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



許四海小傳
許四海 字紫云,1946年生,江蘇鹽城人,海派壺藝大師。自學陶藝,師從國畫大師唐云,熔冶百家,脫穎而出。與多位書畫名家合作的“海春壺”、“壽翁壺”、“嘯天壺”和“云海壺”堪稱一絕。并為“八運會”、“香港回歸”、“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國家重大活動特制專用茶壺。
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許四海大師應邀精心設計了上海世博壺系列十八式,集雕塑、造型、書畫、詩文、金石為一體,既繼承傳統又融入現代,創意獨特,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為世博添光增輝。
在數十年的制壺生涯中,許四海收藏了從仰韶文化的彩陶壺到春秋戰國的灰陶壺,兩漢、西晉和隋唐的青瓷、彩釉瓷壺,宋元的青白瓷壺及明清以來的名家紫砂壺等一千多件藏品。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紫砂陶藝大家,也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鑒藏家。
許四海當過電車售票員,干過木匠。參軍的軍旅生涯,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化宣傳干部。他自學了大量美術書籍,被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深深吸引,興趣集中到紫砂壺上。
1984年,他辭去公職,開始了在宜興做紫砂壺的艱苦歲月。
1985年,中國輕工部舉辦首屆全國陶瓷作品評比,許四海作品紫砂“滴水夏意”獲得最高分奪得金獎,后來這件作品又被美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
1989年,他應邀赴新加坡舉辦個人陶藝作品展覽。
1987-1992年,在上海創辦四海茶具館、四海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四海陶瓷發展有限公司,創立了四海窯紫砂茶具品牌。
2009年,他傾心設計、經營,占地40余畝的“百佛園”初步建成。
1992年,經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批準, 坐落于“百佛園”內的“四海壺具博物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被批準的民辦博物館。
為迎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經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批準,2018年“開工天物——許四海藏品及文創作品展”在新落成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國際展匯9-1館)隆重展出。
300余件紫砂精品中,許四海收藏的邵大亨的《大亨輟只壺》,陳鳴遠的《束柴三友壺》、顧景舟的《雙線竹鼓套壺》等歷代壺藝大師的稀世珍品及許四海自己精心創作的《嘯天壺》、《竹根壺》、《壽翁壺》等名壺悉數集中亮相,令國內外參觀者目不暇接,大開眼界,嘖嘖稱道。
這次展覽從11月21日開幕至12月7日結束,我們有機會數次前往展館,聆聽許四海大師親自講解壺藝文化的精髓,所藏珍品的故事。這里品鑒的是陳子畦的六方紫砂筆筒和陳鳴遠的束柴三友壺。
六方紫砂筆筒
梅蘭竹·六方紫砂筆筒是明末著名紫砂藝人陳子畦為兒子陳鳴遠所做。
陳子畦傾心傾力創作這件紫砂筆筒,集泥、色、形、印、書法、繪畫、鐫刻融于一體,色澤淳樸、大方古雅,充滿了對兒子陳鳴遠傳承學藝的期許,他希望兒子有宋代蘇東坡的儒雅風范和明代制壺大家時大彬精湛的制壺技藝及人文情趣。
梅蘭竹·六方紫砂筆筒三面鐫刻繪畫分別為:梅,寓意探波傲雪 高潔無暇;蘭:寓意深谷幽香 世間賢達;竹:寓意清雅淡泊 謙謙君子。三面鐫刻書法分別為:想起東坡舊君士,為兒喚起學藝夢;蘇翁僻俗居蜀麗,西施聞風也來聚;是圣是凡人間傳 大彬大器宮廷慕。
束柴三友壺
這次展出的束柴三友壺是陳鳴遠重要的紫砂代表作品之一,據考存世寥寥無幾。
陳鳴遠 字鳴遠,號鶴峰、鶴屯、石霞山人、壺隱等,清康熙年間制壺名師,是幾百年來壺藝和作品成就很高的大家。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陳鳴遠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他傳承創新,勇于開拓,制壺技藝精湛全面。他所制茗壺造型新穎多樣,特別善于自然型類紫砂壺的制作,把自然型壺在明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向藝術化高度。
他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并用,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的裝飾藝術和書款方式,引入了紫砂壺的制作工藝,使原來光素無華的壺體增添了許多雋永的裝飾情趣,也使紫砂壺更具有了濃厚的書卷氣,再加之詩銘、書款的書法雅健娟秀,富有晉唐筆意,從而把壺藝、品茗和文人的風雅情致融為一體,極大的提高了紫砂壺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成為真正的藝術品進入了藝術殿堂。
此款束柴三友壺是本次展出的名壺之一,也是許四海珍藏的鎮館名壺。
壺身仿似松、竹、梅三樹段束于一體,亦稱“歲寒三友”。松樹的松鱗、松針,梅樹的材枝、花卉,以及竹子的竹節、竹葉,都仔細刻畫,自然和雅,于繁復中見規整。壺把狀若虬屈的松枝,壺注有如橫伸的梅枝,蓋鈕巧塑成一段竹節,全器渾若天成,獨具匠心。此外,壺身一段松桿鏤雕較大的樹孔,上有一只小老鼠,下有一只蟾蜍,嬉游互逐,倍添生趣,成為絕妙名壺。
在中國佛教文化中,小老鼠即“吐寶鼠”。吐寶鼠是財神的誓言物和化身,是財神財庫的管理者。虔誠供養吐寶鼠等于供養一切財神,其口中吐出的各種珍寶,賜予眾生解貧脫困,可令供養者財富豐潤、事業興旺,財源廣進,祈愿隨順,福德善緣增長無量無盡。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月宮有一只三條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宮叫蟾宮,認金蟾為吉祥物,可吸財鎮宅僻邪。道教亦然,把三腿金蟾視為旺財之物,認為其習性是非財地不居,猶如鳳凰非梧桐不落,三腿金蟾居住之地,必是聚財寶地。
陳鳴遠上承明代精粹,下開清代格局,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融于制壺技藝之中,鬼斧神工,渾然天成,令作品構思脫俗,內涵豐富,雅趣橫溢,名孚中外,成為文人學士、名臣公卿爭相覓取競求,民間流傳許多風雅趣事。
傳說浙江紹興府一家財萬貫的公子,欲求寧波鹽商崔某之女為妻,崔某不允,曰:唯有取得鳴遠“束柴三友壺”一把,婚事方成。公子聞言,晝夜趕赴宜興求見鳴遠。陳鳴遠不喜交紈绔子弟,托病不見。公子求壺心切,心生郁悶而得病。后陳鳴遠得知實情,為公子趕制了一把束柴三友壺,成就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