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金

近期,央行下發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金融機構及資管產品作出了規范,這一文件的出臺又把私募推向了爭議的焦點。即私募是否屬于文件規范的范圍。那么,私募到底是什么?私募管理人算不算金融機構?私募基金是不是資產管理產品?
私募是一種募集方式
就私募本身來講,實際上是一種資金募集方式,是與公募相對的概念,即非公開募集,與公募有諸多不同。
通常所說的私募有兩個層面的指向,一是私募基金,一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國境內,以非公開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為獲取財務回報進行投資活動設立的投資基金。私募管理人是依法設立,對私募基金進行募集和管理的公司或合伙企業。
私募管理人是金融機構?
關于私募管理人是否是金融機構,針對金融機構的規范是否適用于管理人,各類口徑不一。
一是將私募管理人隔離于金融機構范疇。2009年央行發布的《金融機構編碼規范》,作為認定金融機構標準的主要標準,僅將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列入了金融機構范圍,從屬于證券業金融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對金融機構定義中均未將私募列入。一行三會聯合發布的《金融業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將資本市場服務類金融業企業劃為證券業金融機構,也未明確私募管理人是否屬于金融機構范疇。
二是將私募與金融機構邊界淡化。證監會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與深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私募投資基金被列入金融機構。央行發布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金融機構范圍引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金融機構的概念從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延伸到了基金管理公司。央行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出現了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概念,央行負責人表示,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主要指私募基金的發行和銷售。對于私募基金,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沒有規定的應當適用《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可見資管業務的監管已在私募管理人有覆蓋之勢。
三是將私募管理人納入監管之列。《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規定獲得基金業協會公示的私募管理人可以直接作為基金管理人發行私募基金,無需借助其他金融機構的通道。這意味著私募基金有了正規的身份認定。新《基金法》實施,也將私募納入監管范疇。國務院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對私募基金作出明確的界定,明確證券私募和股權私募都將納入監管。
四是將私募管理人入列金融機構。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及一行三會共同發布了《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將“私募投資基金”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分別列入了“金融機構”的范疇,金融機構分為存款機構、托管機構、投資機構、特定的保險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其中,“私募投資基金等以投資、再投資或者買賣金融資產為目的而設立的投資實體”屬于金融機構下的投資機構,并且還以列舉方式特別指出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合伙企業屬于“金融機構”。
各層級的監管政策表明監管機構對私募的監管力度趨嚴,將私募管理人明確認定為金融機構的傾向性在逐漸加大。
私募基金是否為資管產品?
資產管理即通常所說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指資產管理機構接受投資者委托,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資產管理機構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并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委托人自擔投資風險并獲得收益。
資產管理產品是指金融機構募集特定合格投資者的資金或通過擔任資產管理人的形式接受特定客戶的財產委托,運用投資者的資產進行投資的理財服務創新類標準化金融產品。包括但不限于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托計劃、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要求提到,資產管理業務作為金融業務,屬于特許經營行業,必須納入金融監管。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管產品,私募基金除外。指向監管的范圍明確包括私募基金、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等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到資管產品管理人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資管產品包括私募投資基金。
可以看出,私募管理人是否屬于金融機構在法規層面還未統一,但各部門的監管政策在逐步覆蓋。私募基金被明確歸屬資管產品范疇,并納入監管與納稅范疇。(中募網絡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李海迪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