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建 劉洪軍
“醉了”“醉了”我的家鄉
——綏濱農場——2017年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張懷建 劉洪軍
12月5日,由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主辦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設現場會在四川武勝縣舉行,綏濱農場作為2017 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代表單位參加會議。會上,還舉行“2017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頒獎儀式,綏濱農場場長李思軍上臺接受頒獎。

龍江第一渠
碧水藍天掩映下,
你露出了秀美的風光,
讓人流連忘返。
鮮花稻海萬叢中,
你笑彎了金黃的稻穗,
填滿了北大倉。
鱗次櫛比樓宇間,
你洋溢著田園的怡情,
宛然臨桃花源。
嘩啦啦 嘩啦啦……
流水線上你在吟唱,
一縷縷甘醇的漿汁流進了“龍門福地”。來來來,舉起手中的杯,一飲而盡……醉了 醉了 醉了
真是“醉”美綏濱農場啊!

龍澤苑休閑度假莊園
美哉 你的壯麗
“醉”美,因為你——壯麗的農業。
走進綏濱農場,你能領略到大界江、大生態、大灌區、大景觀和大農業的壯麗。
龍江第一渠、現代化農林科技園、龍之府植物園、百里科技示范帶、黑通島……這一個個景點就是綏濱農場一張張靚麗的名片,見證著綏濱農場在現代化大農業征程上奮斗的足跡。
鳥瞰,形如網狀的水渠交織在廣袤的田野上,汩汩流淌的江水在陽光照射下似萬道銀線泛光綠海中。如此壯美的風景,不由引人去探尋這渠水源——龍江第一渠。
“龍江第一渠”,何來第一?
“綏濱農場‘引黑灌區’是黑龍江上建立的第一個水利灌溉工程,2002年10月動工,歷經4年建成,總投資2.58億,設計灌溉面積30.18萬畝,總干渠20公里,你說這是不是‘龍江第一渠’”!綏濱農場場長李思軍給出了答案。
站在“龍江第一渠”上,你會欣賞到象征龍江第一的巨石、百米跨渠索橋、語臺神鼎、江邊文武風亭及大界江優美的自然風光。
“農業扛紅旗,標兵站排頭”,綏濱農場已連續兩年被評為“墾區農業標準化提升活動標兵單位”,連續三年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場”榮譽稱號。
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貫通,這是綏濱農場現代化大農業的真實寫照。五年來,農場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實現了農業生產決定性變化。投資1.14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百棟以上標準大棚基地52個,實現高臺集中育秧95%以上;建成智能芽種生產基地4個,單批芽種生產能力達到2300噸,實現100%統供芽種;建成高標準現代農機服務中心4個,對25個普通停放場進行了完善、建設農機庫,實現作業區和場區農機具100%集中停放;新建水泥曬場19.5萬平米,實現了糧食100%曬場存儲。同時強化農機具更新力度,累計投資9200萬元,更新70馬力以上整地機械356臺套、電動播種機220臺、進口井關、洋馬等高速插秧機378臺、各型收割機259臺,有力保證了農業各階段作業進度和質量。通過“爭項目、自統籌”,不斷強化農田綜合治理,爭取上級項目資金1.35億元,實施土地整理7750公頃,新修溝渠25萬延長米,溝渠清淤26萬延長米,做到溝渠配套、灌排通暢。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生態鄉鎮——綏濱農場

