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購并舉實現人民安居夢
“安居”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住房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同時也是直接影響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子。然而在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不均衡的推波助瀾下,“安居夢”成為許多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長期以來,與蓬勃興旺的銷售市場相比,我國住房租賃市場顯得尤為弱勢。一方面“居者有其屋”的傳統觀念仍占據主流,另一方面則是租賃市場亂象叢生,租房者權益得不到保障。在這雙重因素的擠壓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極為不完善。
從國際經驗來看,租賃市場在國民居住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進入存量時代,住房租賃在供求兩端都極具發展潛力,萬億級規模市場正在形成。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住房租賃機制,時不我待,勢在必行。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中央對房地產的基本定調。在這一戰略定位指引下,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一方面采取分類調控措施,給過熱的樓市降溫;另一方面著力培育住房租賃市場,使之成為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重要內容。
從2015年開始,中央及地方就相繼出臺政策,推動租購并舉,鼓勵住房租賃市場發展。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發展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列為工作重點。
2017年,各項政策持續加碼,從供給、金融、財政、法律等各方面給予住房租賃全面支持。5月,《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7月,住建部、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并選取12個城市開展試點。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住房供給側改革持續發力。
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跟進,目前已有二十余個省份(直轄市)出臺“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細則,多維度推動租購并舉,發力租購同權。
市場前景看好,政策春風吹拂,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嗅到機會,紛紛布局長租市場,搶食這塊萬億級的大蛋糕,相關模式和標準也在探索中開始逐步建立。
毫無疑問,在政府、企業、資本等多方合力加持下,“住房租賃”注定將成為年度熱詞,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基本定位必須貫徹始終,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租購并舉兩條腿走路,使租購同權真正落到實處,實現人民群眾對住有所居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