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江蘇省常州市總工會勞動保護部 王國良
江蘇省常州市總工會不斷創新職工安全教育形式,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全面教育與點單式培訓相結合的模式,采取10項措施組織好培訓。
根據近年來的事故經驗發現,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重大事故的隱患之一,而安全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是人員發生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
江蘇省常州市總工會始終把對職工的職業安全健康普及教育放在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以“普及職工安全教育,提升職工安全素質”為教育主題,緊跟時代特點,不斷探索職工群眾喜歡的教育形式,把線上普及教育和線下專業培訓相結合,把全面教育和點單式培訓相結合,通過10項措施,“十路”并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常州市總工會“春風行動”安全教育知識講座在工地現場舉行
每年春節過后,農民工集中返城,部分人員換崗或新上崗位,且在休假過后,人員思想一時跟不上工作的節奏,極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針對這一特點,從2008年開始,常州市總工會通過開展“安全教育春風行動”系列教育活動,以提高廣大建設者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備足安全知識,投入安全生產。
每年正月十五農民工基本到崗后,常州市總工會便選擇市重點建設工程,針對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特點,為農民工舉辦安全知識講座,邀請安全教育專家,為建設者講解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知識。活動開展10年來,共舉辦大型安全教育系列講座300多場,受益職工近10萬人。
2015年,江蘇省總工會開辦了“網上安康課堂”,常州市總工會及時抓住這一新的學習方式,印制了3萬份“網上安康課堂”二維碼單頁發到班組,由班組組織職工掃碼注冊上網學習。
同時,常州市總工會還利用各種會議、培訓機會宣傳“網上安康課堂”,利用市總勞動保護QQ群、微信群等渠道,把“網上安康課堂”的好處告訴給職工。
通過上網學習,職工不僅能學到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安全技能知識,還可以通過答題贏得話費,這一獎勵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職工群眾的學習興趣。
“網上安康課堂”就像是一座開放的安康大學,普及職工職業安全衛生知識。截至目前,上網學習人數已達數萬人,并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深受廣大職工歡迎。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要求,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必須持證上崗,依法維護職工安全健康權益。
2013年開始,常州市總工會聯合所轄市、區總工會和行業工會,從預算中拿出專項資金,實施了“1 000名勞監員上崗培訓計劃”,免費為各級工會組織培訓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1 000人。經考試合格,頒發中華全國總工會統一印制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證》,依法履行工會對安全生產的監督職能和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職能。
安全生產的好經驗、好方法大都來自班組。多年來,常州市總工會勞動保護部在進行企業調研和檢查工作時,有意識地總結提煉企業班組在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操作方法。
如常州供電公司的“安全看板管理工作法”,即在開工前,將本次作業的危險源點、安全事項、使用工具設備等內容以不同顏色的圖文,一條一條標注在作業現場的白板上,作業人員施工前,先看板交底,再按程序作業。
常林股份的“安全檢查表”法,以提問的方式,將檢查項目按系統編制成檢查表,在日常生產中更有針對性的對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常州火車站的“一班三檢制法”,即在班前、班中、班后對班組安全生產進行檢查等。常州市總工會對這些企業班組的優秀操作法進行分類提煉,編寫了《常州市工會班組安全管理方法選編》發給企業,供不同類型的企業班組參考學習,為提升班組安全管理水平貢獻了力量。

常州地鐵建設單位百人書寫安全心愿
“讓安全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文化”是我們弘揚的企業安全文化理念。我們以“安康杯” 競賽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揚企業和職工的創新精神,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安全文化活動,讓安全習慣深入每一名職工的心田,自覺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參與者。
近年來,常州市總工會創新發展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十個一”安全文化活動,包括每天上班前舉行一次安全喊話、每周寫一句安全心愿、每月舉行一次“安全宣誓”、每年舉辦一次安全文化演出活動、建一面“安全警語(心愿)墻”、寫一封安全家書、給親人一句安全寄語、編一本安全生產口袋書、舉辦一次安全生產征文活動、每人每周當一次安全員。
常州市總工會作為市事故調查組成員單位,有機會參與全市各種事故的調查工作。市總把多年來發生的事故典型案例,組織有關專家為事故高發的建筑企業編寫了《建筑類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剖析——十大類別警示叢書》,對中小企業有針對性地編寫了《中小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分析——八大類別警示叢書》。
《叢書》分別對高處墜落、物體坍塌、觸電傷亡、機械傷害等常見的八大類型事故案例進行了綜合分析,并提出防范對策,具有較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安全警示系列叢書
通過夏季安康“三送”(送清涼、送法律、送安全)形式,將書籍送進企業職工書屋、班組或職工手上。目前,這些書籍已成為了常州市部分企業班組培訓的教材、班組園地必備的閱讀書籍。該項成果還獲得了江蘇省工會勞動保護優秀創新成果獎。
常州市總工會以企業安全教育個性需求為導向,在組織各種教育培訓的同時,針對企業個體實施了“點單式培訓”。
常州市總工會成立“安全教育師資庫”,企業根據實際需要,提出培訓計劃,由市總派相應專家為其授課。
常州蘭翔公司要求為公司全體職工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常州市總工會就派出常州市急救中心專家為該公司職工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常州一建公司在安全月里要求舉辦一次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業務知識培訓班,市總勞動保護專家即上門為該企業傳授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實務知識。近年來,常州市總工會共為300多家企業開展了“點單式培訓”,滿足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安全隱患隨手拍”活動,至今已連續開展了三年,是常州市總工會勞動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每年3月,常州市總工會下發活動文件,制定活動計劃,并對優秀“安全隱患隨手拍”案例實施表彰獎勵。在每年的“安全生產月”期間,常州市總工會選擇優秀案例,舉辦“安全隱患隨手拍”展示活動,由案例作者講解隨手拍照片的隱患和整改情況。通過這一新的教育活動形式,由職工給職工上安全隱患排查知識課,通俗易懂接地氣,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
根據對職工開展勞動安全教育活動的調查發現,無論是培訓規模還是培訓效果,央企普遍好于民企,規模企業普遍好于中小企業。大多數央企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基礎扎實,規范有效,但民營企業的相關工作普遍較弱,特別是中小型民企,對安全教育普遍重視不夠。
為改善這一不平衡狀況,常州市總工會勞保部根據企業相互自愿的原則,進行牽線搭橋,以1+n的形式(1是指1家央企,n是多家中小民企),組織民企向央企拜師,小型企業向規模企業學習,讓民營企業走進央企車間,讓小型企業走進規模企業班組。如組織民營企業東風農機公司、寶斯特環境有限公司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到中國南車戚研所公司學習等。通過觀摩學習,提升民營中小企業勞動安全衛生的管理水平。
每逢重要國家安全法規、政策文件出臺時,常州市總工會就會積極組織廣大職工參與到安全法規學習中來。如在2014年12月1日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正式實施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下發時,常州市總工會聯動各轄市區、行業和大型企業分別組織了《安全生產法》知識和《意見》精神等內容的知識競賽。通過預賽、決賽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讓廣大職工參與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法規知識。
常州市總工會還將繼續發揮工會組織的資源優勢,充實師資隊伍,擴大培訓內容,進一步為更多的企業和職工服務,認真履行好工會的教育培訓職能。以貫徹落實《意見》為契機,繼續開展職工勞動安全普及教育,全面提升職工安全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