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學博


摘要:種公雞在規模化父母代養殖場中所占的飼養比重并不高,但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它的貢獻在整個飼養環節中達到一半的比重。本文從環境因素和營養因素闡述了影響種公雞繁殖性能的部分機理以及產生的影響,回顧了一些前人的基礎工作,結合近年來的養殖習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觀點。
關鍵詞:種公雞;繁殖性能;受精率
在父母代養殖場,種雞的繁殖效率提高,其種群所占成本就相對較低。在種雞育種的過程中,已經對繁殖力在分子水平上進行了篩選和優化。因此提高種公雞品質,是飼養孵化過程中尤為重要的因素。然而有關種公雞的研究報道還比較少有,在生產中仍參照母雞的標準執行。因此,對種公雞的環境、營養、飼養管理等要素的研究需要進一步的開展與不斷整理和完善。
1環境因素
隨著養殖方式的改變,在種公雞現多采用單籠飼喂,這符合種公雞生長特性的需要。但在實際生產中,養殖工作者對種公雞的重視程度不夠,經常把其安置在雞舍的最末端或者底層籠,不便于觀察和管理,要知道種公雞的性能不能穩定發揮,會影響整個養殖周期的經濟效益。
精子的活力受溫度、滲透壓、pH值、光纖、空氣等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在生產管理中以環境溫度對種公雞精液品質的影響尤為明顯,可操作性更強。環境溫度在20~25℃時,精子活力能達到90%以上。溫度低于18℃或高于30℃時精子的活力明顯下降、畸形率增加,受精率將顯著降低,在生產中以高溫應激更為常見和可怕。精子在相當于體溫37℃左右的溫度下,可保持正常的代謝和運動狀態。當環境溫度超過上限臨界溫度時(成年雞溫度適中區在18~28.5℃),雞必須采用蒸發散熱的機制,如發汗和喘息,甚至通過減少采食量及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以降低代謝產熱,當溫度繼續上升,雞采用的代謝調節無法散失多余的熱量,雞的體溫開始升高,精子的代謝提高,運動加劇,生存時間會縮短,最終導致精液品質下降。
2營養因素
2.1能量和蛋白質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在日糧配制中,現多采用母雞的代謝能需要標準。有研究表明,自由采食的公雞,如果限制其能量攝入量,其睪丸大小、射精量及受精率將下降。也有研究報道指出,因能量過高而導致體重增加過快,會使種公雞交配過程中產生困難,失去種用價值。
翟婭玲的試驗結果表明能量和蛋白質通過影響著種公雞的體質和體重,從而影響種公雞的繁殖性能,她建議AA父母代肉種公雞日攝入量1.36~1.43兆焦代謝能(ME)和15.6克粗蛋白(CP),以保證其健康和繁殖性能。李志芳試驗結果表明,適當的降低能量水平(2.75兆卡/公斤)提高了采精量和精液密度,低蛋白(11.1%~11.3%)低鈣(1.14%~1.38%)日糧,對受精率影響不顯著,而高鈣高蛋白日糧對公雞種用性能會產生負效應。Salim,總結認為,平養在320~399千卡/只·日,籠養在288~390千卡/只·日的能量提供即可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張德祥以羅斯父系種公雞為試驗對象,推薦肉用種公雞隔日采精時日糧中M E含量11.5~11.7兆焦/公斤,CP含量11%~12%為宜。不同的建議因品種、飼養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
2.2氨基酸
飼料中氨基酸的添加已經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而種公雞的氨基酸營養一直沒有進展。一些育種公司則以母雞的標準建議日糧中Lys0.74%~0.86%,Met0.34%~0.44%的含量。早在1960年,國外學者提出了成年來杭種公雞的氨基酸維持需要(見表),之后氨基酸的研究鮮少報道。
1999年,王志躍以新揚州雞種公雞為試驗對象,添加了不同水平的Lys和Met,試驗結果表明,0.49%和0.31%的添加量精子活率有明顯的提高。霍啟光建議賴氨酸、含硫氨基酸分別為0.55%、0.45%時種公雞繁殖性能有所提高。
