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秀梅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江蘇如皋 226500)
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意義探究
常秀梅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江蘇如皋 226500)
目的 探討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意義。方法 選擇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評價均無明顯差異,(P>0.05);出院前一天,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乳腺癌采用根治術治療期間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利于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工作,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乳腺癌;心理護理;根治術
乳腺癌作為常見的外科疾病,特征為無痛性腫塊和乳頭溢液等[1]。改良根治術屬于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乳腺癌治療方式,療效顯著,但可能影響患者的功能活動,尤其會導致女性形態嚴重破壞,促使患者需要接受生理和心理的極大創傷,繼而出現嚴重的心理壓力,影響恢復效果和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意義進行了探討,結果如下。
選擇該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2組,每組均為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最低年齡為33歲,最高年齡為83歲,平均年齡為(62.07±4.15)歲,包含單側切除手術患者28例,雙側切除手術患者2例;觀察組患者最低年齡為33歲,最高年齡為83歲,平均年齡為(62.14±4.02)歲,包含單側切除手術患者27例,雙側切除手術患者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含術前準備、體位調整、注意事項告知等。對觀察組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詳細護理內容包含:(1)健康教育,由于乳腺癌根治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身體創傷,為了讓患者能夠以健康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醫護人員必須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及所帶來的后果,并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認知,促使患者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3]。(2)心理疏導,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僅會受到自身生理改變所帶來的壓力,還可能受到家屬帶來的壓力,此時醫護人員不僅需要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還需要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讓患者家屬能夠意識到自己可以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如讓患者家屬,尤其是配偶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且醫護人員也需要做好心理指導。(3)認知干預,患者會對治療方法產生較多疑問,也是導致出抑郁和焦慮的主要原因,醫護人員需要及時解決患者的疑慮,并為患者進行認知、情感等調整,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在術后加強對患者的功能鍛煉,讓患者適應義乳。(4)患者之間相互交流:邀請相同疾病患者現身宣教,講解術后護理及術后生活狀態,建立乳腺癌微信群,讓患者從相同群體中獲得治療信心。(5)疼痛干預,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醫護人員可以通過記錄疼痛發作部位和性質,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同時給予患者適量的鎮痛藥物,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分析(分,x±s)
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分數越低,心理狀態越好,生活質量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標準(QOL)量表[4]進行評價,滿分6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對于本次研究記錄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平均數±標準差;正態計數資料→(%)率;檢驗方法如下:正態計量資料→t檢驗;正態計數資料→卡方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分析
分析表1可知,兩組患者入院當天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評價均無明顯差異(P>0.05);出院前一天,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在乳腺癌根治術治療中,很多患者會因為認知問題和對癌癥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在治療期間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尤其是會擔心手術效果和形體改變,導致出現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不愿意與外界交流。為了確保患者能夠以正確的態度接受治療,并保持比較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即做好基礎護理、注意事項告知及手術工作的同時,做好環境護理和心理疏導。首先需要為患者提供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控制患者病房溫濕度,盡量減少噪音,依據患者生活習慣擺放生活用具位置,播放舒緩的音樂安撫患者的情緒[5]。同時加強對患者的不良情緒疏導和健康宣教,尤其注重聯合患者家屬共同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自信。本次研究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意義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入院當天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評價均無明顯差異;出院前一天,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生活質量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的有效措施,促使患者以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因為生理缺陷和社會壓力等所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醫護人員加強對其的心理護理干預,積極排解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利于進一步保證治療效果。
[1] 周易,金微娜,黃蓉.不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 [J]. 上海護理,2015,15(5):78-81.
[2] 夏小芳,練玲玲,徐民.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126-129.
[3] 李莉.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4):61-62.
[4] 韋丹.心理護理干預在乳腺癌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分析[J]. 飲食保健,2016,3(19):4-5.
[5] 何英煜,呂小紅.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抑郁影響的研究 [J]. 全科護理,2016,14(27):2872-2873.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Chang xiumei
(Jiangsu Province Rugao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Rugao,Jiangsu 2265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with radical mast therapy could help patients maintain a positive attitud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it is worth promoting.
breast cancer;psychological care;radical surgery
常秀梅,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