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張靜
東風特種車成立三周年之際發布全新品牌華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與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東風柳汽三大業務單元的差異化發展。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商用車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汽車總銷量達到2022萬輛,同比增長4.46%。其中,商用車銷量為307萬輛,同比增長17.85%。而東風汽車公司商用車銷量則為43.4萬輛,同比增長25.1%,居行業第一。
“近年來,商用車市場發生很大變化,我們判斷,隨著未來城鎮化建設需要,專用車的個性化需求將進一步凸顯,載貨車的專用化率也將不斷提高,專用車/特種車將有穩定的增長空間。”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助理羅元紅如是說。
伴隨牽引車市場份額提升、輕卡市場保持相當量的規模、專用車專業化程度提升、大客戶比例加大,物流行業正經歷著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商用車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尤其是市政環衛、工程建設、冷鏈物流、危化物流等行業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出于對更高作業效率、更良好適應性的追求,專用車客戶需求差異化程度不斷提升,針對不同工況、區域、用途的專業化和靈活化的定制車輛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
對此,東風特種商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傳政詳細介紹了特種車市場的發展特點。首先,專用車/特種車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高附加值的屬性,其占普通載貨汽車的比例持續提升,雖然專用車受政策、經濟、社會、技術四大因素影響有三年一個周期的周期性波動,但總體呈現波動性增長態勢。
其次,“五化”趨勢使汽車產業站在了進化的十字路口,就專用車/特種車而言,表現出四大發展特點:第一,向重型化、輕型化兩極發展;第二,多用化、模塊化應用趨勢明顯,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以較少的內部變化組織適度的多樣化產品或產品的多樣化組合;第三,輕量化、新能源化替代加快;第四,網聯化、共享化為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無限可能,通過對客戶數據的管理和使用,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再者,專用車/特種車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品種少,同質化競爭嚴重,核心技術缺失;底盤企業與改裝企業脫節,關鍵部件無法自主生產,技術儲備薄弱;汽車專用化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間:汽車專用化率是衡量一國汽車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汽車專用化率為70%左右,我國只有40%。
11月4日,在東風特種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特種車)成立三周年之際,東風汽車公司正式發布旗下商用車業務全新品牌——華神,標志其自主商用車品牌陣營再添新軍,這是東風汽車公司持續打造商用車領先優勢、體系化深耕商用車細分市場的又一戰略性安排,同時也意味著東風特種車真正實現了與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東風柳汽三大業務單元的差異化發展。
作為全新品牌,華神共展出3款傳統能源車型和2款新能源車型:華神燃氣牽引車、華神車輛運輸車、華神干線廂式運輸車、華神純電動冷藏車和華神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著力發展國內專用車/特種車市場。
隨著華神品牌的發布,東風汽車公司旗下商用車業務定位更加清晰、分工更加合理,并形成了一主兩副、三箭齊發(東風、乘龍、華神)的品牌格局:東風商用車和東風股份采用東風品牌,主打中高端主流商用車市場,并向海外市場突破;東風柳汽采用乘龍品牌,主打區域性中高端市場,滿足區域特點運輸需求;東風特種車采用華神品牌,主打專用車和專用底盤市場。

