量越差。
四、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表2為本文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結果顯示,內部控制質量(ICQ)的均值為6.523,中位數為6.559,均值小于中位數,表明樣本呈現左偏,高質量內部控制的樣本占據多數。債務融資成本(Cost)的均值為0.061,中位數為0.060,表明樣本滿足正態分布。應計盈余管理程度(DA)的均值為0.095,中位數為0.090,均值大于中位數,表明樣本呈現右偏。真實盈余管理程度(RM)的均值為0.326,中位數為0.339,均值小于中位數,表明樣本呈現右左偏。DA和RM的統計結果表明,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在樣本分布上并不均勻,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審計意見(Opinion)的均值為0.021,表明有2.1%的審計師出出具了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四大事務所(Big4)的均值為0.453,表明有45.3%的上市公司聘請四大事務所進行審計。
(二)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
表3報告了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在第(1)列中,AI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3.029,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或者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其債務融資成本越低;在第2列中,AI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4.007,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或者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其債務融資成本越低,以上結果證實了H1。
(三)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
表4報告了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在第1列中,當使用應計盈余管理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交互項AIQ×IC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180,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也就是說,ICQ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AIQ與Cost間的負相關關系。在第2列中,當使用真實盈余管理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交互項AIQ×IC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392,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檢驗,結果不變。以上結果表明,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間的負相關性,即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間存在替代效應,H2得證。
控制變量方面,本文發現,審計意見(Opinion)、公司規模(Size)、總資產凈利率(ROA)對融資成本起到了一定的降低作用,而財務杠桿(Leverage)和控股股東持股比率(Owner)對融資成本起到了一定的增加作用。
五、穩健性檢驗
第一,本文借鑒Cohen et al.[2]的方法,重新定義真實盈余管理程度。基于此,構建了兩個指標,指標一為RM1i,t=-CFOi,t-DISXi,t,指標二為RM1i,t=PRODi,t-DISXi,t,同前文,RM1i,t和RM1i,t越大,表示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越差。然后本文將兩個指標重新代入模型8和模型9中,再次進行回歸檢驗。
表5報告了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在第1列中,AI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035,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當使用RM1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H1依然成立;在第2列中,交互項AIQ×IC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213,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ICQ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AIQ與Cost的相關性,意味著當使用RM1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H2依然成立。在第3列中,I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033,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當使用RM2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H1依然成立;在第4列中,交互項AIQ×IC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008,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ICQ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AIQ與Cost的相關性,意味著當使用RM2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H2依然成立。
表6報告了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在第1列中,AI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3.204,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當使用Basu模型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H1依然成立;在第2列中,交互項AIQ×ICQ與Cost的相關系數為-0.994,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ICQ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AIQ與Cost的相關性,意味著當使用Basu模型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代理變量時,研究H2依然成立。
六、進一步研究
為進一步研究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是否會受企業橫截面差異的影響,本文使用產權性質和制度環境進行分組檢驗。
首先,產權性質方面,本文依據是否為國有企業進行分組,如果是國有企業設定為1,否為0。出于篇幅考慮,此處僅列示以DA作為會計信息質量代理變量的回歸結果,并省去控制變量結果。由表7發現,國有企業組中,交乘項AIQ×ICQ的相關系數為-0.832,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而民營企業組中,交乘項AIQ×ICQ的相關系數為-0.501,在10%水平上顯著為負,兩組系數差異通過SUE系數差異檢驗,意味著相比于民營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在國有企業中表現得更為顯著。
其次,制度環境方面,本文借鑒樊綱等[10]的方法,以市場化指數來衡量制度環境,并依據市場化指數的中位數,將全樣本分成高制度環境組和低制度環境組,進行分組檢驗。出于篇幅考慮,此處僅列示以DA作為會計信息質量代理變量的回歸結果,并省去控制變量結果。由表8可知,制度環境高組中,交乘項AIQ×ICQ的相關系數為-1.853,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而制度環境低組中,交乘項AIQ×ICQ的相關系數為-0.741,并不顯著,兩組系數差異通過SUE系數差異檢驗,意味著相比于制度環境較差的地區,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在制度環境較好的地區表現得更為顯著。
七、研究結論
本文以我國滬深兩市2007—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采用修正Jones模型、Roychowdhury模型、修正Basu模型等方法實證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以及內部控制質量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替代效應。實證結果表明:
第一,會計信息質量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具體而言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或者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其債務融資成本越低。第二,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間存在替代效應,具體而言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弱化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間的負相關性。第三,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信息質量間存在替代效應會受到企業橫截面差異的影響,具體表現為,相比于民營企業,上述替代效應在國有企業中表現得更加顯著;相比于制度環境較差地區,上述替代效應在制度環境較好地區表現得更加顯著。
該結論的政策含義為,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降低債務融資成本: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或者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如果信息質量或者內控質量可靠,則企業便可更加便捷地獲取外部融資,而作為財務報告信息使用者的債權人與投資者應更加重視對會計信息的評價,以將經濟決策與企業信息質量和內控質量掛鉤。
【參考文獻】
[1] DICHEV I D,TANG V W.Earnings Volatility and earnings predict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9,47(1—2):160-181.
[2] COHEN D A,ZAROWIN P.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1):2-19.
[3] FAMA E 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2):383-417.
[4] VERRECCHIA R E.Essays on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1,32(1—3):97-180.
[5] 陳漢文,周中勝.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J].南開管理評論,2014,17(3):103-111.
[6] JENSEN M,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7] 逯東,付鵬,楊丹.媒體類型、媒體關注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J].會計研究,2015(4):78-85.
[8] 蔣琰.權益成本、債務成本與公司治理:影響差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9(11):144-155.
[9] KHAN M,WATTS R L.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9,48(2):132-150.
[10] 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