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 斌
銅鼓縣“電商+扶貧”點亮群眾致富路
□ 龍 斌

電子商務產業園內的產品展柜
銅鼓縣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全縣國土面積1552平方公里,轄6鎮3鄉四個國有林場,總人口14萬,是國家級生態縣、江西首個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南方紅豆杉之鄉。近年來,銅鼓縣積極順應電商+發展潮流,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抓手,打造“企業+基地+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不斷優化電商發展環境,積極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進一步加強領導。成立了專門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靠前指揮,相關部門各司其職,有力統籌了各方面力量。13個鄉鎮(場)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制定出臺了《銅鼓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將整項工作細化為“電商培訓、電商扶貧、金融扶持”三大塊共16項任務,分別由縣商務局、縣移民扶貧辦、縣人社局等10個部門牽頭負責,明確了具體的工作重點、任務要求和時間進度,確保“電商+扶貧”各項工作扎實開展、有序推進。
二是進一步用活政策。我縣設立“電商信貸通”,由項目資金和財政各出150萬元共計300萬元作為電商企業貸款保證金,通過杠桿放大,設立專項貸款。同時,整合扶貧、就業、科技等項目資金,集中向電商領域傾斜;投資1700萬完善電商網絡。建立1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0個鄉鎮電商快遞綜合服務站、55個村級電商快遞服務站。完善“縣+鄉鎮+行政村”三位一體的農村電商應用服務及配送網絡,設立65個村級快遞物流配送點,實現電商的應用和服務網絡在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60%以上。健全“電商培訓+創業指導+貸款扶持”服務機制,分批次對1500余戶有創業意愿的貧困戶進行電商培訓,把他們培養成為鎮、村兩級電商快遞網點合伙人和工作人員;將網上創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貧困戶開網店可以申請5萬至10萬元的信用貼息貸款等等。
三是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抓好“電商+扶貧”工作,完備的路網交通是基礎。一方面,加大境內高速、鐵路、國道、省道等交通“主動脈”項目推進建設,不斷提升對外通道能力,武吉高速、昌銅高速、銅萬高速竣工通車,蒙華鐵路扎實推進,還有1個通用機場已經納入省“十三五”規劃,銅平高速和銅崇高速有望“十三五”期間動工建設,將一舉成為湘鄂贛三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另一方面,加快縣內鄉村公路等“毛細血管”的新建和改造步伐,全力打通全縣交通內部循環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縣人民政府與宜春市公路管理局簽訂了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總里程約99.027公里,將投入資金8.27億元,內外交通路網的進一步順暢通達,為“電商+扶貧”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四是進一步強化宣傳推介。銅鼓生態環境良好,通過歐盟有機論證農產品種類達到26個,完成有機轉換耕地面積比重達到32%,2016年,銅鼓縣大力實施整縣推進有機農業升級三年計劃,力爭2019年全縣80%的土地實現有機認證;竹類資源豐富,全縣活立竹面積45萬畝,共5500萬株,竹制品精深加工技術成熟、種類繁多,是全球第一塊竹地板、竹鍵盤誕生地。銅鼓地處湘鄂贛三省省會城市的中心點,潛在的旅游客源市場十分豐富,但受限于信息傳播渠道和宣傳推介平臺等要素制約,銅鼓農副產品和旅游景區一直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局面。為破解這一難題,銅鼓縣以“長壽銅鼓,養生福地”為主題,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大農副產品和旅游景點的宣傳推介力度。同時,鼓勵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旅游景區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拓寬網絡銷售渠道,帶動農林產品銷售收入呈幾何倍數增長。2016年,貧困戶通過“電商+脫貧”增加收入的戶數占已脫貧人數的65%。


▲永豐村電商服務站
一是實現了企業轉型和脫貧致富的雙贏目標。鼓勵電商企業與縣內農業合作社、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旅游景區強強聯合,以市場為導向,共同開拓網絡銷售渠道。2016年,全縣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1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50%;旅游景區景點網絡銷售3523萬元,同比增長500%,實現了線下傳統銷售向線下傳統銷售和線上網絡銷售的有機融合,帶動企業效益提升、轉型發展。同時,支持電商龍頭企業、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與已識別的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縣有機辦免費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確保農產品質量達標,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貧困戶發家致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000多戶貧困戶通過“電商+扶貧”政策創業就業、增收致富,占總識別貧困戶戶數的25%。
二是實現了企業做大和網店開花的良好局面。江西捷一商務公司先后整合天天、優速、全峰、增益、龍邦等10家快遞公司,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網點、統一形象、統一服務的管理,既降低了運營成本,又提高了運輸時效,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捷一模式”。短短3年時間,該公司業務經營范圍拓展到電子商務、電商培訓、電商創業孵化、廣告業務、跨境貿易、竹木加工和銷售、地方有機農副產品的開發和推廣等領域,年營業額也從幾百萬元增長到近5億元。2016年以來,捷一公司先后榮獲“江西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和“江西首批眾創空間”,通過資源整合,優化服務,降低成本,進一步帶動了金陽光、愛之依、奔步科技等一些電商企業(網點)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全縣從事電商的企業(網店)達321家,電子商務協會成員100家,新增就業創業人員3800余人,網絡銷售年交易額達10.5億元。
三是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村創新創業的良性互動。銅鼓農村人口有10.5萬,約占全縣總人口的75%,農村電商商務市場開發空間較大,但受派件量少、運輸成本高的影響,近年來發展相對緩慢,存在“好的商品下鄉難、好的農產品進城難”的窘境。銅鼓縣捷一商務公司在完成全縣快遞公司整合的基礎上,在9個鄉鎮設立了22個電商快遞綜合服務站,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打通了快遞下鄉的“最后一公里”。通過將電子商務的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里,進一步拉近了市場與資源的供求距離,帶動竹筍、蜂蜜、茶葉、有機大米等農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各地,銅鼓縣新午餐公司生產的有機蔬菜也端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越來越多的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組建農民合作社,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種植,在提高農產品生產工藝、品質和附加值的同時,又進一步營造出了農村“雙創”濃厚氛圍。如銅鼓縣排埠鎮黃溪村返鄉大學生邱敏投資200萬元發展家庭農場,通過便捷的快遞服務,種植的紅心火龍果、桑葚遠銷省內外。2016年,全縣新增家庭農場16戶,農民合作社達到165個,入社農戶約占全縣農戶50%。
龍斌,銅鼓縣政府辦公室。
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