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王珂輝
摘 要:我國是糧食產量大國,小麥作為主要農作物之一,其年產量的高低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民生大計,提高小麥栽培技術是增加小麥年產量的主要方式,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公民的健康生活。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例,根據河南地域特點,從土地管理到種子選取,詳細提出幾項有效提高小麥栽培技術的方式方法,以方便廣大社會相關人士參考并深入研究。
關鍵詞:精耕細作;小麥栽培;技術革新
河南省小麥栽培技術一直處于我國前沿,其從低產到高產,再到超高產的發展演變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近年來每公頃產量達到10500kg的產量栽培技術,其背后的革新之路對全國各地乃至世界都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提高小麥年產量,不僅需要遵循固有的原則,還需要提高相應栽培技術,將傳統技術與當今先進科學手段相結合,已達到更好更有效的發展。
一、合理栽培小麥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使小麥產量能不斷突破去年年產量,必須遵循以下兩項原則。首先,必須保證小麥的高產優質,整個生產過程中注重產量與質量相互協調,在保證產量的同時追求質量。其次,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小麥的培育革新之路是以科學技術為基礎,需要經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合理利用地理區域特點,提高生產力,改善與革新小麥栽培技術。
二、實例說明河南省小麥栽培技術的革新之路
1.精耕細作,不斷推廣新品種
從古至今,我國一直推崇土地的精耕細作,可參考以下幾點:(1)優先選取肥沃的土地,土層較厚的坡地與平川地,盡量避免下洼地與漬水地,做好土地質量檢測。(2)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指出,當地缺乏水澆條件,只能充分利用夏季儲備的土壤中的水分,種好小麥,等秋后精細整地,這是當地種小麥的一個重要環節。(3)一年兩熟的土地條件,于前茬(玉米、大豆、高粱)收獲后,用釘齒耙耕作2至3次,將土地表層劃破,減少水分的蒸發,達到保護土壤的效果。(4)9月中下旬的時候再進行翻耕與細耙,這樣有效提高土地質量,順耙、斜耙相結合,達到上虛下實,消滅坷垃、地面平整。
同時還要不斷推廣新品種,選擇耐旱、耐貧瘠性較強的種子。龍麥26、格來尼、內麥19和海農1號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要推崇的幾種典型種子。種子的篩選至關重要,精挑細選出來的種子,籽粒飽滿均勻,能夠有效保證其發芽率。
2.優化播種方式,適時播種與收獲
要想讓小麥在播種方式與時間上達到最好預期效果,可采取以下方式:(1)小麥種子播種的日期與播種的密度至關重要,保苗株數和苗的生育天數都是需要考慮的,如果土地肥力較高就播種的密集一些,如果肥力地就播種的稀疏一些,適當的進行調控。(2)晚熟和中晚熟品種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中早熟品種5月中旬播種,并需要做到播量精確,達到20至30kg/667m2之間,播種均勻,深度一致,覆土嚴密,深度保持在3-5cm。(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的種子品種多數是東性或者半冬性,土壤的肥力相對較低,需要將播期提前。(4)收獲的季節,需要根據小麥的不同品種進行區域劃分,有針對性的選擇合理的收貨方式,蠟熟中期開始割曬,聯合收割是一蠟熟末期收獲粒重和品質最好,這樣小麥的品質才能有一定的保證,并適時做到早收,晾曬過程中及時單獨出風晾曬、精選、貯存,才能確保質量。
3.科學治理,提高防蟲害技術
要想有效提高防蟲害技術,就要先做好預測預報,對于蟲害的防治工作最好盡早進行,可參照以下幾點:(1)選擇高效可靠的化學農藥,其中以生物農藥為主。揚花期667m2噴施40%多菌靈膠懸劑100ml,施磷酸二氫鉀200g,預防赤霉病、葉枯病,促早熟,增粒重。(2)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對地下害蟲的危害帶來的影響十分重視,通過大規模的研究與引用,逐漸開始推廣藥物拌種防治地下蟲的辦法,尤其是對吸漿蟲的防止治理工作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進展,在土壤處理上采用大面積用藥,長期有效的控制吸漿蟲危害。(3)采用物理防治的措施,從生理學或生態學角度出發,利用光、熱、顏色、溫度、聲波、放射性等防治害蟲的技術。(4)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在害蟲防治過程中優勢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基因產品等控制有害生物,包括以蟲治蟲、微生物治蟲及其他有益動物的利用、利用不育昆蟲和遺傳方法防治等。
4.因地制宜,提高土地肥力
若是想要小麥達到高產量,就要在深耕密植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天氣變化、土壤情況、麥苗情況。因地制宜,從而提高土地肥力,可采用以下方式:(1)提出合理動態群體結構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小麥栽培技術。切記不可盲目加大播種數量,大肥大水管理,最終導致麥群體過大,但單位上發育不良,麥苗容易青枯,嚴重影響最終的產量。(2)大力推廣氮素化肥在土地間的應用,我國化肥工業不斷在發展,麥田中開始大面積的推廣以碳銨為主的氮素化肥,這種化肥運用技術有效的增加了小麥的穗數,從而提高年產量。(3)自從中央召開北方農業工作會議后,我國華北、中南地區開始深翻土地、興修水利,不斷致力于改造低產田,優質小麥大面積推廣并應用,都有效提高了小麥培育技術。
5.走科學化發展道路,采用新技術治理
如今各行各業都大力提倡發展科學技術,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農業也是一樣,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不斷學習西方先進機械化農業科學技術,將先進的設備引入當地,用安排專業人士進行培訓,使小麥的質量和數量向前邁進一大步。另外,改進配方施肥技術也是一大關鍵,由于土地肥力不同,土地類型不同,施肥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可以選擇配方平衡施肥,補微肥、配菌肥,分層施肥、分期施肥,以保持、提高優質種子為主,全面推廣“省肥增效寶”,可在正常施肥水平基礎上減少10%-20%的化肥用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小麥栽培技術的深入研究,發現無論是從土地治理上還是播種方式上,都能有效的提高小麥的數量與質量。科學有效的小麥栽培技術,有助于提高我國的糧食產量,成為名副其實的糧食大國,并以此為根據永不止步的改革創新,推陳出新,讓小麥栽培技術不斷有著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張樹勇.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35):(2017-04-13).
[2]郭小菲. 河南小麥增產栽培技術探究[J]. 農業與技術, 2017, 3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