作為全新品牌,華神共展出3款傳統能源車型和2款新能源車型:華神燃氣牽引車、華神車輛運輸車、華神干線廂式運輸車、華神純電動冷藏車和華神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著力發展國內專用車/特種車市場。
“過去,東風品牌和乘龍品牌是我們撬動主流商用車市場和區域市場的支點;今后,華神品牌將是我們撬動特種車市場的支點。”羅元紅對此補充道,華神品牌的核心價值定位是信賴、高效、超值,品牌精神是值得托付的生意伙伴,目標是成為國內特種車/專用車細分市場領導品牌。在產品方面,則分別面向輕卡、中卡、重卡市場打造T1、T2、T3三個產品平臺,逐漸構建東風特種車質量管理方式。發布會現場,大家看到了華神品牌精心設計的LOGO:形似漢字三,寓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事業發展生生不息;形似賽場跑道,寓意華神品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形似臺階,寓意著華神品牌踏實向上,助力客戶價值提升。而新品牌也不僅僅體現在外在的名稱和標識上,更重要的是其內涵,華神品牌的推出,是東風汽車公司基于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分析研判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思考。“我們對專用車/特種車市場的判斷是:短期挑戰難掩長期空間。華神品牌應運而生既是自我發展的要求,亦是對市場發展的回應,希望通過以下兩個階段的努力,實現從挑戰者到并跑者,再到領跑者的跨越,這也是華神品牌未來行動的坐標。”東風特種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劍鋒闡述道。
第一階段(2017年至2020年),通過品質、服務、快速響應、人性化設計建立客戶信賴,用三年時間實現客戶對華神品牌的信任,積累一定數量的客戶資源,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存在感。第二階段(2021年至2025年),在鞏固客戶群體和品牌影響力基礎上,更加注重創新客戶價值模式,通過五年時間對目標市場進行深耕,更精準把握客戶訴求,讓客戶感知華神品牌是值得托付的生意伙伴,達到客戶由原來理性消費轉變為理性思考、感性消費的目標。
為做大做強專用車/特種車業務,2014年10月23日,東風特種車在湖北十堰大爐子溝成立,生產基地分布在十堰、武漢、深圳、昆明等地,主營業務涵蓋全系列重/中/輕/微型載貨車、專用車、特種車、客車及駕駛室等總成及汽車零部件生產與銷售。三年來,東風特種車逐漸摸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特”字號發展道路。
《汽車觀察》:打造華神品牌的戰略意圖是什么?

三年來,東風特種車逐漸摸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特”字號發展道路。
羅元紅:總體來看,華神品牌既是東風汽車公司應對中國商用車市場變化的市場化行為,也是東風特種車內部商用車業務優化的戰略性舉措,我們想通過創建一個新品牌來強化東風汽車公司在商用車市場上的行業領先優勢。自1969年在十堰起步以來,東風汽車公司經過48年發展,已形成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東風柳汽三大商用車業務單元,以及東風品牌(主打中高端主流商用車市場)和乘龍品牌(主打區域性中高端市場)兩大品牌。而此次東風特種車打造的華神品牌,則主打專用車和專用底盤市場。今年前9個月,東風汽車公司商用車整體銷量達到43.4萬輛,同比增長了25%,位居行業第一位。在進一步強化領先優勢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薄弱環節和短板,比如在專用車領域和細分市場領域做得還不夠,尤其是針對用戶個性化需求、專業化定制方面做得還不夠。為此,我們提出要對商用車業務進行優化,優化方向就是在鞏固和提升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東風柳汽這三大商用車業務基礎上,去發展我們的細分市場,于是在2014年10月23日成立了東風特種車,其使命定位有三條:一是要成為東風汽車公司商用車業務新的增長極,繼續鞏固行業領先優勢;二是創建新品牌;三是打造專用車行業主力軍,這是我們在整個商用車業務布局上的考慮,希望東風汽車公司商用車業務未來可形成1+2的品牌架構。
《汽車觀察》:東風特種車成立三年來的運營情況如何?
王劍鋒:東風特種車成立三年來,羅元紅是第一任總經理,而我是去年年底才開始擔任總經理的。在羅元紅帶領下,這三年經營業績大幅提升、體系能力顯著加強,而華神則體現出我們在整合優化之后以一個挑戰者的姿態進入中國專用車市場的能力。業績方面,2016年東風特種車實現整車銷售4.76萬輛,同比增長22%,高于行業平均增長,其中,新能源物流車銷售1.2萬輛,位居國內新能源物流車行業第一;2017年前10個月則銷售整車4.2萬輛,同比增長39%,其中,新能源車是9000輛,同比增長80%。
《汽車觀察》:在國內做專用車品牌化的企業其實并不多,華神初期如何快速讓客戶接受?