2.3維生素
目前,關于種公雞確切的維生素需要量研究很少,NR C(1994)建議參照母雞的需要來配置公雞飼糧,一些家禽育種公司也并未給出的維生素需要量。已知的影響種公雞繁殖性能的維生素有VA、VE、VC。
VA的缺乏可引起種公雞精子生成減少,精液品質退化,直接影響到受精率。禽類體內沒有合成VA的能力,體內所有天然VA都來源于日糧中的添加。根據美國NR C飼養標準,產蛋雞、種雞配合飼料中VA的含量為4000國際單位/公斤。VE對正常的生殖是必需的物質。它的缺乏可引起睪丸變性,精子數量和活力降低。有人曾以無VE日糧持續兩年飼喂種公雞,其結果是睪丸組織受傷。其機理是VE能通過調節垂體-性腺系統,產生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調節著睪丸的生長和分化。由于VA和VE存在吸收競爭的關系,大劑量添加VA時要加大VE的供給量;另外,VE的抗氧化作用可保護VA。李志芳在試驗中將VA、VE額外添加后(VA20000國際單位,VE20毫克),4周后受精率得到明顯的改善。可見,在公雞使用頻率很高的情況下,添加VE可以改善精液品質。
雞飼料中一般不添加VC,在正常情況下雞自身合成的VC能滿足每日的需要量。在應激存在的情況下,可通過飼料或飲水補充VC。一些添加劑公司給出的種雞建議量20~100毫克/公斤。也有學者指出產蛋雞飼料中的量100~200毫克/公斤才能表現出有效的抗應激作用。劉國曉在種公雞基礎日糧中不同程度添加了VC,結果表明高水平VC的添加在高溫季節,采精量、精子密度、受精率得到明顯提高。他建議VC在日糧中的最佳添加量為250毫克/公斤。因此,常規性補充VC(100~200毫克/公斤),不僅可緩解抓雞產生的應激,也能提高受精率。
2.4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對種公雞繁殖性能的作用機理主要是引起內分泌激素分泌失調、酶活性降低以及生殖器官組織結構變化。微量元素鋅、錳的缺乏會降低受精能力。
機體內近300多種酶的活性與鋅有關,鋅調節和控制著這些酶的結構和功能,影響著機體的代謝。公雞缺鋅會導致睪丸發育不良,這主要是通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影響性腺的發育與功能(日糧鋅水平對繁殖期種公雞)。吳潔研究結果指出,AKP能加速精子的氧化和酵解,通過調整日糧鋅含量提高精清鋅的水平,通過精清鋅抑制A KP的活性來保護精子,并建議種公雞日糧適宜鋅水平為88.5~118.5毫克/公斤。
日糧缺錳的公雞組織中琥珀酸脫氫酶活力下降、睪丸發育受阻、睪酮分泌減少,曲細精管變細、精子數減少。有研究報道,公雞的精液量與日糧中錳含量呈負相關,建議錳的最高添加量為50毫克/公斤。杜小明的研究則指出,錳添加量在14~35毫克/公斤,與睪酮含量正相關,添加量超過35毫克/公斤時,則負相關。在實際生產中還應注意碘缺乏、氟過量引起的生殖功能障礙。
3總結
綜上所述,種公雞繁殖性能的正常發揮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重視種公雞的選育工作,嚴格管理好溫度、光照、通風等飼養要素。在營養方面,從現有研究來看,由于種公雞生長速度快,體重不好控制,低能量低蛋白日糧的使用是可行的,成年種公雞代謝能需要量建議在280-350千卡/只·日,C P建議11%~12%既能保證維持需要,又能保證其繁殖性能。
雞群攝入蛋白質的目的是制造氨基酸,但完全以氨基酸為基礎設計的飼料,必須包含大量的標準用以衡量不同飼料組成成分中的可吸收氨基酸成分的差異。目前來說,還不可行。因此在配置日糧時要注意氨基酸的均衡。目前,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種公雞生殖機理影響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飼料原料、抗生素和抗球蟲藥物的毒性機理還需要大量的工作去開展和細化,而研究新生代添加劑如益生菌、抗菌肽和中草藥等對種公雞生殖機理的影響更是任重道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