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
劍閣縣開封鎮中心衛生院中醫內科,四川廣元 6283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臨床常見疾病,多見于老年人群,而老年人群特有的生理特點,使得患者在臨床上具有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病情嚴重等特點,對于穩定期COPD患者需要繼續進行治療,而在治療中,中醫肺康復法方法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該文結合該院收治的患者資料,就中醫肺康復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
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間,選擇該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定期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參照中華醫學會頒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相關內容[1],所有患者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58.3±4.1)歲,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1.7±0.4)年;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58.8±4.0)歲,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1.6±0.6)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的是的多索茶堿片(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 H20000011)0.2 g/次,2次/d, 飯前或飯后 3 h服用,觀察組:采用中醫肺康復法治療,具體的有:①中醫推拿。指導患者采用俯臥位,根據患者的呼吸頻率變化情況,對對應的腎俞,肺俞穴,關元俞穴等穴位進行按壓,在患者呼氣是增加按壓力度,在患者吸氣時減少按壓力度。詢問患者感受,以不同穴位存在酸脹感為最佳,避免按壓力度過大造成的不舒服;從下向上輕輕地叩擊患者背部,便于患者排出痰液[2]。②針刺治療方法。選擇患者的尺澤,肺俞,腎俞,膻中,太沖,三陰交、太淵,太溪,定喘,膈俞,氣海,豐隆等穴位,根據穴位的不同實施針刺治療,依靠提插捻轉等手法使得患者不同穴位有酸麻感為最佳。③運動康復治療方法。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體操,使用四肢運動康復儀知道患者進行四肢康復訓練,訓練強度應以患者實際情況為參照[3]。④導引術。囑咐患者保持全身放松,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導引姿勢,牢記訓練中的吹、呼、噓、呵、唏等。具體的可采用八段錦功法、太極拳、松靜內養功等[4]。
該次研究觀察指標有:①6 min步行距離試驗;②肺功能指標,主要有峰值呼氣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以及 1 s用力呼吸容積(FEV1);③BODE 指數(體質指數BMI、氣流受限程度、呼吸困難及運動能力),采用 m(QR)表示[5]。
將該次研究中的關鍵數據進行統一整理分析,借助于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整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對應的組間比較使用χ2或者是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6 min步行試驗距離為 (324.82±43.47)m,觀察組6 min步行試驗距離為 (365.85±58.07)m,在6 min步行試驗距離方面,觀察組于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后的肺功能優于對照組的肺功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P E F(L/s)F V C(L) F E V 1(L)觀察組(n=3 1)對照組(n=3 1)t P 8.0 3±1.3 8 6.7 8±1.1 9 4.7 9 2<0.0 5 3.9 9±0.8 9 3.4 1±0.8 3 3.6 2 3>0.0 5 3.5 7±0.1 6 2.9 8±0.1 1 4.7 4 4<0.0 5
觀察組患者的BODE指數為4.00(2.01),對照組患者BODE指數為4.00(3.03),在BODE指數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治療中主要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進行抗炎治療,患者雖然處于穩定期,但是同樣的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因而需要繼續進行規范治療,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
關于COPD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是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屬于COPD的主要特征,在肺實質、肺血管系統以外周氣道中均有病理學改變,從這個角度分析,對于COPD穩定期患者在基礎治療同時還需要促進肺部功能的康復。
該研究中采用的多索茶堿屬于一種甲基黃嘌呤衍生物,屬于支氣管擴張劑,能夠通過松弛平滑肌達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以及抑制哮喘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了肺康復療法,具體的通過綜合肺康復療法能夠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抑制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通過有效的肺部康復促進呼吸功能以及運動功能的恢復,進而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降低疾病的復發。
該次研究中對比了COPD穩定期患者應用常規治療以及中醫肺康復治療效果,結果表明中醫肺康復法能夠優化患者肺部功能指標,改善呼吸功能,通過BODE指數可對患者的生存率情況進行預測,多項指標的綜合運用顯示了中醫肺康復法在COPD穩定期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在常規治療同時重視中醫肺康復法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1]何世安.用中醫肺康復法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4):139-140.
[2]范良,孔壯.中醫綜合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康復的療效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8(10):1425-1426.
[3]楊彥偉,王培東.評價中醫肺康復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2(2):286-287.
[4]余嗣崇.中醫辨證聯合西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療效[J].醫療裝備,2017,21(5):84-85.
[5]葉海英,張飛雄,楊龍峰,等.肺康復治療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氣分析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3(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