王劍鋒:東風特種車憑借專業化的底盤,在新能源物流車、環衛底盤、隨車吊領域是行業第一的。隨著政策法規和排放要求的加嚴以及汽車行業“五化”的發展趨勢,客戶需要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些因素促使我們在逐步鞏固專用底盤市場優勢的同時,開始探索給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初期導入新品牌需要花費很大精力,包括資金成本、人員、產品等,但東風特種車前期有東風汽車公司近50年的積累,我們也愿意以開放、共享的姿態和相關改裝廠及研發機構進行合作。屆時,初期導入將以品質+服務為主線,結合線上傳播、線下執行等多種方式來讓客戶盡快認識華神品牌,希望在2020年能讓客戶一說到東風特種車就想起華神,一說到華神就能想起東風特種車。總而言之,客戶是否達到預期認知,取決于我們給客戶帶來的價值。
《汽車觀察》:宏觀經濟對未來華神品牌布局有什么影響?如何盡快打開市場?
王劍鋒:中重卡今年態勢會突破110萬輛,達到歷史新高,主要是受GDP達到6.5%以上增長、出口市場整體增長、消費平穩增長等經濟因素帶動。政策影響則是今年中重卡增長的另外一個因素,如排放升級、燃油限值標準升級等都會推動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其中,GB1589和GB7258主要是針對商用車的。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會推動商用車的轉型升級,包括銷售管理辦法、價格反壟斷、維修信息公開等都會讓商用車提檔升級。社會因素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比如消費群體年輕化對整個產品需求的訴求,過去更多是省油、安全,現在可能是省油、安全和舒適,這對商用車市場推動也是比較大的。技術方面,重點轉變在汽車“五化”上,會帶動整個汽車行業競爭格局產生深刻變化。對東風特種車來講,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特種車行業,其同樣也會受國家政策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消費因素影響,專用車實際跟商用車一樣,都是三年周期性的波動增長,我希望東風特種車的整體波動性增長可以順應市場趨勢來實現,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整個東風汽車公司在商用車行業第一的優勢。
《汽車觀察》:華神將如何布局傳統能源車和新能源車板塊,主攻方向是哪個?
潘傳政:華神構建三個平臺:T1是輕型平臺,T2是中型平臺,T3是重型平臺。從動力和燃料來看,有傳統能源車、燃氣車、新能源車;從用途來看,有工程自卸產品,也有全系專用車底盤,還有城市環衛、工程自卸、汽車起重機底盤等。未來,我們將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華神產品。在產品線方面,華神可能會采取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雙線并舉的方式。在汽車“五化”中,電動化和智能化是兩個重大技術支撐,網聯化和共享化是給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商用車很可能是電動+網聯+共享的方式,至少近幾年,電動+網聯是比較明顯的趨勢。在電動車運營方面,我們也會與運營商一起給客戶租賃,這也是一種運營方式。
《汽車觀察》:商用車也會實行雙積分制,未來華神產品規劃和產品定位是怎樣的?
潘傳政:華神要構建三個平臺:輕型、中型、重型,除了傳統能源車和新能源車外,還有清潔能源車即燃氣車。未來產品方向主要是針對具體行業而定,我們目前優勢是擁有全系列專用車底盤,在一些細分領域一直排名行業第一,而車吊行業、危化品行業、環衛底盤行業等都是我們下一步重點發力的方向。此外,我們在做好專用底盤的同時,也關注干線物流車的發展,如干線物流車和支線物流車等,新能源車則更關注城市配送、城市最后一公里等。在完善平臺構建的同時,我們也會著重在一些細分市場上發力,還比如底盤上裝一體化,最終以專用車整車來面對市場。實際上,東風特種車旗下還有一些專用車公司,如深圳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是以環衛為主的專用車公司,東風征夢專用車有限公司是以廂式車、中置軸轎運車為主的公司等。此次參展的干線物流車、有中置軸轎運車、燃氣牽引車、新能源城市配送物流車等,都是我們今后產品構建與發力的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