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小武
鄰居小趙,特別愛自己的女兒,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全部重心。她就像一顆忠實的衛星,圍繞女兒運轉,就是她唯一的軌道。
孩子小的時候,小趙每天給她喂飯喂菜,梳頭洗澡,講故事唱歌謠,跟在她后面,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等孩子稍大一點,就帶她去上各種輔導班:英語、鋼琴、舞蹈……
白天,小趙帶著女兒滿城上課,晚上陪她完成各種作業和練習,跟她形影不離,為她各種辛勞。
這種辛苦,很有成效。女兒經過外語和藝術的熏陶,顯得清秀靈動,氣質超好。
小趙很欣慰,把自己的微信頭像、手機屏保、電腦壁紙,全都換成了女兒的照片,而且還變成了曬娃狂魔,經常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九宮格照片。她滿心滿眼都是女兒,非常為孩子驕傲。
可是,在女兒上小學的第一天,她卻遭到了很大的打擊。
下午放學,她的女兒和同學一起走出校門的時候,并沒有歡欣鼓舞地撲向她,而是磨磨蹭蹭,故意落在后面,等到其他小朋友走散了,才走到她面前。
小趙問女兒:“為什么啊?”
女兒吞吞吐吐說:“因為同學問我,你是不是我奶奶?別的媽媽看起來都那么年輕漂亮,就你顯得很老。”
小趙聽到這句話,覺得很心酸。
回到家里,拿起鏡子一照,發現自己真的很憔悴:皮膚暗黃,魚尾紋蜿蜒在眼角,鬢角里鉆出了灰白的發絲。身上穿的衣服已經過時,顏色黯淡,款式單調。
她這才想起來,這幾年,她忙著給孩子關愛,卻忘記了給自己關照。別說護膚美容,內外調養了,有時忙起來,連梳頭洗臉都會忘記。
可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審美觀,也會在意你的形象。如果忘記了對自己好,那么,即使再富養孩子,給她照料,她也不容易為你自豪。
同學阿敏曾經跟我抱怨,說她的兒子,真的是好難調教。
她每天都會語重心長地跟兒子說,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會有出息。但是,他卻總是置若罔聞。
她給孩子請了一對一外教,按小時計費,很燒錢。但是,他并不認真學,偶爾開口說幾句,也是不情不愿。她給兒子買了全套的名著精裝本,很貴。但是他卻很少翻看,書籍落著灰塵,被遺忘在墻角。
阿敏覺得現在的小孩真難管,父母為他付出那么多,也不懂得感恩,給他花了那么多的錢,全打了水漂。
可是阿敏卻沒有反省,她總是叫孩子學這個,催孩子學那個,而自己下了班后,卻很懶散,每天癱在沙發上,看熱播電視劇,刷手機,瀏覽微博上的明星軼聞、八卦頭條……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言傳,永遠不如身教。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一詞,“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所謂教育,就是家長做榜樣,孩子去模仿,正所謂上行下效;所謂教育,就是讓孩子去做好的事情,但首先,家長要給一個好的引導。
給孩子花很多的錢,那只叫投資;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好的習慣,那才叫富養,才是真正的教導。
很多父母都非常愛孩子,用盡全力陪護,傾盡所有花錢,希望能富養他們。但是,卻忘記了富養自己。有人疏于照管自己的外貌,也有人懶得提升自己的內涵。
其實,對孩子來說,內外兼修,既有豐裕的內心,又有好看外表的父母,更值得他們尊重和驕傲。他們同樣希望,爸媽也可以變得更好。
當你成為一個好榜樣的時候,你的孩子就會很好教。正如孔子所說:“欲教子,先正其身。”只有當父母做出范例,孩子才愿意仿效。對于父母來說,身體力行的實踐,勝過苦口婆心的勸導。
很多事情,當你自己不能做到,在孩子面前,就會失去相應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當父母在有些方面不能率先垂范,那么,他們的指導,孩子就不愿心服口服地跟從;他們的批評,孩子就不會心甘情愿地聽從。
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富養孩子前,請先富養自己。只有愿意投資和教育自己,才能讓孩子學到好的人生信條。一流的父母,就是一流的學校。以身作則的爸媽,才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編輯/纖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