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吉麗亞
重構汽車產業鏈
文 AO記者 吉麗亞
重構汽車生態,以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被各國提上日程,而傳統能源汽車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2017年9月9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舉辦第13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圍繞“新理念、新業態”這個主題進行研討。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汽車產業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在某些領域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不大,具備了同國外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的基礎和條件。但起點相同,并不意味著同步到達終點。面臨新一輪新趨勢,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一、行業“散小亂”。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許多企業并不掌握核心技術,但盲目鋪點。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也呈現出結構性過剩。
二、創新能力滯后。我國汽車企業創新能力有了長足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高效內燃機與先進變速器一直以來都是整個行業的短板;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還缺少正向研發的純電動平臺,動力電池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在先進傳感器等關鍵部件的研發剛剛起步;整車輕量化、智能化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節能減排不達標。截至2016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接近2億輛,巨大的保有量帶來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我國2016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和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達20%。按照目前汽車產業發展速度,我們達標的難度仍然很大,還需要整個汽車行業付出艱苦努力。
四、企業戰略轉型不重視。從現在到2025年是汽車產業變革最為劇烈的幾年,傳統汽車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更加依賴技術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將對整個產業帶來巨大影響。從目前看,由于各方面原因,國內企業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一些國有企業還缺乏清晰的發展思路和遠期戰略規劃。
我國汽車企業創新能力有了長足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

科技部圍繞新型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技術、新型電機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和安全,多模式充電技術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科技攻關,將智能電網、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入到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中。在核心技術突破方面,共性技術與核心關鍵技術研發不斷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國產化進程加快,動力電池技術穩步提升,成本明顯降低,能量性動力電池單體能量比達到每公斤220瓦時,模塊比達到每公斤140瓦時,單體價格每瓦時是1.5元,比2012年能量比提高1.7倍,價格下降60%,驅動電機、共性基礎技術進一步突破。

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到新階段,財政補貼的門檻不斷提高,不斷突出輔優輔強的政策導向,尤其是在去年底發布的調整政策中,將補貼的金額與產品的技術、質量以及運行情況掛鉤,使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的產品獲得補貼,對于促進技術進步的效果十分明顯。在調整政策發布前,推進車型目錄中,客車電池能量密度115以上的不到1%,乘用車電池能量密度120以上僅占3.35%,現在這個比例分別上升到68%和42%。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會同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建立一整套財稅政策體系,并不斷調整完善,主要體現為:一、試點范圍到全國推廣,政策的實施范圍不斷擴大。在地域上從2009年的13個城市,擴大到2010年的25個城市,再到2013年的39個城市,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從環節上最初購置環節,一直延伸擴大到研發、運營、充電等全生命的周期,從最初的公共服務領域逐步擴大到各個領域,中央財政的投入力度一直持續不斷地在加大。二、單項政策到政策組合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2009年財政部聯合科技部啟動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試點,主要是財政補貼單一政策,目前已經形成了購置補貼、運營補貼、科技研發、充電設施建設獎勵,政府采購、技術標準和監管平臺等一整套的政策支持體系。

商務部于今年4月出臺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并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原有汽車管理辦法廢止,重點推進四方面改革:
一、打破品牌授權銷售單一體制。
二、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滿足多層次需求。2014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支持九個省市,包括計劃單列市開展汽車平行進口工作。2016年進口數量已從2015年4785輛,增至6.5萬輛,2017年1月-8月已經完成7.8萬輛,進口車型超過140個。開展試點以來,一些中高端進口車型價格降幅超過15%,國產車紛紛改變產品質量,提升質量水平。
三、便利二手車交易,搞活二手車市場推動國辦出臺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提出八個方面的重要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各地取消二手車限適政策。
四、推動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加快拆解行業管理改革。允許舊件進入流通,開展綠色汽車消費;廢除報廢機動車的收購價格,參照廢舊金屬價格計價的規定,市場主體自主協商定價。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愈演愈烈,汽車產業生態鏈正在重構,汽車的產品形態以及生產方式的變革,導致汽車產業向著更低碳、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發展。

汽車產業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機械制造行業。而是覆蓋了從研發、設計、制造、使用全方位的,應用更為廣泛的產業領域。
當前以智能化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仍在孕育興起,人工智能發展將推動人類生活方式發展深刻變化。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統稱為智能汽車。作為高度融合的代表,智能汽車是實現高速、綠色等重要支撐,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體現。為加快我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力爭在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制高點,培育新優勢,增強國家硬實力,將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以下工作。
一、強化頂層設計,制訂總體的戰略。二、集中優勢資源,構建創新平臺。三、聚焦核心技術,加強科研公關。四、優化制度供給,完善法規標準。五、創造使用條件,實施道路基礎設施信息化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