“龍府號”運苗車
為挖掘黑土地的增產潛力,綏濱農場將加大科技投入做為提升標準、提高產量的推動力,將新科技推廣應用及創新作為重要抓手,推行常規技術模式化、重點技術規范化、關鍵環節指標化的“三化”技術模式,示范推廣了缽型毯狀盤、三膜覆蓋、硅肥等一批實用型新技術,實現了健身防病促早熟作業全面積。通過建立“專家+技術員+示范戶”的科技推廣體系,農場常年聘請水稻專家3位,配齊農業技術員52名,培養科技示范戶120個,增強了基層科技人員力量,有力地指導了種植戶應用新科技。同時,他們還加強與八一農大合作,在科技園區內建設了一處現代化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程控信息平臺,實現了本田水稻全生育期葉齡、水層、水溫、防病、防蟲的現代化、自動化管理,為總結高產技術、分析高產因素提供了準備的科學數據。又與中國電信合作,在第17居民組建立兩處高標準大棚基地,推行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大棚內溫度、水分遠程控制。系列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引領了水稻產量和品質的提升,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
如今,農場還將目光投向了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建設了以農業為特色的“一山、一湖、一園、一島、一江、一帶、一龍、一渠、一館”九大景點。尤為出名的是那有著“龍江第一渠”之稱的綏濱灌渠渠首、界江“桃花源”之贊的黑通島、“小三亞”之譽的龍之府植物園。沿進到場區,沿綏嘉公路,游客們就進入了龍江第一渠景區,這里可以眺望中俄界江的壯美、觀賞開閘提水的澎湃、寄思語臺的祈福、感受靈澤岸橋的祥瑞、留念龍江第一的豪邁。從渠首順黑龍江東去,有一座黑通島,清澈的江水,平坦的淺灘,使這里成為天然浴場,既可以欣賞民俗風貌,還可以品嘗江魚盛宴。黑通島上唯一的常年住戶是固守邊防的全國最美家庭顧洪昌夫婦,這里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前往“龍之府”植物園的途中,沿線可以觀賞到15公里的現代化大農業觀光帶,高標準的水稻育秧大棚基地、現代化農機博覽園、水稻浸種催芽工廠,讓游客們享受了一次集稻海觀光、農機體驗、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觀光體驗游。“龍之府”植物園有百草園、百果園、百蔬園等,作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植物園內,游客們還可以觀賞到土壤化驗、無土栽培、水稻智能節水灌溉等農業科普展示。
在發展農業休閑旅游的路上,綏濱農場借力自然生態、現代化農業優勢,打破區域旅游資源趨近、旅游項目趨同“瓶頸”,彰顯“自然即景點、農場即景區、莊稼即景色、文化即景觀”的生態旅游賣點,實現景區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旅游收入雙增長。

