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建麗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逐漸成為我國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在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中,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較為薄弱。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離不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和諧社會的發展也必須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基石。所以,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力度和有效性必須得到加強。本文將會分析現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薄弱點以及缺陷,針對這些方面來進行相應的補救和改革。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管
一、創建公眾參與的農村環保體制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公眾的參與,經濟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公眾的努力,環境保護也離不開公眾的參與。一個國家的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依靠于國民的整體素質,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必須對公民的素質進行提高。在公眾參與對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的工作中,自身的環保素質在不斷提高,自身也在不斷的接受相關的教育,在對綠色GDP核算系統的建設工作中,技術手段因為時間的限制而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所以不可以對技術手段產生過多的依賴,對與現有的技術手段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的科學合理性離不開可靠地數據,但是我國的GDP數據卻并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真實情況,所以在進行科學決策時,需要有廣大的公眾參與進來,對公民進行法律的保護,只有這樣蔡寧對大部分公眾的利益進行保證。
借鑒與世界生態環境保護的推進過程可以發現,只有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保證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因此,當我們在重視綠色GDP的核算時,需要對保證公眾參與,對公眾參與的機制進行相應的建設和完善,加強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當環保工作進入農村時,也代表著村民需要參入進來,進而要求我們完善村民參與生態環保的機制。
但是對當前農村生態環保公眾參與的體制進行觀察會發現,村民進行生態環保建設并不缺少基本制度,但是當生態環保建設制度進行落實時,并不能得到具體充分的實施,認真分析會發現,村民對環保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許多村民缺少環保素質,對環保的理念理解不夠透徹。為了保證生態環保工作的實行,為了避免環保工作出現錯誤決策、執行力度不夠監督不能落實,防止農村生態環保的工作落實達不到要求,需要加強對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對農村公眾的環保意識進行提高。英國在建設生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的經驗值得我們進行借鑒。第一,完善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政府執行環保工作采用立法的形式來進行明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內容進行責任的劃分,例如對城鎮進行環保的規劃,進行相應的環保決策,這些工作的實施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公民在其中自身的權益如參與決策權、索賠權以及知情權必須得到保護,但是公民自身的義務亦需要履行。如果責任人對自己的義務不進行執行,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罰。上述的這些條款,應該被賦予法律效力,在執行過程中不可以執行不到位,不落實,違規即違法,在法律的強制下,進行環保工作的監管。
二、加大財政資金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工作
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這就為生態環保監管工作的資金投入打好了基礎,當前對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工作的資金投入尚且不足 ,需要對資金的投入額度進行相應的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工具才能得到完善,監管保護生態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管部門來說,對于財政資金需要做到“好剛用到刀刃上”,對工作成本盡可能的進行降低,做到多辦事少花錢,對資金進行更加高效合理的應用,保證監管工作最重要環節的資金支持,對環保監管工作的高效進行保證。
三、建設新興的農村環保模式
環保工作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非常有利,可以造福于公民,是社會應該全員參與的社會公益事業。但是在當前情況下,“公益”常常與“國家公益”相混淆,公民往往會分不清二者的關系,對公益維護的主體有錯誤的慣性認識,因此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自身無關,是政府應該注意的問題,形成政府“單中心”的環保模式。但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離不開每一位公民的參與,國家公益不是唯一公益,所以維護環保工作也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農村的環保和個人的利益相關,為實現農村的環保工作,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下,村民接受政府的整體規劃,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考核,創新性的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環保工作的實施。
四、打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工作隊伍
監管工作水平的高低與監管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著很大的關聯,如何打造出一支素質過硬的工作隊伍,對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水平進行保證是我們需要進行深思的問題。首先,農村的生態環保部門需要將對監管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進行高度重視,要將相關政策法規、行業標準以及專業知識以培訓的方式來傳遞給工作人員,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有關文明執法,加強工作紀律的教育,打造出合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隊伍。
五、進行環保監管機制的轉變保障項目單位的監督質量
農村相關的環保部門要對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要制定出合理高效的管理與監督的措施,對領導階層進行劃分責任區,對工作人員進行劃分責任點,督促相關人員進行對項目單位的監督工作,對落后的監督模式進行改革,改革后的監管機制應該進行全程動態的跟蹤與記錄。而且在農村進行項目建設相關的環保監管部門必須考慮到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考慮到生態是否可以進行修復,負責項目的相關單位必須在項目的建設之前提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還要讓專家組對該報告進行細致的討論,只有得到專家組的肯定以后才能進行該項目的工作。對于未批先占、對生態環境先破壞后治理等不良現象不能姑息,要進行嚴厲的處罰,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相關的監管部門必須進行全程的跟蹤記錄,進入到施工現場進行相應的監管工作,防止建設單位的陽奉陰違,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通知并監督建設單位進行整改,保證建設項目的單位受到嚴格有效的監督。
六、嚴厲打擊對生態環境保護成果造成破壞的不良行為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果來之不易,所以對于那些對成果造成破壞的不良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進行嚴格的執行,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形成高壓,提高對環境破壞的違法成本,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壓線”,讓相關單位對環保工作產生敬畏,并且要借機對村民進行相應的環保意識的教育,讓村民由被動參與環保工作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參加,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尋找到完美的平衡,走具有農村特色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七、結語
對于農村環境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要進行對新道路的探索,要在農村進行生態環境管理體系的構建工作。農村的環保部門要進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充分發揮自身的協調作用,保證落實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建設完備的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管理體系。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其自身的優越性,相關部門需要進行充分的發揮,在黨委領導、環保部門、相關部門、政府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各方面間進行相應的協調合作,建立全社會參與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保體系。要將環境保護責任制以及處罰措施建設的足夠完善,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具有自身的責任,要將地方政府責任進行落實。對農村生態環境必須進行綜合的管理,建立環境管理的大部門形式,將各方力量進行團結,在農村形成各部門團結合作的氛圍。
參考文獻:
[1]王敬國.資源與環境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
[2]烏冬峰.建立社區參與的資源管理體制【J】.環境保護,2005(2):x.
[3]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