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的創始人魏應州將于2019年1月辭任執行董事和董事會主席,正式退休。董事會主席將由其長子魏宏名接任,同時兼委員會成員,執行董事長則為三子魏宏丞接任。而魏應州此后將擔任公司資深顧問。
2015年魏應州辭任康師傅控股總裁,由快消品公司管理經驗豐富的韋俊賢接任——后者曾任拜爾斯道夫、雅芳和寶潔等公司高管??祹煾低瓿闪藦募易迤髽I到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的過渡。
魏宏名和魏宏丞進入康師傅已經超過十年。前者現年41歲,2006年出任總裁室專案經理,后7年為同胞公司味全食品董事,2015年擔任康師傅執行董事。36歲的魏宏丞在黑石集團和百事公司工作過,2007年加入康師傅后促成了與星巴克、迪士尼的合作。
康師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魏應州父親在臺灣成立的頂新油廠。頂新國際集團為康師傅最大股東。1989年至1991年,魏應州為首的魏家四兄弟帶著1.5億新臺幣到大陸創業,分別在北京、濟南、秦皇島、通遼等地開辦了4家合資企業,先后嘗試賣過香油、蛋卷。
直到1992年在天津設廠開了第一條泡面生產線,與當時市面上的同類產品相比,康師傅以紙質碗包裝,多了牛肉調料包和叉子,憑借相對適中的售價(1.98元),打開了市場。
為了保證質量,魏應州每天早上的必修課是品嘗所有生產線上的樣品,不合格便立即停產整改。這樣的“早餐”,他吃了兩年。也正是早期對產品這樣的追求,讓康師傅大受歡迎。魏應州在后來的采訪中回憶,早期經銷商對康師傅牛肉面的訂單需求,讓魏家三個月24小時不眠不休地連續生產才能交貨。據中國經濟網報道,1992-1995年,康師傅的營業額從2700萬元增至24.5億元。
隨后康師傅分別于1995年和1996年進入了糕點和飲料領域,至今與方便面形成了三大支柱。生意越做越大的康師傅1996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12年收購了百事中國的灌裝飲料業務,百事間接持股康師傅 5%,二者實現戰略聯盟。
與此同時,頂新集團也在快速發展。1996年收購德克士,開始涉足餐飲連鎖;1997年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1998年以3億美元并購味全食品(后出手給三洋食品)、2004年和日本全家達成協議在中國大陸合資經營全家便利店。1998-1999年頂新集團擺脫食品安全發展危機后,魏應州將集團董事長的職務讓給弟弟魏應交,自己只負責康師傅的事務。

這一人事變動標志著康師傅交接給第二代。此前魏應州在多個場合表示,其兒子會接任主席,而不會是總裁??偛檬枪镜淖罡邲Q策人,董事會主席則對包括總裁在內的高管有任免權。
如今康師傅是在中國大陸滲透率最高的快消品公司之一,它的銷售網絡深入低線城市和鄉鎮,對中國家庭滲透率達82.6%。在最高峰值時康師傅營業額接近 700 億元,魏應州締造了一個“方便面王國”。
但2014年之后就沒有繼續增長了,這和它的收入變化有一定重合。2017年康師傅總收益約590億元人民幣,不如2013年最高峰期的672億元。主要原因是隨著渠道紅利的消失,以及電商的崛起,用戶的消費習慣快速變化。
而在方便面業務下降的同時,康師傅面臨的新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無論是方便面、茶飲、咖啡、奶茶,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品牌和越來越豐富的口味,而發達的外賣讓消費者可以方便地吃上盒飯、喝上鮮榨果汁或奶茶。
面對已經變化了的年輕人市場,以往康師傅的優勢不復存在。而由兼具國際經管經驗和康師傅內部文化傳統的“年輕人”掌舵,可以讓康師傅更貼近新的消費群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