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進入 2018年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大力推進修憲進程,有觀察家稱,日本在向成為“軍事大國”的道路上狂飆突進,“安倍式”修憲的核心意圖是謀求日本重整軍備及軍事復興。其實,縱觀歷史,安倍并不是首個試圖使自衛隊“合法化”及“國防正常化”的人,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侵華禍首裕仁天皇多次試圖恢復戰前體制,尤其是70年代他曾想重掌“皇軍”,但最終希望破滅。
被迫隱忍
二戰結束后,負有戰爭責任的裕仁天皇通過與美國占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的秘密交易保住了皇位。戰后頭幾年,裕仁確實夾著尾巴做人,以討好美國占領者。然而,到了1955年,隨著日本經濟超過戰前,一些右翼政客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企圖修改“和平憲法”刪除第九條內容(注:第九條主要內容是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并提升裕仁天皇的地位。
這時“和平天皇”裕仁開始秘密醞釀恢復“皇國”體制(注:指以天皇為中心的軍國主義體制)。裕仁和他的弟弟高松宮宣仁親王對日本社會的極右和軍國主義組織很感興趣,他的前“皇軍”侍從武官時常秘密來到皇宮,向他報告“皇軍”老兵組織情況。然而,裕仁和這些“皇軍”組織復辟戰前體制的首次圖謀并沒有得逞。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左翼進步勢力強烈抵制“皇國思想”,一些歷史研究人員揭露所謂“大東亞圣戰”的真相,共產黨、左翼社會黨人、自由主義者、學生組織以及很多白領工人和藍領工人不斷譴責執政的自民黨政府試圖修改憲法。在這種情況下,裕仁不得不退居幕后,他把
自己裝扮成了熱愛魚類研究的“科學家”和“學者”。但裕仁的內心卻不忘重掌大權,美國歷史學家赫伯特·P·比克斯在《裕仁和現代日本的形成》一書中稱,裕仁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重新獲得政治地位。
伺機而動
“日本左派武裝占領宮城,隨后他們在狂熱的民眾面前斬首明仁皇太子和美智子太子妃”,這個前所未有的文學作品刊登在1960年的文學期刊《中央公論》上,作家深澤七郎以“大逆不道的”諷刺性語調攻擊天皇制。宮內廳和極端民族主義者被激怒了,宮內廳尋求起訴深澤七郎和《中央公論》,但池田勇人內閣拒絕討論這個問題。為此,右翼組織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天誅國賊”。1961年2月1日,一名17歲的右翼激進派成員闖入《中央公論》社社長島中鵬二的家,島中鵬二剛好不在家,于是刺客殺害了家中的女仆,他還用一把短刀將社長妻子刺成重傷。在這場謀殺事件之后,深澤七郎為躲避激進分子暗殺隱姓埋名長達5年之久。在恐怖氣氛下,島中鵬二斷然否認同深澤七郎存在任何交往,他沒有批評右翼激進分子在他家中制造血案,也沒有捍衛言論自由和藝術表達,相反他多次在報紙上為冒犯皇室發表公開道歉聲明。當時一些西方媒體評論稱,日本的社會氣氛很像20世紀30年代裕仁統治初年。在這場沖突中,裕仁站在右翼激進派一邊,但他很謹慎,沒有公開為右翼激進派辯解。裕仁在等待著“復出”時機。
1968年,裕仁年滿67歲,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已在資本主義世界排第2位,僅次于美國。經濟的突飛猛進激起了日本的政治野心,很多日本人希望日本能獲得相應的政治地位,這時,裕仁也打起了小算盤。佐藤榮作首相經常就國內外事務和防務問題等向裕仁匯報,裕仁有些飄飄然,再度萌生恢復“皇國”體制、掌握國家實權的想法。
大勢已去
1973年2月1日,中村龍平上將成為日本自衛隊最高軍事長官——統合幕僚長,此人在1937年作為日軍第16師團(注:第16師團是南京大屠殺的主力師團)的少尉軍官參加過南京大屠殺。與此同時,裕仁也關心起了自衛隊,他很想趁這個機會重掌“皇軍”,由此一場政治風暴爆發了。當年5月,田中角榮內閣的防衛廳長官增原惠吉對一名記者吐露,裕仁天皇同他秘密商討過自衛隊擴軍計劃,天皇希望擴軍后的自衛軍能學習“皇軍”的優良方面、摒棄壞的一面。
裕仁為自衛隊擴軍發展定調被披露后,公眾批評如潮而來,尤其“戰后一代”的思想價值觀與戰前的軍國主義遺老沒有共鳴,他們很擔心日本恢復以天皇為中心的“皇國”體制,從而再度走上對外侵略道路。人們紛紛質問,為什么72歲的“象征性”天皇會得到秘密報告?他是不是還想當“現人神”恢復戰前體制統治國家?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游行示威,要求首相交代。在公眾壓力下,田中角榮首相解除了增原惠吉的職務。裕仁聽到這個消息后頓時明白,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終結,他沒有任何復出重掌大權的希望了,他哀嘆道:“如果像這樣的事也會成為問題的話,那我只不過是個紙糊的玩偶罷了。”
在這起政治事件之后,田中角榮及之后的三木武夫、福田赳夫和大平正芳三位首相都不再讓防衛廳長官向天皇匯報軍事方面的情況。裕仁完全成了一個擺設。就這樣,裕仁又在失意無奈中堅持了6年多,1989年1月7日,未能恢復戰前“皇國”體制的裕仁郁郁而終。▲
環球時報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