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勇
(四川省地礦局404地質隊, 四川西昌 615000)
基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問題探討
曹建勇
(四川省地礦局404地質隊, 四川西昌 615000)
勘察設計工作中,常需進行附加應力的計算,以便進行地基沉降量估算、軟弱下臥土層承載力驗算等。然而,現有規范、教材、手冊、文獻等,對基底附加應力的概念定義并不很統一,GB 5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對基底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并無具體條文解釋和說明,給廣大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在實際生產工作中造成了困擾。文章根據基底附加應力的術語定義和相關行業規范條文規定,對基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對基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當規范有具體條文規定時,應嚴格按規范條文取值;當規范無條文明確時,則應按相關參數的術語定義和工程設防中的不利原則進行取值。
基底; 自重應力; 附加應力; 術語定義; 規范規定
勘察設計工作中,常需進行附加應力的計算,以便進行地基沉降量估算、軟弱下臥土層承載力驗算等。然而,現有規范、教材、手冊、文獻等,對基底附加應力的概念定義并不很統一,GB 5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以下簡稱《地基基礎規范》)對基底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并無具體條文解釋和說明,給廣大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在實際生產工作中造成了困擾。本文根據基底附加應力的術語定義和相關行業規范條文規定,對基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此與廣大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共勉。
《地基基礎規范》5.3.5條:計算地基變形時,地基內應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其最終變形量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P0為相應于作用的準永久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附加應力。
對上述公式,《地基基礎規范》并未就附加應力P0進行概念定義,也未對具體計算方法進行條文說明。這種情況,工作中應嚴格按照相關參數的術語定義進行附加應力P0的準確計算。在基礎頂面準永久組合荷載F已確定,則P0應按下述方法進行計算:
P0=P-γh
式中:

式中:G按文獻[1]為基礎及其上土的總重力,kN,G=γGAd,基礎埋深d必須從設計地面或室內外平均設計地面算起。
但在計算P0=P-γh中γh時,《地基基礎規范》并未交代清楚,當設計地面與原天然地面標高不一致、涉及挖填方等時常給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帶來困擾,此時就應根據術語定義進行計算。
對γh的定義,文獻[1]定義為“基底處建造前土中自重應力”,并明確γh從天然地面算起;文獻[2]定義為“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應力”。
對基底附加應力P0的定義,文獻[1]定義為“基底壓力與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應力之差”;文獻[2]定義為“基底壓力減去底面處的自重應力”;文獻[3]定義為“地基中應力發生改變的部份稱為附加應力”;文獻[4]定義為“在土中產生的應力增量稱為附加應力”。
雖然各文獻對γh和附加應力的定義用詞用語不相同,但總體概念為附加應力為增加的部份才是附加應力。此時針對如下四種情況根據術語進行基底附加應力計算。
如圖1所示,設計室外地面與原天然地面標高相同。

圖1 設計地面與天然地面標高相同
第一種情況計算無爭議。基礎及其上土重力計算G=γGAd中d按圖1中d計取?;赘郊討τ嬎愎絇0=P-γh中h取圖中d值,相應γ取d內各層土的厚度加權平均重度值。
如圖2所示,設計室外地面高于原天然地面標高。

圖2 設計地面高于天然地面標高
第二種情況,《地基基礎規范》中未具體規定和說明,則應根據術語的定義計算?;A及其上土重力計算G=γGAd中d按圖2中d1計取?;赘郊討τ嬎愎絇0=P-γh中h應取圖2中d2值,相應γ取d2內土的厚度加權平均重度值。
如圖3所示,室內、外地面標高不相同。

圖3 室內外地面標高不相同
第三種情況,《地基基礎規范》中也無具體取值說明,也應根據術語的定義計算。在基礎及其上土重力計算G=γGAd中,文獻[1]指出d按圖3中1/2(d1+d2)計取,筆者認為教材不是規范,從安全設防角度d應按圖3中d1取值,因為規范并沒有說必須要按1/2(d1+d2)。基底附加應力計算公式P0=P-γh中h應取至原天然地面。
如圖4所示,大面積挖方整平場地,設計地面高于挖方整平地面。

圖4 大面積挖方整平場地
第四種情況,應根據術語的定義取值,并應充分考慮大面積挖方整平后地基土發生回彈卸荷的因素,基礎及其上土重力計算G=γGAd中d按圖4中d1計取。基底附加應力計算公式P0=P-γh中h應取圖4中d2值,即計取至挖方整平后地面標高,以有利于安全設防又不違反規范規定。
《地基基礎規范》5.2.7條:當地基受力層范圍內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按下式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
PZ+PCZ≤faz
式中:PZ為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PCZ為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應力。
對條形基礎和矩形基礎,上式中PZ可按下列公式簡化計算:
條形基礎:

矩形基礎:

應注意的是,此兩式中pc為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應力,地基基礎規范中也未給予條文解釋說明。作者認為,此處兩式中Pc=γh,相應γ和h也應按前述1款的四種情況分別取值。
JTGD 63-200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4.3.4條:墩臺基礎的最終沉降量,可按下式計算:
P0=P-γh
J 464-2005《鐵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 基礎由于其底面以下受壓土層Zn壓縮產生的總沉降量S可按下式計算:
σz(0)=σh-γh
JTGD 63-200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和J 464-2005《鐵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兩個規范對墩臺基底面以上土的自重應力γh計算時,對基礎底面埋深h取值有明確規定:當基礎受水流沖刷時,從一般沖刷線算起;當不受水流沖刷時,從天然地面算起;如位于挖方內,則由開挖后地面算起。另外這兩個規范對基底壓力的取值也有專門規定。
DL/T 5395-2007《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附錄G.2.2也對壩基土體自重應力和壩體荷載引起的附加應力計算有詳細規定。
像這類行業規范有明確規定的,則應按行業規范的具體條文規定進行相關參數的取值。
基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問題,不僅僅是個當前學術界認識不很統一的學術問題,它還涉及到建筑工程地基與基礎的選擇,不僅與安全設計有關,并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出了工程事故它還是個法律問題。綜上所述,筆者對基底附加應力計算中相關參數的取值,認為當規范有具體條文規定時,應嚴格按規范條文取值;當規范無條文明確時,則應按相關參數的術語定義和工程設防中的不利原則進行取值。
[1]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湖南大學, 等. 土力學[M]. 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 周景星,李廣信,虞石民.基礎工程[M]. 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 龔曉南, 劉松玉, 李廣信, 等. 土力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 工程地質手冊[M]. 4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定稿日期]2017-07-24
曹建勇(1972~),男,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
TU47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