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雷鳴天宇
傳統的安全生產培訓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發展的需求,中安華邦將虛擬仿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與安全知識傳播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安全培訓創新之路。
近幾年來,“創新”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詞語,從高層到普通民眾,對創新驅動發展都形成了基本的共識。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行業也要在不斷的創新中,才能迎來更快更好的發展。
北京市安監局領導參觀考察中安華邦的社區安全宣教體驗館
中安華邦(北京)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安華邦”)在安全宣教培訓的創新探索與實踐中,將虛擬仿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創新科技手段與安全知識傳播相融合,探索出一條安全宣教培訓的創新之路、發展之路,引領安全宣教培訓3.0時代。
2017年7月6日,云南省第三屆安全發展論壇在昆明舉行,來自全國安全生產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專業工作人員260多人參加了本次論壇,大家圍繞“落實責任、創新發展”的主題,共同探討了如何創新發展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中安華邦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進應邀參加,并發表了“安全宣教培訓需要創新”的主題演講。
李進主要從“為什么需要創新”和“怎樣創新”兩個方面展開。他認為安全宣教培訓的本質就是知識傳播,并在制度機制創新、監管創新以及宣教培訓的科技創新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作為生產力要素中最為重要的“人”,也是安全生產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如何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技能,這是安全生產和一切安全生活保障中最為關鍵的要素。
據中安華邦相關安全專家長期觀察與分析,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的表現,主要有缺少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因為安全知識表現得抽象、專業、復雜,而廣大受眾又千差萬別,要將這些品類繁多的安全知識轉化為現實中的安全實現行為,應用于危險作業場景、復雜工藝流程及至日常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中,是有一定難度的。
中安華邦的創新實踐案例
中安華邦自然災害通信應急搶修VR模擬仿真系統
怎么辦?靠傳統的師傅帶徒弟,肯定是不行的。靠上崗前的集中培訓,老師在課堂上講,學員們在下面記記筆記、背背要點,也很難滿足需求。到實際操作環境去實習、去體驗,這雖然是一個好方法,可安全教育培訓涉及的許多內容,又都是不可復制、無法再現的危險場景。
要實現優質的培訓效果,只有依靠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的科技手段,才能解決安全教育培訓中的新問題,使安全教育培訓在創新中得到發展。中安華邦正是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實踐,在用創新科技手段推動安全宣教培訓的創新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李進提出,可以在制度、監管和科技三方面實現安全宣教培訓的創新。
在制度層面,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體制機制創新要求,政府購買服務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國務院安委會也提出了加快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這些都為安全宣教培訓創新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監管創新方面,存在著必須監管與監管難的矛盾。而監管難主要是監管力量不足、點多面廣、時間成本高等因素所決定,這些都需要提高監管手段來解決。這就涉及到科技手段的創新。
大數據和分析技術的運用為科技手段創新提供了實現方式,包括企業從業人員和普通社會公眾的數據采集,算法模型線性與結構性的分析,安全監管與宣教培訓的策略制定等。互聯網的普及和用戶行為的養成,虛擬現實(VR)技術的發展,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MOOC(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全球實踐,大數據及分析工具的運用,都為這種創新提供了可能。
李進表示,安全教育培訓的3.0時代已經開啟。中安華邦在VR/AR/3D交互等創新科技的應用,將顛覆傳統培訓方式,解決“痛點”,致力于危險作業場景與危險作業、復雜工藝的安全培訓,大型/復雜機電設備的安全作業培訓,事故場景構建與應急救援培訓/演練等方面。
“落實責任、創新發展”,中安華邦致力于創新科技應用,在國內較早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行業,自主建立了VR/ AR實驗室,自主研發了“華邦VR幻影平臺”作為底層技術平臺,研究完成了基于VR技術的安全教育培訓和事故應急救援的整體解決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支撐系統。
在推進提高全民安全素質的安全知識的活動中,中安華邦更是推出了適合中國城市社區居民的“社區安全宣教體驗館”,這樣的全新業態,不僅豐富了中安華邦自身的產品線,也為安全宣教培訓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新的平臺。
中安華邦一直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堅持以創新科技,開創和引領中國安全生產宣教培訓3.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