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藍天
和文軒大哥第一次見面時,我還是一個七、八的孩子,他也不過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他的父親領著他,來到我家,拜托我父親指導他寫作。大人們在外面談著事情,我和他在里屋玩。他拿起我用兩毛錢買的竹子玩具小二胡,居然拉出了《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旋律!我驚喜地圍著他,讓他一遍遍地拉給我聽。在我眼里,那時的他已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了。
一年夏天,適逢暑假,父親帶著我去了他的家。他的家在農村,記得屋子周圍長滿了青翠的竹子,屋后有一條清澈的小河。那些日子,父親每天都和他談寫作的事情,他的幾個妹妹就帶著我玩。我們在他家的竹林里玩耍,她們還帶我去鎮上,去她們父親的學校……那個夏天,那片青翠的竹林,那條清澈的小河,他們傾其所有的招待和熱情,以及他三個可愛的妹妹,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來文軒大哥去北京大學讀書了。因為那時的交通極為不便,每年放寒暑假時,無論是去還是回,他一般都會在我家中轉。記得第一年的寒假,他給我母親、姐姐,還有我,每人買了一條漂亮的紗巾,我的那條綠色帶金絲線的紗巾不知被多少同學羨慕。
北大畢業后,他婉拒了學校讓他留校任教的邀請,回到了家鄉鹽城,因為畢竟對鹽城這塊土地,他有著更深的感情。但北大一直沒有放棄對他的誠心邀請,后來,他終于答應了學校的邀請,回去任職了。自此,他便忙得不可開交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參加工作不久,被單位派去大連學習。一個月的學習培訓結束后,我決定去北京去看文軒大哥,從大連乘飛機到北京。那是我第一次乘飛機,也是第一次去北京,對于一個二十歲剛出頭的女孩子來說,一切都是那么新鮮。在北京,我住在文軒大哥的家里,那時他住三里屯,晚飯后我們會去三里屯附近散步。他告訴我,等他有空了,就帶我出去玩。一天,他抽出了下午半天的時間,說半天去頤和園恐怕時間上來不及,就帶你去天安門、故宮轉轉吧。我說,我要去陶然亭公園。他說,那里很荒涼,沒什么意思。但我一定要去,因為那時我迷戀著民國女作家石評梅的文章,被她和高君宇的愛情深深地感動著。陶然亭公園里有他們倆的墓冢,我要去看看石評梅為高君宇刻在墓碑上的那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他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帶著相機陪我去了陶然亭公園。
曾聽父親說過,文軒大哥剛開始學習文學創作的時候非常刻苦,無論酷暑寒冬,每天深夜整個村莊陷入一片黑暗,唯獨他家的燈光還亮著。村里有個老人說過:這曹家要出人才。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每一條成功的道路上都灑滿了艱辛的汗水!
如今,他已是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著名的作家,一顆閃耀的明星。2015年深秋,他回到家鄉和他妺妹曹文芳以及我的老父親一起舉辦感恩系列新書發布會,感恩他的文學之路引領人——我的老父親。我們又見面了,距第一次見面,時光已荏苒了四十多年!這么多年來,文軒大哥一直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感恩,一個多么溫暖的詞!正是這份感恩的情懷,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紐帶牢牢地拴在了一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