龍之府植物園花卉培育基地
龍門福地提水節、二月二開耕節、消夏旅游文化節……這些已成為綏濱農場發展農業旅游文化的品牌。每年農歷“二月二”,農場都會舉辦“開耕節”,讓民俗與商業有機兼容。僅今年“開耕節”就吸引場內外游客近3萬人,當日個體商戶零售收入超過300萬元。從2013年開始,農場借助“引黑灌區”開閘提水的特殊時點,利用渠首景區特有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舉辦了“提水節”,今年的提水節就吸引了近4萬人參加,給餐飲、零售等行業帶來了客源,日均銷售收入達400余萬元。
厚重的文化豐富了綏濱農場人的精神世界,現代化的大農業則讓綏濱農場人走上了富裕路。
美哉 你的幸福
“醉”美,因為你——幸福的生活。
走進綏濱農場,你能感受到這里不乏現代都市的繁華;
走進綏濱農場,你能感受到這里濃郁的地域福地文化;
走進綏濱農場,你能感受到這里閑適的快樂生活節奏……
綏濱農場,一座現代化的農墾新城。寬敞潔凈的大街,錯落有致的綠化,鱗次櫛比的高樓,風景別致的小區,繁榮似錦的商鋪,整齊劃一的牌匾。傍晚降臨,華燈初上,五彩絢麗的彩燈,輕盈歡快的舞曲……處處是城市的脈動,處處幸福的音符。
在大步推進“美麗綏濱”建設的七年(2011年-2017年),農場累計投資超過8.9億元用于住宅樓開發、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綠化景觀工程建設等方面。按照“以拆促建、以建促拆”的城建理念,農場不斷“打造精品、創造經典”,先后建成綏農新區、育才小區、三江花園、榮譽家園、富成、龍潤等13個小區近百棟精品住宅小區,建設住宅樓12.98萬平方米,與此同時,農場加大拆遷力度,整體搬遷15個居民點,讓1167戶、4500多人走進了城鎮。
如果說,住上了舒適的樓房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那么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醫療、高質的教育、安全的環境就是幸福生活的一個個開始。農場多方籌集資金,建設了1200㎡的客運站;擴建了1724㎡的幼兒園;擴建了1542㎡的醫院樓,設置了患者專用電梯,更換了主要醫療檢測設備,醫療環境和醫療條件明顯改善。同時農場還投資7857萬元,啟動實施了供暖外網改造、供水管網改造、電力外網改造、通訊外網改造、有線電視外網改造、鍋爐改造、樓體立面改造和場區道路改造等16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如今,農場城鎮化率達到94.68%,樓房化率達到87.1%,人均住宅面積31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81.34%,道路硬化率達到100%,綠化覆蓋率達到37.87%。
這一組組數字,是綏濱農場新城成長的足跡,是綏濱農場人幸福指數攀升的基礎。
“城區綠美相融,城邊綠樹環繞,城外青青田園”,這是綏濱農場城鎮自然之美。靚麗公園、靚麗小區、靚麗景觀,一個個靚麗景點,穿織成一道道靚麗風景線,鋪陳開一個靚麗綏濱農場。居住在、生活在、工作在、行走在這靚麗風景中,綏濱農場人找到了幸福!
商業促進城鎮的繁華,文化提升城鎮的魅力。
在城鎮建設中,綏濱農場深入發掘改革實驗區文化、老龍坑古老傳說,梳理文化脈絡,打造龍門福地文化、改革實驗區文化,賦予城鎮濃厚的文化內涵。他們以文化陣地建設為抓手,積極構筑文化強磁場,用文化氛圍感染人、文化環境約束人、文化素質提升人,促進了城鎮繁榮,百姓幸福指數提高。
農場緊緊圍繞“一渠”、“一宮”、“兩園”、“三館”、“四室”強化文化陣地建設,“一渠”即龍江第一渠,“一宮”即工人文化宮;“二園”即天朗公園和農林科技園;“三館”既文化館、圖書館和場史館;“四室”即“老干部文化活動室”、“老工人文化活動室”、“管理區文化活動室”、“青少年文化活動室”。同時農場以綏福路、和平街為經緯,突出文化陣地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在主要街道兩側建筑、雕塑、文化宣傳牌等塑造文化風景線,打造出兩條文化長廊。
月月有活動,月月有文化。正月的“鬧新春秧歌匯演”、三月的“開耕節”、四月的“提水節”、五月的“校園藝術節”、六月的“卡拉OK大賽”、七月的“慶七一大合唱”、八月的“社區文化節”、九月的“迎國慶文藝匯演”……一個個群體性文化活動讓綏濱農場人在節日中享受到了一道道“文化盛宴”,在歌聲、舞蹈中,綏濱農場人找到了幸福!
