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玲
【摘要】美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課,是讓事物的色、聲、味、態更好的技藝。就如同藝術大師所說,即使只有一個觀眾,也不該忘了藝術的本質。一節好的美術課,與其它學科一樣,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總體目標,都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為目的。
【關鍵詞】美術 多元課堂 欣賞
一、課前的精心準備
著名畫家米羅曾說:“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孩子天生對新奇的事情都感興趣,都會學習,模仿,他們畫畫是用心在描繪生活,畫作自然會呈現孩子具有的形、神及氣韻。作為大人的我們,看不到他們眼中的細節,也看不到透視變形,只看到一種原始的外部形狀,但在他們眼中,有著許多不同的想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上,不要刻意要求讓學生怎么畫,而是讓他們發揮想象力隨意畫,看到或是想到什么就畫什么。
當然,對學生的要求低,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這節課要學會什么,認識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要培養學生什么樣的技能,老師心中要有數,這就要老師充分備好課。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的廣泛普及,學生們見多識廣,小腦袋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老師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做好課前準備。例如,我在教學《我畫的動漫形象》這一課時,提前準備了許多動漫動畫的圖片。也了解了許多現在熱播的動畫片以及動畫片的制作資料等等。在上課時,不但能給同學們解疑釋惑,讓知識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而且能讓自己學到很多,提高自身素養。
二、課堂有趣有效
課堂教學才是學習的重點環節。一堂小小的美術課,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是美術老師的職責,只有正確的方法才是吸引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將作品(自己的想法準確地)表現出來,才會有更進一步的學習,才會有完成作業(創作)的成就感。課堂上,我常告訴學生這節課的重點,然后以他們自我的理解,互相多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老師少做引導和補充。想怎么畫就怎么做,任何形狀都可以,讓他們敢想敢畫,不要有任何的約束,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就好。這樣的學習沒有壓力,學生很感興趣,也讓美術課煥發了它的生命力。有次在教學《主題與背景》時,有位平常不愛學習的孩子畫了一幅自創的作品,上面是黑灰色背景,中間卻有株綠色的向日葵,他還講了其中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有圖有故事,這不是美術課額外的饋贈嗎?而且,聽班主任老師說其他同學對這事都有感觸,覺得很有收獲,在我看來,這就是我的成就感。美術課不僅僅是“術”,更多的是“美”,心中有感、有愛,才會有美。
三、創造多元課堂,展現不同效果
美術課教學不僅僅有繪畫,還有剪紙,粘貼等,在講解《“五谷”作畫》這節課時,我要求用五谷做出一副畫。五谷是農村孩子常見的事物,但是如何能成畫,這就要孩子們的自由想象了。當我給出提示,孩子們經過小組的討論,分工,創作,最后作品展示時,讓我很是驚喜。有一組同學用“瓜子皮”創作出了一只小燕子,“白豆子”做白云,配上了“綠豆”的小草,很是漂亮。還有《對稱的美》的剪紙課上,因為感興趣,除了老師教的常見的幾個圖案外,許多同學用這些圖案拼出了一幅城市街道圖,有樹,有房,有車,還給這幅貼畫起了有趣的名字《城市》。這樣的教學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更是拓展了孩子的想象空間。當同學們創作完成時,我讓他們把作品貼在教室里的墻上,讓大家和其他老師共同觀賞,這樣學生創作認真,積極,作品樣式多樣,內容新穎,豐富想象力,孩子們很驕傲,也很有信心。
四、共同欣賞,學習鑒賞
引導孩子們共同欣賞,首先,讓作者介紹作品中的創意,哪些是自己最得意的地方或是不足之處。學生的自我評價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更好的自主發展。其次,引導學生互相點評“說說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主要的是學生有了發現別人優點,學習別人優點的自我意識。最后,老師做評價總結時,要對學生積極的態度,表示肯定和贊賞,然后再做合理科學的評價,評價中帶有鼓勵、指導,親切自然的眼神和微笑,飽含著對學生的信任和期待,要對他們點點頭,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帶領學生們鼓掌,讓他信心十足,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美術課教學的獨特性是不可代替的。課前充分準備,課堂多元有趣,課后回味無窮,讓孩子們通過學習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生活的美好。通過藝術形式的陶冶,使人心靈美,行為美,充滿正能量。美術老師帶給大家的是美的旅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自由掌舵,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而老師千變萬化的教學,豐富充沛的知識,是這場旅行不脫軌的保證。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探索創新,就會讓這場旅行變得更有趣,更有效,不是嗎?
參考文獻:
[1]曹培敏.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