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梁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174)
關注趣味物理實驗的教學
王義梁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174)
趣味物理實驗資源的開發和課堂應用被日益重視,但趣味物理實驗的教學還沒有得到足夠關注.本文從趣味實驗教學的定性、定量、拓展探究等方面分別展示了幾個案例.
趣味實驗教學; 定性; 定量; 探究; 案例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經常用趣味物理實驗創設情境,制造奇妙的現象,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如今,有很多教師使用趣味實驗建構習題中特定的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筆者所在學校開設了物理的拓展課程——趣味物理實驗,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利用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本質.
在趣味物理實驗的教學中,不能只專注于向學生展示神奇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對于解釋現象背后的本質及物理規律過于籠統.實驗和理論關系密切,不可分割.筆者通過實驗發現總結規律,建立理論,通過理論預測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檢驗并修正理論.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積極關注趣味物理實驗中的物理知識,這也有利于開展關于趣味物理實驗的科學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方法和過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分享幾個趣味物理實驗的教學案例.
趣味物理實驗案例1:小兔下坡.
如圖1所示,在一斜坡上放置一只玩具小兔,手松開后小兔雙腳連續不斷地分開、合攏,前后搖擺走下斜坡.對于這個現象,我們通常用重心和能量轉移來解釋,沒有具體分析下坡的物理過程.


圖1 小兔下坡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玩具,就會發現小兔的兩只腳中,只有后面一只是活動的.小兔下坡的動作是不斷重復,具有周期性的.為了對其進行定性分析,將小兔頭部處于最低點到處于最高點,再到最低點的過程看做一個周期.
小兔頭部處于最低點時,兩腳并攏,前腳為支撐,重心在前腳后方,使小兔向后擺動,兩腳分開,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使后腳作為支撐.由于慣性,小兔以后腳為支撐繼續向后擺動,動能向重力勢能轉變,直到尾部與斜坡碰撞,頭部處于最高點,此處會有能量損失.因為此時重心處于后腳前方,小兔會向前擺動,使前腳作為支撐,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可以活動的后腳由于重力作用自動向前腳并攏,在與前腳碰撞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損耗.同樣,由于慣性,小兔會以前腳為支撐繼續向前擺動,動能向重力勢能轉化,直到頭部再次處于最低點,動能全部轉化為重力勢能,回到周期初始的狀態,不斷循環往復.
趣味物理實驗案例2:哪個球滾得更快.
如圖2所示,有兩個軌道的坡度和長度相同,但寬窄不同.將兩個籃球分別在兩個軌道上以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到達終點的時間是不同的.

圖2 哪個球滾得更快



圖3 籃球的剖面圖


從上式結果可以看出,當L越大,vC越小.即同時下落相同的高度,兩桿之間的距離越大,籃球的質心速度越小,平均速度也越小,則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兩桿之間的距離越小,籃球的質心速度越大,平均速度也越大,則所需要的時間越短.
為了驗證理論是否正確,可以鼓勵學生去測量軌道長度、高度、寬度和籃球的質量、半徑、下落時間,與理論進行對比.
趣味物理實驗案例3:奇妙的線軸.
如圖4所示,有一兩側為圓盤的線軸,將線的一端系在線軸上,另一端圍繞線軸纏繞數圈后,把線軸放在水平面上,拉住線的一端,沿不同的方向拉線可以使線軸向前運動、向后運動或者不動.

圖4 奇妙的線軸

圖5 力拉線軸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探究.沿同一個方向(比如水平方向)用大小不同的力拉線軸,再改變角度,沿不同方向拉線軸,觀察線軸運動,嘗試發現規律.
如圖5所示,假設線軸質量為m,內徑為r,圓盤半徑為R,繞中心軸的轉動慣量為IC,拉力為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線軸中心軸的加速度為aC(向右為正方向),線軸滾動的角加速度為β(逆時針為正方向).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在水平方向上有
Fcosθ-f=maC.
根據剛體對質心軸的轉動定理有
Fr-fR=ICβ.
將線軸滾動時看做無滑滾動,則
aC=-βR.
聯立以上3式可得



趣味物理實驗案例4:角鏡成像.

圖6 角鏡成像
如圖6所示,有兩個豎直的平面鏡可以繞兩平面鏡相接的豎直軸旋轉,在兩平面鏡的角平分線上放置一物體,當兩平面鏡夾角不同時,能觀察到的像個數也不同.

黑箱實驗不僅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圖7 奇妙的水箱
趣味物理實驗案例5:奇妙的水箱.
如圖7所示,有一黑箱,將一大杯水從黑箱頂部的漏斗口倒入,黑箱側面的出水口流出了一小杯水.教師啟發學生尋找原因,設計黑箱的內部結構.學生可能回答: “箱內原來的水面還未達到出水口”; “箱內有粗細不均的U形管”; “箱內有吸水的物質,吸收了一部分水后飽和”; “有棉球、活性碳等吸水物質”; “發生化學反應,水參與反應,并生成了透明液體”……
教師將所有推理列在黑板上,強調對同一問題可能存在多種合理解釋,不局限于一種思維,學科知識互相滲透.而觀察與推理之間存在差別,需要實驗檢驗.學生檢查出水口的燒杯里是否是水,如果的確是水,再設計方法進行實驗.
將出水口燒杯里的小杯水再從漏斗口倒入黑箱,在出水口重放一個燒杯,流出一大杯水.教師追問學生:“你能設計出多少種不同的裝置滿足這兩個實驗現象?”通過新的實驗現象,揭示錯誤方案的矛盾,不斷改善,無形中也使學生體會了科學學習的方法,調動學生動腦動手.

圖8 黑箱設計之一
現象是由于小部分水的倒入才觸發的,這一小部分水倒入時具有重力勢能和動能.箱內的裝置應該是可以活動的,并由水的能量觸發轉化,類似古代水風車旋轉一樣的裝置.圖8為黑箱設計之一.從生活走向物理,教師要善于引導,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分析,推理要有理有據,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里列舉兩種設計:一種利用重心的變化使翻斗翻轉;一種利用虹吸現象,當容器中的水量超過虹吸管頂端時,容器中的水就會全部流出.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將已學的科學知識聯系起來,進行重組,并且充分發揮想象力.教師要注意把握節奏,適時有效提問,循循善誘,充分利用趣味實驗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趣味物理實驗資源十分豐富,但趣味物理實驗教學方面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利用趣味物理實驗開展科學探究活動,開發適合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物理選修Ⅱ課程,不僅可以引起學生興趣,而且可以全方面調動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體會科學過程方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拓展求新的科學精神.如何更好開展趣味物理實驗的教學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1 漆安慎,杜嬋英.普通物理學教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劉炳昇,仲扣莊.關注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驗問題[J].物理教學,2011,33(9):26-29.
3 林遂弟.兩個互成角度的平面鏡成像規律的研究[J].物理教師,2001(10):16-17.
4 劉士國.相交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再研究[J]. 物理通報, 2011,40(7):90-91.
5 姜清燎.科學探究學習視域中趣味實驗設計的研究[J]. 新課程(中學版), 2013(2): 120-122.
6 韓耀強.巧用趣味實驗成就有效課堂[J]. 物理教師, 2010,31(6): 13-15.
7 潘忠成.初中物理趣味實驗教學策略實踐探析[J]. 成才之路, 2013(21):47.
8 壽茂森.初中科學趣味實驗教學策略談[J].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 2013(3):86.
9 游遠方.出人意料生奇趣引人入勝求真理——談初中物理趣味實驗的設計與應用[J]. 中學物理(初中版), 2011,29(1):24-26.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