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時報》1月7日文章,原題:在發生可怕的性侵害丑聞后,許多中國家長尋求通過新途徑保護其子女:性教育上月,發生在幼兒園的虐童丑聞令整個中國震驚并引發眾怒。許多家長都想知道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這也讓中國家長重燃對性教育的興趣。架上的性健康教材正迅速售罄。他們似乎正在做出一個簡單判斷:既然無法消除性侵,那就盡量避免它。
希希學園的創始人韓雪梅正負責對北京市幾十所學校的9000多名小學生開展性教育。她表示,“人們開始遠比以前更關注這部分的教育內容。”中國目前并無全國性的性教育課程,這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咎于該國與性和生殖有關的長期文化禁忌。這導致每所學校的性教育課堂千差萬別,其中許多學生根本沒受到任何性教育。
中國政府已為改善性教育實行嘗試性措施。2008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1年國務院頒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要求學校將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但專家表示許多學校至今尚未取得真正進展。主要阻力來自家長。今年3月,一種名為《珍愛生命》的性教育新教材因直白討論性器官就曾引發家長激烈爭論。“許多家長并不信任其孩子”,韓說,“他們認為如果向孩子傳授性知識,他們就會去嘗試。他們擔心這將加快其性發育。”
如今家長們開始出現轉變。45歲的翁麗敏(音)說,“正如人們所說:‘你或許擔心孩子太小以至于無法接受性教育,但罪犯們可不這么想。”人們對性教育重燃興趣令韓喜憂參半。她樂見家長對性教育更感興趣,但也擔心這正成為防止性侵的同義詞。“許多家人想通過強調性和我們的社會很可怕來嚇唬孩子”,韓說,“但這種方式或將影響其今后生活。總有一天他們想要結婚并感受愛。如果我們灌輸性既丑陋又可怕的觀念,他們將如何面對其未來的婚姻和伴侶?”▲
(作者馬特·迪巴茨,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