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言

河南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 程傳興
在產業扶貧工作中,永城探索出了強身健體促脫貧、以強帶弱幫脫貧、政府購買服務助脫貧三條路徑。
永城注重貧困戶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的提升,通過技術培訓、資金支持、信息提供等方式,增強貧困戶的自身能力和水平,幫助他們發展,促進他們脫貧。這些方式,是各種扶貧方式中效果最好,最能長期發揮作用的,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以強帶弱幫脫貧的特點是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創造條件,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和各類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改革開放后,我國能力強的農民率先富起來了,落在后面的貧困戶,有因病致貧的,有因學致貧的,但更多的是個人知識或能力水平的原因。完全靠這部分人自己努力去脫貧,難度很大,這就需要以強帶弱,搭車脫貧。永城整體經濟實力比較強,有帶動能力的經濟組織數量多,通過產業發展,以強帶弱,對脫貧來說意義重大。
在政府購買貧困戶的服務或產品方面,永城市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復制與推廣。如在市政建設方面,永城市首先考慮購買貧困戶的樹苗。這種方式,很好地發揮了政府的作用,發揮了企業和其他經營主體的作用,發揮了貧困戶脫貧主體的作用。不能讓貧困戶完全躺在政府身上,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通過勞動脫貧致富。
今后,永城要進一步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建立起來后,產業扶貧資金、各種優惠政策,都可以通過這個經濟組織來承接。
永城在下一步發展中,還要加大力度聚集人才。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擁有了未來。永城位居四省中心位置,有了人才的支撐,就有了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才能發展得更好,貧困問題就可以快速、徹底解決。

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 吳樹蘭
永城在產業扶貧方面有很多創新,不但探索出了7種扶貧模式,而且在對貧困戶的具體工作上也有很多創新。比如抓黨建促扶貧,抓作風促扶貧,抓督導促扶貧,抓幫扶促扶貧等。永城的扶貧工作,在機制、措施、成效上都很突出,其經驗值得推廣。
永城的干部,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貧困農民有真情實感,有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把任務當事業的干勁。扶貧工作,就是要不怕困難,一心一意把人民群眾當成自己的父母,把貧困農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永城要進一步把產業化做精做細,使其成為河南亮點,成為全國亮點。比如花卉產業,要想方設法利用電商,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再比如永城小吃遍布全省,非常有名,我們是否考慮建一個小吃培訓學校,專門從事永城小吃的培訓,優先把貧困人員納入其中,讓他們通過餐飲產業脫貧致富。
在扶貧工作中,建議永城要認真研究黨建工作和宣傳工作。精準扶貧,不僅要解決貧困戶的物質問題,還要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要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調動貧困人口的積極性。此外,宣傳就是生產力,在扶貧工作中,一定要認識到宣傳工作的重要性。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 郭 軍
我首先為永城強烈、實在的產業扶貧意識和作為叫好、點贊。從永城的實踐來看,永城市委、市政府抓住了扶貧脫貧的要義和真諦,也正是立足于產業興城,永城才敢于也有實力,給村、給戶、給人以財政支持。脫貧扶貧,無疑政府是主導,但政府除了一定的投入外,重要的是如何引導貧困戶脫貧。脫貧的根本出路在產業,有產業,就有收益,有了收益,就有扶貧脫貧的實力。產業上不去,談不上真脫貧,脫真貧。所以我很贊成永城抓產業,以產興城的做法。
其次,為永城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走出一條永久的扶貧脫貧路子叫好、點贊。這里有一個數據,永城安排專項資金7242萬元,用于扶持732個行政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永城市委、市政府很有主見和個性,在扶貧脫貧攻堅過程中,既貫徹了中央、省相關精神和指向,又沒有被動地跟在別人后面邯鄲學步,而是著眼于長遠,著眼于根本,著眼于通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來帶動解決脫貧問題,著眼于通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形成自我扶貧、自我脫貧。永城把錢用到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上,就是抓住了長遠脫貧、防止返貧的關鍵。
第三,為永城從“中原東部大糧倉”升級為“中原東部大廚房”叫好、點贊。最近3年,永城多次召開全國性、區域性面粉業大會,但加工面粉和賣原糧沒多大差別,沒有什么附加值。現在,永城要把“中原東部大糧倉”轉型升級為“中原東部大廚房”,這一舉措讓人興奮。面粉深加工產業鏈延伸,不僅細化了農業,而且推進了一二三產的融合,增加了附加值,有了更多、更可觀的經濟效益,進而拓寬了就業渠道,可以把更多貧困人口納入到產業勞動大軍中來,實現永久性脫貧。

河南省財政廳政策研究室主任 胡興旺
永城作為非貧困縣,對扶貧工作非常重視,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作為黨委、政府第一責任,提出了“五抓五促”,根據不同致貧原因,采取不同方式,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解決了“根、源、方”三方面的問題,創新了7種扶貧模式。
要實現真脫貧,就要從根本上發展縣域經濟,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提高發展質量,要積極發展高稅收產業,培育高附加值、高技術產業,要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永城要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業升級。農產品初加工業和深加工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相差很大。初加工業確實在解決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產業規模方面有很大優勢,但深加工稅收貢獻則要大得多。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稅收的問題,加大稅收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升級,延長產業鏈和附加值,把稅收留到公司。
要重新研究當前扶貧脫貧工作的具體政策。永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很好,國家和省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扶貧政策,要通過支持產業基礎好的帶貧企業和有能力的貧困人口創業,使他們享受到貸款減息、免息和免擔保費、降擔保費的優惠政策。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這些扶貧優惠政策,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更多帶貧企業。

