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發斌
【摘要】小學學校管理主要是面對小學生群體,相比于中學學校管理所面對的中學生群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管理方式上,應該要將細致、全面等特點完全體現,完成基礎教育階段教學工作所必備的條件。小學學校要想將健康穩定發展促進,其管理模式就需與師資力量、辦學質量相適應,這樣,方能達到目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學學校管理達不到預期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管理上仍沿用傳統模式、規則,沒有緊跟時代,導致逐漸顯露各方面的問題,所以,進行改革已經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部分學校實踐證明,采用“三度”管理法進行改革,可以讓強大的生命力再一次盛放。
【關鍵詞】“三度”管理法 小學學校管理 可行性
一、小學學校管理所存在的弊端充分了解
經過調查發現,重經驗、輕實踐、盲目遵循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創新意識等均是目前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弊端。
1.將原需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理解成改進注重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忽略學校內在水平提升,注重學校外在形象塑造。
2.并未有效將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在工作上,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特點制定針對性、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只是從學校的基本政策出,從而無法將自身的創新能力充分展現。
3.小學學校管理者對于學校未來發展的預估、規劃的能力不足,思維受限。
4.在學校管理方式中,對于民主效果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對于集中制原則始終堅持貫徹,從而導致各階層人員獻計獻策的民主渠道變得不夠通暢。
5.由于大部分教學者已經習慣了應試教育模式,在改變上無法立即轉換,這樣,則致使教學模式中出現紕漏。而且,多數學校對學生綜合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則是通過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以及,教育過程中,逐漸顯露目的性強、功利化趨勢等問題。
以上所述的問題,均是當下小學學校中所存在的幾個重要弊端。
二、分析“三度”管理法在小學學校的可行性
在小學學校的管理工作中,“三度”管理法的指導意義至關重要,同時,也由于該管理方法的理念獨特,從而使越來越多的學校管理者注意,重視。密度管理、精度管理、深度管理是“三度”管理法的組合,因此,要想確定其是否存在可行性,就必須要從這三方面進行探索。建設學校管理工作,不僅是要從外在方面,同時還需延伸至內在,實現質量的提高。采用“三度”管理法,可以使小學學校的管理效率有效提高,讓學生全面發展得以促進。此外,要想“三度”管理法在時間過程中,還需要與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結合,進而進行方案的調整,從而將學校管理工作邁進一步。
1.密度管理的實踐方案。密度管理是“三度”管理法中之一,啟發主要是由自然學科中所獲得的,意指有效分解學校管理工作中的各個細節,讓每一位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將自己的工作目標明確。小學學校相對來講規模比較小,因此,可以對各項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實施,實現既定結果。進行學校管理工作的總方針、目標制定(由校長等領導團進行),而執行人員則是下屬各個教職工、此外,在進行各項方針執行時,應做好學校管理工作的本質要求,對學生的根本利益充分考慮。
2.精度管理的時間方案。精度管理與密度管理同出一脈,均是各個工作人員和工作機構明確了具體分工后,進行深層次工作,將其中關系有效調節,以及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從而使目標達到,讓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的協調互補得以確保。(1)最大程度激發每個工作人員的自身潛力,讓每個部門的工作效率提高。(2)做好教學工作,讓學校綜合形象完全體現。因此,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根據每個教師特點的不同安排)。最后,為了讓校園氛圍有積極向上的狀態,學校可以舉辦榜樣宣傳活動,如“感動校園十大人物”等。
3.深度管理的實踐方案。在經過上述的兩種管理方法后,運用深度管理再進一步深化,主要是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將其結合后貫通,從而讓學校的深度管理效果呈現最大化,將預期目標有效實現。形式上,在學校管理工作上,追求組織結構的層次性、條理性,高校運行每一項工作。內容上:追求日益完善學校管理工作所制定的每一項規則,有條不紊的進行學校管理工作。同時,學校工作在深度管理的過程中,還必須要緊隨時代,更新觀念,堅持和時間“揚棄”原則。
三、結語
“三度”管理法的改革,主要是在辯證分析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當下小學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新情況需要充分適應,從而使學校管理質量的有效載體促進提升。因此,小學學校管理對于“三度”管理法必須要具有堅持的信心,以學生的利益為起點,從實際出發,全面貫徹落實“三度”管理法,從而使小學學校管理工作實現質量的飛躍,繼而推動學校進一步前進。
參考文獻:
[1]郭斌.探索“三度”管理法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意義[J].新課程導學,2015,(19) :96.
[2]范頡.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19) :158.
[3]羅永成.解析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策略[J].吉林教育,2017,(09) :51-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