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環保公開道歉承諾書
近日,深圳國巨能源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在深圳當地媒體上刊登環保公開道歉承諾書,引發熱議。據了解,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推行的行政處罰案件認錯認罰從寬制度,規定主動在深圳市主流媒體上公開道歉并作出環保守法承諾的,將對違法者按照裁量標準依法予以從輕處罰。
澎湃新聞:
環保執法探索“寬嚴相濟”
傳統監管執法的守法教育和引導力不足,執法單腿走路,社會聯動、社會監督不夠,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環境主體責任缺位等問題較為突出,良好的環境守法氛圍尚未形成。
可以說,公開道歉承諾制度正成為深圳環境執法嚴懲重罰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寬嚴相濟的原則和懲教結合的作用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因為這是項新制度,起初他們對實際效果也有些忐忑,但現實情況讓人滿意,與制度設計初衷是一致的。同時,由于體現了“有教而誅”的人性化執法理念,致歉輕罰對執法人員在規范企業排污方面多了一些“服務”,少了一些“無情”。實施以來,公開道歉承諾從輕處罰案件平均辦案時間減少約15%。在全市行政處罰復議訴訟率增長的情況下,公開道歉承諾案件沒有一宗提起行政訴訟,行政執法效率得到提高。
令執法者驚喜的是,近一年多來,違法者環保公開道歉承諾書較高頻度登報,引起了地方黨委政府、宣傳部門、媒體和普通市民的注意,有關反饋均對此制度持肯定態度。公開道歉承諾制度不僅產生良好的新聞效應和普法作用,還大大提高了全社會對環境執法工作的知曉度和認可度。
鳳凰網:
比“環保承諾”更重要的是“勇于踐諾”
公開承諾、亮明態度,是一種自我激勵,是壓力,更是動力。然而,承諾是“姿態”和“表白”,不是實際結果,踐行承諾才是取信于民的關鍵。
不僅要重視承諾,更要認真履行承諾。
企業簽訂環境保護承諾書的背后,是民眾對環境污染的擔憂。如果企業在承諾書里信誓旦旦,而實際行動卻應景作秀,開空頭支票,那么,其所謂承諾無論如何也難以獲得認同,不僅僅損害企業形象,也會降低相關部門的公信力。
因此,在環保工作中,重要的是被污染的環境是否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是否得到持續改善,民眾對環境惡化的擔憂是否減輕,這應該是踐行諾言的目標。
達成目標,不僅需要企業自律,還希望看到相關部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履職為民的勇氣,回應民眾的關切;要以鐵的措施,雷厲風行的作風,敦促企業踐行承諾,用實際行動和看得見的成效取信于民,從而形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