河南省農科院農業信息所博士 杜 濤
我國非常重視農產品加工業,永城主要產小麥,然后進行面粉加工,屬于糧食的初級加工,希望永城能有更多高附加值的產業。
農業服務業,即農業的第三產業,通常是弱項。一二三產業實際上就是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這三個產業最好能統籌發展。我們現在提新時代、新要求、新業態。作為農業新功能,它包括生態、生產、生活,我們要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態和生活功能,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
農業有三大體系——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這三個體系也可以理解為三大產業。比如農業生產,可以理解為第一產業;經營體系可以理解為服務業。
農業怎么發展,需要什么樣的平臺和抓手?2017年一號文件對農業怎么發展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國家提出了“三區三園一體”,三區是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永城在特色農產品發展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三園是指現代農業科技園、產業園、創業園。一體是指田園綜合體,即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它是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一個標志。
此外,還要著重發展特色小鎮,注重農業文化旅游,注重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改善,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我國現在處于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階段,要注重質量第一、效率第二,提高農業產業要素的生產率。

河南省農產品質檢中心黨支部書記 樊恒明
就扶貧開發工作來講,我認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在我的印象中,永城是“一黑一白”,“黑”是指煤炭,“白”是指面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正是“一黑一白”奠定了永城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基礎。永城不是貧困縣,但對扶貧脫貧工作非常重視,這就是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
永城的扶貧工作有規劃、有措施、有部署、有落實。永城真抓實干安排專項資金,協調幫扶資金項目,狠抓干部作風,并因地制宜探索和總結出了7種扶貧模式。這7種扶貧模式相互作用、相互交叉、相互促進,扶貧脫貧效果顯著。
太丘鎮黃橋民俗博物館保留了鄉愁,保留了鄉村原貌,符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演集鎮時莊文化產業園的鄉村游,假以時日一定能帶動村民致富;太丘鎮秀玉工藝品廠是典型的“企業+技術+貧困戶”扶貧模式,充分發揮了當地資源優勢,有效解決了當地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
在扶貧工作中,永城首先要搞好宣傳,一要宣傳領導,二要宣傳群眾,宣傳就是生產力。其次,要壯大產業發展之路,這是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業,要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高效產業。此外,一定要發展拳頭產品,注重品牌,打造品牌,讓產品插上品牌的翅膀。同時還要擴大人才的引進之路。

中原農業保險公司總裁助理 葉 強
永城的扶貧做法和我們中原農險正在做的非常相似。永城的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等,中原農險都有參與。永城的扶貧模式非常好,今天我們都看到了。在這里,我想談談金融扶貧和產業扶貧的關系。
如果想讓農民從根本上脫貧,甚至過上小康的日子,產業發展是個必然的選擇。一個產業,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很難發展起來,2017年11月,我國的貸款總額是1.1萬億元。看我國農村是不是進入新時代,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資金是不是在往農村走。近年來,國家的許多項目資金一直往農村走,往產業上走,這改變了過去資金一直從農村往城市流的現象。
市場上很多公司,都希望能夠從市場化的角度參與進來。只有市場化的方式才是穩定的、長久的。昨天我們參觀的一個花卉企業,它就是金融扶貧模式。這個企業要保證給農戶10%的收益,我當時就在想,這是不是一種市場化的做法。我們公司正在與螞蟻金服合作,螞蟻金服沒有很好的信用體系,沒有很好的數據積累,我們與螞蟻金服分享了數據,我們希望通過與螞蟻金服合作,能夠盡快貸款給農戶或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部分解決市場上農業企業或種植大戶對資金的需求問題。

農村農業農民雜志社總編輯 楊秋意
永城是真正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發展產業的,而且把美麗鄉村和產業扶貧有機結合起來,真正體現了產業興旺、鄉村美麗、人民富足、社會文明和諧的小康社會的鄉村美景,走出了一條非貧困縣率先脫貧奔小康的路子。
下一步,永城可以進一步篩選優質產業,特別是大力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比如太丘鎮秀玉工藝品廠,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產業。這個產業就地取材,能夠帶動農村貧困群眾去脫貧,讓農民真正致富。再比如時莊村,這里的文化產業雛形已經顯現,可以再進一步提升,吸引更多文化元素進來,可以開展文化節、文藝比賽和競拍等,形成熱點、焦點,引起社會上更多人的關注。
時莊村有一個誠信小超市,這個超市不是很起眼,但代表了農村富足之后文明的提升,可以以此為模板,讓更多村莊都有這樣的愛心小超市。該村還有一個養老墻,上面掛了很多上歲數老人的照片,下面應該標注著名字、年齡、幾世同堂等信息。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人們對永城這個“長壽之鄉”,有更直觀的感受。
總之,作為非貧困縣,永城在奔小康路上走得更快,給我們展現了富有活力的中原農村的靚麗畫卷,樹好典范,做好宣傳,打造出更多美麗文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