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至9月,為配合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東王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長清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對項目占壓區域內的東王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次發現小型墓3座,其中圓形磚雕壁畫墓兩座、土坑豎穴墓一座,根據墓葬位置由北向南編號分別為M1、M2、M3。M1位于發掘區西北部,形制為豎穴土坑石槨墓,方向190°。壙內用不規則石塊砌成東西兩個槨室,均呈梯形。該墓為雙人合葬,墓主人頭向均向南。其中東室葬具為一棺,出土一白釉瓜棱瓷罐;西室未見葬具及隨葬品。M2為本次發掘面積最大的墓葬,位于發掘區東南部。形制為圓形磚雕壁畫墓,北部和南部被現代溝打破,方向185°,由臺階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平面呈梯形,直壁,現存6級臺階,長4.5米、寬1.26~1.68米、深0.6~2.9米。墓門為仿木結構門樓,兩側下部長方形基座,座上兩側砌出槫柱、立頰,立頰上置中部設兩枚四瓣花形門簪的門額。其上為普柏枋,枋上斗拱兩朵、加工不甚規整,均為補間鋪作、殘存部分為重拱六鋪作。墓門中下部辟有雙層縱券頂門洞。甬道為券頂,兩壁錯縫平砌。墓室在墓壙內用青磚砌筑,平面近圓形,直徑2.7米、高2.8米。穹窿頂,底部設有棺床,墓壁上用青磚砌出四組斗拱。墓門及墓室內壁均殘存少量白灰,推測原來繪有壁畫,已辨識不清。墓室內發現三具人骨,其中一具為兒童,葬具均為一棺。出土銅錢13枚、白釉瓜棱罐一件、瓷蛙一件、石球一件、鐵勺一件。M3位于發掘區西南部,為圓形磚雕壁畫墓,由斜坡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墓室平面近圓形,直徑2.4米、高2.25米,直壁、穹窿頂、底部設有“凹”字形棺床,墓壁上用青磚砌出斗拱、房屋、門窗等建筑以及桌椅、衣架等家具。墓門及墓室內壁均殘存少量白灰,推測原來繪有壁畫,已殘失殆盡。墓室內有四具人骨,兒童及成年人各兩具,頭向均向西。其中南側人骨葬具為一棺,北側三具人骨擺放凌亂,無葬具,應為遷葬。墓室內西南部發現一白釉瓜棱瓷罐、一白釉花口印花瓷碗,南側人骨周圍發現銅錢6枚。從墓葬形制來看,圓形磚雕壁畫墓在濟南地區流行于宋元時期。從出土器物來看,初步判斷這些墓葬的年代為宋金時期。(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