為實現群體文化活動常態化、組織化、有序化,農場還成立了“龍門福地文化研究會”,下設文學創作協會、攝影協會、書法協會、曲藝協會、舞蹈協會、美術創作等11個協會組織,吸引了農場老干部、文學和文藝愛好者434人入會。外引人才強文化,也是綏濱農場繁榮群體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2006年以來,先后有8名藝術院校人才扎根綏濱農場。群體性文化活動的豐富,不僅豐富了職工群眾的業余生活,也創造出了一批優秀作品,培養出不少年輕的文藝人才,使《雪的頌歌》、《北大荒之歌》、《闖關東漢子》、《母愛無邊》等原創歌曲成為佳作,成就了亮相少兒春晚的孫卉和網絡紅人李智等歌唱愛好者。
幾年來,綏濱農場先后榮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先進集體”、“國家級生態鄉鎮”、“生態墾區建設及環境保護目標先進單位”、“美城帶區工作先進單位”、“建設系統先進單位”、“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如今,幸福和諧的綏濱農場正在蝶變,城鎮建設的步伐正在向更高更好的目標跨越。
美哉 你的品牌
“醉”美,因為你——享譽北大荒的龍門福地。
如今,走在農場的大街小巷,“龍門福地”品牌隨處可見,賓館、生鮮超市、洗車行、旅游接待中心……這些不時闖入眼簾的“龍門福地”時時刻刻彰顯著這個新興品牌的勃勃生機。
“龍門福地”既是綏濱農場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是商業品牌。從2014年,他們按照“中國最佳生態休閑農業旅游區”的發展主題,全力布局南北兩條旅游發展線路和“一龍、一江、一園、一島、一渠、一帶、一山、一湖、一館”的九大旅游景點。遵循“龍門福地”文化+現代農業旅游發展戰略,以“文化養老、文化體驗、文化產品”為支柱的文化旅游產業格局已經形成。2017年國家AAA級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景區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為職工群眾增加經濟收入3000多萬元。
除了旅游之外,“龍門福地”品牌戰隊也在日益壯大:以“龍門福地”統一命名的墾豐種業分公司、洗車行、生鮮傳奇超市、家政服務、婚慶公司、二手車市場、網箱養魚基地、糧食倉儲中心等24個項目已經投入市場化運作;白酒、大米、木耳等綠色產品銷售飆升;“龍門福地”葡萄種植基地50棟大棚,年產75噸葡萄,借助旅游每棟葡萄大棚純利潤達3萬余元;生態雞、生態鵝、牛肉、鹿產品等畜禽類產品更是受到游客的青睞;以龍澤苑休閑避暑山莊和“龍門福地”養老中心為代表的養老產業正在興起;以“龍門福地”物流中心為產業核心,集聚圓通、申通、韻達等物流企業的綏濱農場地區最大物流集散中心已經形成……
在“龍門福地”白酒文化體驗館,厚重的歷史、精美的酒器、真實的釀酒流程在參觀者的眼前逐一展開。酒業集團總經理侯曉波已經無數次帶著參觀者穿過白酒文化展示長廊。從白酒的起源,到釀制工藝,再到白酒文化,這位中國品酒大師都能娓娓道來。走到地下酒窖,面對客戶親筆簽名封存在此的大大小小幾百缸、數十萬斤的白酒,侯曉波信心十足:“2017年,我們酒業集團產值達到了900萬元,同比增長10%;利潤130萬元,同比增加50%。”
品牌的力量帶動了全產業的發展和農場職工收入的增加。農場紅山管理區種植戶付慶蘭進行“龍門福地”大米品牌銷售,20公頃水稻直接增收30多萬元;火犁管理區種植戶謝大勇成立火鳳凰養殖合作社進行大鵝、溜達雞養殖,2016年擴大經營開設了“龍門福地”特色家禽專賣店,進行食品加工品牌銷售,增加經濟效益40多萬元。廣信管理區職工閆桂霞種植葡萄,自釀葡萄酒進行“龍門福地”品牌包裝銷售,增加效益10多萬元。

九九重陽節“金婚老人”集體合影

全國最美家庭顧洪昌

中國首屆兩極冰雪汽車拉力賽綏濱農場站
現在,這里的職工已經嘗到了甜頭,知道種三畝水稻,不如加工一畝賣出去的效益;半年養一只大鵝,不如烤一只大鵝賣出去的效益。龍門福地品牌的最高目標是成為國內知名品牌,讓全國人民知道綏濱農場農場的特色農業、綠色農業、旅游農業、休閑度假等現代農業莊園,成為健康食品生產基地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