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劉占昌 何麗娟
建平縣是農業大縣,耕地面積276萬畝。依托現代農業科技手段,經過多年不懈的發展,建平縣農業呈現出以玉米、雜糧產業為主、蔬菜、烤煙、甜菜、向日葵、馬鈴薯、西甜瓜、南國梨、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共同發展的局面。但受國際農產品市場環境影響,農產品供需失衡的矛盾、提高產量與質量的矛盾、成本增加與價格低迷的矛盾,導致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后繼乏力。建平縣是糧食生產大縣,常年玉米種植面積在150萬畝左右,玉米價格的斷崖式下跌挫傷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2017年建平縣雜糧種植面積將超過100萬畝,秋后雜糧價格必定受市場波動影響,蔬菜、果業等價格也不穩定,農民有地在手,卻不知種植什么作物。因此,建平縣農業工作必須調整重心,深入推進農業改革,打造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品牌,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保證農民收入持續增加,開創建平縣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堅持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革,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建平縣地處“鐮刀灣區”,屬于調減玉米,增加優質雜糧和牧草的重點改革區域。去年建平縣調減玉米面積23萬畝,今年建平縣計劃再調減玉米面積21萬畝,用于增加雜糧、蔬菜、油料、中藥材、青貯玉米和苜蓿的種植,以加快推進建平縣雜糧產業的發展和糧改飼試點項目建設工作。在種植上,深入開展實施土肥改良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標準化地膜推廣技術、節水滴灌技術、并深入推廣化肥“零增長”行動、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地膜清潔回收技術,以實現優勢特色農業綠色、生態、高效的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油料、食用菌、中藥材、飼草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優化農業區域布局,老河川一帶大力發展蔬菜、烤煙、藥材、甜菜等重要農產品示范推廣區,凌和川、蹦河川一帶重點發展谷子、高粱、薯類、豆類等重要農產品示范推廣區。抓住朝陽市大力發展農本品牌的契機,全力推進“建平小米”“建平蕎麥”“建平紅小豆”和“建平苦參”等區域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開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支持以源豐雜糧、永興源糧貿、順合農業、智慧沙棘、惠豐源雜糧、寶華糖廠等優勢企業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2堅持政策導向,穩步發展共營制經營體制
積極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發展共營制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五統一管理,適度發展規模經營。農業相關惠農政策(輪作補貼、農機補貼、膜下滴灌工程、深松補貼、種植業結構調整補貼、農業物資補貼等)也優先向共營制合作社傾斜。鼓勵并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共營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特色訂單農業,讓農戶參與發展,分享收益。
3擴大招商引資,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搭上建平縣農產品加工園區良性發展的快速列車,積極招商引資,發展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精深加工、現代營銷,帶動共營制合作社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入融合。在未來的五年內,力爭實現建平縣“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新格局。
4發展農業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依托本地紅山文化遺址風景區、天秀山旅游風景區、喇嘛山旅游休閑山莊、老虎山風景區、青松嶺文冠果風景區等旅游景點,充分發揮鄉村獨特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利用“旅游+”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依托建平源粟農品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朝陽弘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兩家具有出口資質的企業,專注品牌質量建設,逐步擴大出口額度。引導鼓勵一批企業的產品走出國門,擴大建平縣農業產業的影響力。依托大槐樹電商平臺、會通物流等平臺積極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真正打通農村物資流通渠道最后一公里。
5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建平縣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層農技推廣培訓,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去年建平縣氣象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92人,基層農技培訓1040人,對建平縣特色農業規模化經營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今年本局將繼續擴大農業科技培訓力度。積極同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試驗推廣高產高效生態種植技術、生物秸稈反應堆技術、生物降解膜技術等,有效開展建平縣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技術研發,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