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樹英
解密避孕:為什么明明采取了措施還會懷孕
文/劉樹英

當你沉醉在翻云覆雨中享受床笫之歡時,你是否容易因激情燃燒而忘記了避孕?或者你的避孕方式正確有效嗎?你了解避孕失敗的原因嗎?這里為你解讀避孕失敗的原因所在并給出有效建議:
對于18~39歲的女性,在服用避孕藥時,如果其體重等于或大于58千克,避孕失敗的可能性在60%以上。因為身體質量偏高的女其新陳代謝通常較快,要防止受孕就需要更多的荷爾蒙,并且通常避孕藥都有溶脂作用,所以較多的脂肪更容易“挽留”住避孕藥的有效成分,阻止其進入血液中去發揮作用。
建議:對于體重超過58千克的女性,最好請醫生提供更可靠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宮內避孕器等。
采用避孕藥避孕需要長期堅持,即使在“安全期”。你有沒有這種感受,當你與一群女性長期共處時,你們的月經會不約而同地到來,本來相差半個月的,沒過幾個月,就變得只差幾天了。其實這種被科學家證明了的“氛圍荷爾蒙”是完全可以使“安全期”失效的。
另外,在性高潮下的性愛同樣容易導致受孕。那是因為快感在子宮和卵巢那里發生了震動。如此敏感的卵巢里,可能正好有一個卵子尚未發育完全或者完全消退,它就可能受到刺激而躥出來導致懷孕。
建議:堅持在“安全期”服用避孕藥物,或在性愛中使用避孕套。
避孕藥通常分為長效、短效和速效3種,沒有弄清藥物功效,即使服用也可能無效。
長效避孕藥不是一勞永逸的長效,它需要一月一次堅持服用,如果停止,那么避孕將失效。而且長效避孕藥的藥力起效時間緩慢,如果你的性愛不是很規律,建議不要使用這種避孕藥,即便對于突發激情后的補救工作也是無效的。
建議:性生活比較規律,又不喜歡每天服藥的人,可以采用此法避孕,但是由于每月的天數不同,所以服藥時最好能將下一次服藥的時間提前1周。
短效避孕藥要求每天堅持服用,如果忘記,那避孕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短效藥的最佳效力集中在12小時內,24小時后對避孕的保護作用可能降低,應該立即補吃1片,同時下一片藥應在常規時間里繼續服用。
建議:如果出現忘服,在以后7天內的性愛要加用屏障避孕法,如使用避孕套。
速效避孕藥的優點是在使用時間上不受月經限制,月經周期的任何一天開始服用都能發揮效果,適合性生活不規律、短期同居的情況,藥物成分有炔諾酮片、甲地孕酮等。
建議:含炔諾酮成分的避孕藥最好在性愛當晚開始服藥,接著每晚服短效避孕片至性生活暫時告一段落,用藥后有效避孕率為99.5%。
含甲地孕酮成分的避孕藥需要在第一天中午和晚上各服1片,以后每天晚上服用1片,性愛結束第二天早晨加服最后1片。
速效避孕藥雖然使用方便,但每片藥所含的劑量多,因此副反應較多,所以只能短期使用。
緊急避孕的成功率在70%左右,所以在使用緊急避孕藥后必須采用經常性的避孕方法。
如果在服用第一片緊急避孕藥的時候已經懷孕了,采用緊急避孕是無效的。
建議:緊急避孕藥應該在性事后72小時內服用。
緊急避孕藥并非常規避孕藥,作為緊急避孕的專用藥品,只是在避孕失敗的緊急情況下偶爾使用效果是好的,但若將其作為常規避孕藥使用,則不能對癥有效地發揮它的良好作用,因此效果也自然要比常規避孕藥的效果差些。如果頻繁使用緊急避孕藥,在一個完整使用年中失敗率要比常規避孕藥高,所以緊急避孕藥不適合常規使用。
建議:緊急避孕藥一年之中最多只能服用一兩次!因此在使用過緊急避孕藥后應采用口服長效或短效避孕藥、宮內節育器或者屏障法進行避孕。
性愛過程中,如果避孕套發生破漏,或者在抽出時脫落,甚至離開時間過長,都存在精液流出的危險。據調查顯示,無論避孕套的質地有多好,其真正有效率為86%左右。
建議:即使使用了避孕套,最好也提前服用口服避孕藥配合使用。
其實不管是用藥還是使用其他的一些方式,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完全避孕。
月經期間就不會懷孕嗎?由于精子可在陰道內存活3~4天,有時女性會在月經來潮的同時排卵,或者在月經過后很快排卵,尤其是在月經周期較短時。所以即使是在月經期間,同樣也有可能造成懷孕。
建議:在性愛之前最好了解清楚一些避孕小常識,才能將避孕的工作進行得更加完善。
不顧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為圖方便而隨意采用節育術、節育器來避孕,結果導致內分泌紊亂,從而引發生殖道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婦科專家指出,由于選擇的避孕方法欠妥,許多育齡婦女除了內分泌紊亂外,還出現生殖道疾病和隱形貧血癥狀,經常頭暈眼花,在日常內科門診中往往又查不出到底是何原因引起,使病情變得嚴重起來。
建議:國際上育齡婦女使用口服避孕藥已經達到40%左右,而國內口服避孕藥物的使用率僅占2%~3%,婦女應該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來選擇最合適的避孕措施:新一代口服避孕藥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已獲首肯,不但可有效避孕,還可使婦女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危險性大大降低。
隨著現代都市女性越來越獨立,她們更加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即使是在性愛之時,選擇好避孕的方式已不是單純地避免懷孕,而是從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生活狀態,能更主動地關愛自己身心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