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孫凱 圖 | 李松森 特別鳴謝 | 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 珠海市河長制辦公室
河暢 水清 堤固 岸綠 景美
編輯 | 孫凱 圖 | 李松森 特別鳴謝 | 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 珠海市河長制辦公室

537位河長整裝待發,全力實現
2016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時提出“每條河流都要有‘河長’了”,將“河長制”帶入公眾視野。
江河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生態系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不可替代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而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區域和行業。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早在2015年初, 珠海市政府批準實施《珠海市實施“河長制”的指導意見》,對我市196條主要河涌實施了河長制管理,設置了148塊河長制公示牌,公布64名責任河長電話。
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來推行河長制工作的浪潮,“河長治河”的話題開始成為市民群眾熱議的焦點。
作為在省內較早推行河長制管理的地區之一,珠海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壓茬推進”“四個到位”“爭取走在前列”的總體部署,花大力氣、下苦功夫。
在2015年實施河長制工作基礎上,我市重新梳理河長制工作管理范圍,覆蓋江河涌渠共計533條、水庫66宗、山塘13座、湖泊6座,基本建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河長體系。按照行政區劃和河涌分段分片的實際,共設流域、河段及片區河長共計1197個(河長537人)。
目前,珠海正全力以赴推進珠海河長制七大任務三年行動計劃,為讓河長制相關工作參與度更高,11月初,按照市河長辦公室工作要求,“珠海河長”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正式上線,用以發布相關動態、進展,也歡迎市民共同參與監督,齊抓共管,全面落實河長制各項任務,健全長效治水機制,努力開創河湖管理保護工作新局面。
同時,各區河長制微信公眾號也陸續上線,其中,斗門區充分進行工作創新,推出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動端口,推進“互聯網+”河長制信息化建設。
11月9日上午,珠海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業務培訓班在市電信大廈正式開班。市級河長和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代表、橫琴新區、香洲區、金灣區、高新區、保稅區、萬山區的“區、鎮、村”三級河長等共計250多人參加培訓。副市長劉嘉文在開班儀式上強調,各級河長和河長制相關工作人員要深刻認識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將河長制工作作為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加以落實,凝心聚力確保河長制在全市范圍落地生根,如期圓滿完成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任務。
本次河長制業務培訓主要內容包括河長制政策解讀,河長制考核機制詳情講解以及河長制工作經驗及實施成效交流等。市河長辦特別邀請到水利部培訓中心河海大學教授唐德善、方國華,以及河長制發源地無錫市河道管理處主任薛路陽等前來授課,分享河長制工作成果。
斗門區和蓮洲鎮東灣村為廣東省全面推進河長制建設示范區和示范村,在開展示范區和示范村建設中,斗門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圍內河涌管理的通知》《關于切實加強全區河道灘涂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涉河管理機制文件,明確工作目標和鎮街部門責任;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率先啟動“河長制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結合城市管理考核將河湖管護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爭先創優提供了示范好經驗。
金灣區紅旗鎮的省級示范鎮建設工作中,健全組織體系;建立工作制度;加強河涌、山塘水庫的整治;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中充分發揮了標桿作用。
全面推行河長制核心是實行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負責制:負責維護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負責保持江河湖泊的流動生命力;負責控制從山頂到海洋的全部污染源;負責實現共和國領域全部功能水體質量達標。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和“河長清”。
珠海境內河流眾多,縱橫交錯形成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水質性緊缺問題、水庫水源地的富營養化污染問題、部分地區的水體污染、 河道萎縮、咸潮上溯、生態退化等問題日益凸顯。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流域河湖保護管理,提升河湖管理水平,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今年,珠海市委書記、人大主任郭元強總河長和市長姚奕生副總河長親自掛帥出征,開展實地調研巡查磨刀門、雞啼門、馬騮洲、黃楊河、前山河等水環境治理工作。郭元強總河長要求各級河長從我做起、親力親為,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我市7位市級河長開展巡河督查活動共計17次,47位區級河長累計巡河108次,河長巡河管理基本實現常態化。
斗門區是我市較早推行河長制管理模式的先行地區之一,在2014年10月份,首次啟動“河長制”落實工作,斗門區全區和蓮洲鎮東灣村為省級全面推行河長制示范區和示范村,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中,斗門區將河長制與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為全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提供先行經驗。
金灣區政府高度重視水浸黑點整治等市民廣泛關注的民生問題,已經連續兩年將其列入區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全區的水利建設重點由原來以防風暴潮為主的外江堤圍、水閘加固,逐步向解決圍內受浸的排洪、排澇工程建設轉變,并不斷完善區域內的排水體系,逐年提高排水標準,力爭早日徹底解決水浸內澇等水患問題。
香洲區共有57條河渠納入“河長制”范圍,長度共計145.6公里,經過一年來不懈努力,前山河一河兩涌生態綠堤水系建設工程PPP項目已實質性啟動,總投資36.9億元; 流域內舊村截污工程基本進入收尾階段;排水防澇管網普查、黑臭水體整治等工作快速有序推進;50余項污水管網建設進度過半;香洲區以制度化管理為抓手,加強日常管護和監督,確保2018年消滅黑臭水體、2019年涉水治污達標、2020年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美好目標。
橫琴新區、保稅區黨委書記、總河長牛敬帶隊督導巡查河湖整治,加速推進天沐河防洪及景觀工程、橫琴海堤生態化處理工程等一批水生生態文明和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建設。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中,橫琴新區加大工作力度,致力修復水生態、保護水岸線,成效顯著。
高新區黨委書記、區總河長閆昊波率隊開展步行巡河調研行動,深入現場,實地調研,針對巡察中發現的問題,明確責任、推進整改。巡河行動中,閆昊波強調,全區各級各部門要以城市化標準建設高新區,全力推動全區民生建設邁上新臺階。
11月14日,省河長辦督查組赴我市開展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專項督查。一行先后檢查金灣區紅旗鎮三板村的三板涌、三板濕地生態園以及紅燈河等相關幾條河涌、河段。同時,督查組還通過撥打相關河長電話了解相關河流治理情況,現場問詢當地居民,河長履職情況等,深入檢查我市河長制工作。
現場檢查后,督查組仔細翻閱了我市河長制工作相關資料,并召開座談。會上,省河長辦督查組充分肯定了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作督查,指出:珠海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非常用心、非常有心!督查組還建議珠海將一河一策和七大任務、三年行動計劃有機結合,多總結、多上報,要把好的經驗和做法向省廳和部里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