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畜牧總站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 胡廣東
工作研究
提升基層飼料監管人員工作水平的思考
全國畜牧總站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 胡廣東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情。飼料連著畜產品和食品,飼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要用“四嚴標準”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這是做好飼料質量管理工作的指南針。
確保飼料質量安全要“產管結合”,飼料質量安全監管是保障飼料安全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2012年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飼料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和飼料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更加明確,飼料質量安全標準更加適應飼料安全監管工作需要,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了自上而下,包括到縣鄉的飼料質量安全管理隊伍,飼料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正在從過去季節性的、運動式的專項整治向常態化、專業化的行業監管轉變。“十二五”期間,全國飼料產品質量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17年上半年更是達到96.43%,各級飼料管理部門的嚴格規范監管,功不可沒。
基層監管是從源頭上對飼料質量安全進行監管,是整個飼料質量安全監管的核心環節和保障飼料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基層監管有以下特點:
一是監管對象情況復雜,監管難度大。從監管類型看,轄區內既有飼料生產企業,又有飼料獸藥經營戶,還有從事自配料生產的畜禽養殖場(戶);從監管對象看,從業人員數量眾多,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少數人法律意識淡漠,質量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很多經營戶、養殖場戶規模小,設備設施簡陋,操作不規范,管理混亂,生產經營的飼料產品品質差,隨意使用飼料添加劑和違規添加禁用物質的情況時有發生,絕大多數自配料生產條件差,無法保證質量,個別養殖戶還存在隨意使用藥物的情況,存在較大的質量安全隱患;從監管區域看,轄區內飼料加工、養殖場(戶)、經營戶分布廣泛,特別是有些養殖場(戶)和經營戶地處山區和偏遠農村,受監管力量不足、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監管難度較大。
二是監管工作要求高。基層飼料監管人員在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中,需要直接面對飼料企業、養殖場(戶)和經營戶,這對監管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監管人員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要十分熟悉掌握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與飼料監管執法相關的其他各類法律法規,懂監管,知程序,會執法,能夠根據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不規范情形,依法依規準確界定違規行為并作出適當處罰;其次,要求監管人員熟悉掌握 《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飼料標簽》等技術性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強制性標準的有關規定,能夠在現場檢查中全面準確發現監管對象在生產經營中需要整改的問題;最后,要求監管人員具有高度的職業敏感性,練就“火眼金睛”,具備較高的飼料質量安全風險識別能力,能夠及時發現監管對象在從事飼料和養殖生產中使用違禁添加物質等具有較高隱蔽性的違法違規行為,不斷提升飼料質量安全風險防范水平。
長期以來,農業部和各地飼料管理部門十分重視加強基層飼料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監管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在部分地區,基層飼料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還不能完全滿足飼料質量安全管理需要,監管隊伍的能力水平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是監管力量薄弱。在一些養殖大縣和飼料生產經營相對集中的縣域,基層監管部門人員配備不足,監管人員身兼多職,開展監管工作時不能集中精力做好監管工作,疲于應付,橫向管不到邊,縱向管不到底,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未必能把轄區內的監管對象全面檢查到位;對轄區內監管對象的總體情況、每個監管對象的特點和監管重點說不清楚,心中無數,專業的檢查和監督執法就更談不上。二是基層監管人員專業素養不夠,無法滿足監管工作需要。由于基層監管的特殊性,要求監管人員既要全面掌握涉及飼料管理的各類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又要熟悉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程序,還要了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方面專業知識,很多基層飼料管理部門缺少這方面的綜合性專業人才,從事監管的人員不是“科班”出身,知識陳舊,專業程度不高,監管執法能力欠缺,到了現場看不懂,抓不住問題關鍵,檢查不專業,監管起來信心不足,自然難以達到監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對比較隱蔽的違法違規行為不敏感,缺少飼料質量安全風險識別能力。當前,不少違禁添加行為多發生在小型飼料加工廠、飼料經營門店和養殖場的自配料環節,有些是企業業主、經營戶和養殖戶有意無意違規添加,有些是中間商在里面搗鬼,銷售和使用手法十分隱秘,而基層監管人員既沒有有效手段深入其中發現線索,主觀上也不愿意去觸碰,容易形成監管盲區。四是工作責任心不強,監管不力。部分基層管理部門監管崗位人員更換頻繁,監管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心思鉆研業務,現場檢查流于形式,不認真,不仔細,現場檢查表一路對勾打到底,或者記錄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即使發現問題,也是礙于情面,敷衍了事,甚至由此產生以權謀私和腐敗等問題。
基層監管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整個飼料安全監管體系的神經末梢,基層監管如果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勢必導致監管體系局部失效,進而影響飼料質量安全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升基層飼料監管水平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在法規體系和制度建設、基層監管網絡化建設、質量檢測條件建設、經費投入和設施裝備等法律、硬件方面下足功夫外,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基層監管人員不認真、不專業、監管難的突出問題。
一是建立嚴格的基層飼料監管考核制度。對基層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提出明確任務要求,通過督導、評估等多種方式,強化基層飼料管理部門的飼料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意識,對監管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細則,做到有指標,可考核,獎罰分明。二是圍繞提升基層飼料監管效能的目標,建立三大數據庫和日常監管與監督執法信息平臺。第一個是監管人員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第二個是監管對象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第三個是日常監管與監督執法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信息網絡優勢,將法律法規、監督執法、許可與規范、行業標準等信息數據從部省層級延伸到基層,實行動態管理,將監管對象、監管力量和監管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工作互通,數據共用,資源共享,讓基層監管人員在日常監管中可以隨時使用,覺得好用、會用,對自身開展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有很大幫助,逐步實現監督執法與專業檢查判定對接,飼料風險預警與防范等,為基層開展監管工作創造良好的技術條件。同時,經過幾年的數據積累,可以及時總結發現飼料監管中易發高發問題,為及時排查飼料安全隱患奠定堅實基礎。三是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級層面專家委員會的專家資源和技術優勢,加強省際間交流、本省地區間交流,為基層監管人員開展案件調查取證和監督執法等工作提供及時高效的技術指導;部省適時開展飼料質量安全飛行檢查,督促基層做好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工作。四是開展基層監管人員培訓考核和業務交流,明確監管崗位應知應會,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加強廉政警示教育,配齊配強飼料監管執法機構和人員,不斷提升基層飼料監管人員職業素質。■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