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宏志++李希政++路曉玉
摘 要:本文簡要說明了菌種培養基的分類,從消毒、滅菌、菌種制作、菌種培養、菌種污染原因分析上進行了論述,并對菌種老化與退化標準,菌種質量標準,菌種質量鑒別標準上進行了論述,給菌種質量判別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食用菌;菌種;培養基;菌種制作
中圖分類號:S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09
1 菌種的級別劃分
1.1 母種
母種又稱一級種,試管種,是食用菌的原始出發菌株。母種的來源:通過組織分離法或孢子分離法自己選育而成;向有信譽的科研單位購買(引種必須作出菇試驗,驗證考核后方能用于大面積生產)。母種轉接一般以1支母種可轉10~20支,在25℃培養,6~22d長滿(因品種而異),母種必須純度高,活力強。
1.2 原種
原種又稱二級種。是由母種擴繁而來。一般1支母種可轉接5~6瓶,25℃培養30d左右長滿。原種要求必須純度高,活力強,營養豐富。
1.3 生產種
生產種又稱三級種,栽培種。是由原種擴繁而來,直接用于生產的菌種[1]。一般一瓶原種可轉接50~60瓶。25℃下培養20~30d能長滿瓶。一級菌種培養基配方(適用于平菇、香菇、金針菇、木耳、滑菇等大多數食用菌):土豆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氫鉀3g、硫酸鎂2g、維生素B1或B2 6片、水1000mL。
1.4 二、三級種配方
粉碎玉米芯70%、玉米面30%,另外加石膏1%、白灰2%、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2%、多菌靈0.1%。
1.5 糧食菌種制作
選用干凈無霉變小麥?;蛴衩琢?、高粱粒,用清水浸泡12h以上,撈出用水煮,煮至熟而不爛、不開花為準,撈出控干水分,加入石膏粉2%~3%,有條件加入30%木屑拌勻,裝點滴瓶較好。優點:菌絲生長健壯有力,可最大限度提高產量,生長速度較常規配方縮短50%以上時間。缺點:制作較繁瑣,容易污染。
2 培養基種類
2.1 培養基具備的3個條件
含有該菌生長所需的營養、水分、適宜的酸堿度;具有一定的生長反應;嚴格滅菌,保持無菌狀態。
2.2 培養基按原料來源劃分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2.3 按物理狀態分
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
2.4 按使用目的分
斜面瓊脂培養基;平板培養基。
2.5 按使用用途分
基礎培養基(如PDA);加富培養基,又稱富集培養基;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
3 消毒與滅菌
3.1 消毒滅菌
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手段來殺滅或清除全部或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危害食用菌生長,達到預期生產的目的。消毒是殺滅病原微生物,而滅菌則是殺死全部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消毒是不徹底的滅菌,滅菌是徹底的消毒。
3.2 常壓滅菌優點
投資少、設備簡單,可大面積處理滅菌物品。由于溫度僅100℃左右,培養基成分不會受到太多破壞。常壓滅菌缺點:時間長,瓶裝100℃、6~8h,小袋10~12h,大袋14h以上,耗費大量能源。搭建要求:常壓滅菌鍋搭建要科學,防小鍋大灶、前后鍋,要留排氣孔,留加水管。常壓滅菌鍋使用時要注意:“攻頭、保尾、控中間”。中途補水要及時,且要用熱水,以防中途降溫,影響滅菌效果。
3.3 高壓滅菌優點
溫度高、壓力大,短時間可殺滅雜菌,滅菌徹底。高壓滅菌缺點:設備投資大,由于溫度高,培養基的營養成分會不同程度受到破壞。使用高壓滅菌鍋注意事項:一定要排冷空氣,否則造成假壓,滅菌不徹底。要檢查儀器、儀表,不要失靈。使用時要注意安全,不能自制。
3.4 接種箱或接種室消毒
3.4.1 過氧乙酸
是比較高效的殺菌劑,殺菌譜廣,并且殺菌迅速徹底。分解物無毒無味,對人體無任何不良反應。使用量為每立方米14mL,加入8mL乙醇熏蒸接種箱,1h后即可接種。接種室6~8h即可。過氧乙酸容易失效,需置低溫避光處保存。
3.4.2 氣霧消毒盒
也可用于接種箱、接種室消毒3g/m3,點燃產生煙霧劑氣體,煙霧散盡即可接種。
3.4.3 紫外線燈消毒
對細菌效果較好,對真菌較差。由于其穿透能力差,為消毒的輔助手段,而非主要手段。其殺菌強度與照射距離有關,其有效距離2m以內,最佳1.2m以內。還與照射時間長短有關。時間越長,效果越好。2h以上也可殺滅真菌。一般照射1h,使用紫外線應避免人肉眼直接接觸,否則會造成電光性眼炎,可用人奶治療。
3.4.4 多菌靈
是一種高效廣譜內吸性殺菌藥。殺菌范圍廣,對大部分真菌有效。對毛霉、根霉效果差,對細菌幾乎無效。
4 菌種制作的具體方法
4.1 組織分離法
利用菇體組織來獲取純菌種的方法。其特點:取材廣泛,簡單易行;屬無性繁殖,能保持原種性的特征,不易發生變異;由于子實體菌齡最長,故用此法取得的菌種菌絲長勢、出菇產量不及孢子分離法。
4.2 孢子分離法
利用成熟的子實體釋放孢子,孢子萌發出單核菌絲,2條性別不同的單核交配,結合成新個體,獲得純菌種的方法。特點:孢子數量大,可供人們選育優良菌種的機會大大增加;孢子分離屬有性繁殖,易發生變異,必須做出菇試驗,驗證后方能用于生產;孢子是食用菌最小的繁殖單位,用此繁育的菌種菌齡最小,活力強,菌絲長勢,出菇產量優于組織分離。菇農可采用多孢子分離,單孢子分離難度大,要求設備高[2]。
5 菌種的培養
5.1 溫度
大多數食用菌適合在25±1℃培養。但由于菌絲生長要產生3~5℃熱量,故放在20~22℃較佳。溫度低生長慢,但菌絲生長健壯;溫度高,生長快,但細弱。培養溫度絕不可超過40℃,否則會導致死亡。
5.2 濕度
較低的空氣相對濕度,越干越好。
5.3 通風
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無異味,不氣悶。
5.4 光照
盡可能保持黑暗。菌絲生長快;不易出菇;不產菌皮。
5.5 注意檢查雜菌污染情況,生長不良的及時揀出(可用于直接出菇)
污染雜菌輕的及時藥物處理。0.1%g霉靈或50mL75%酒精加30mL甲醛混合液,注射雜菌污染處,待滿瓶(袋)后可直接出菇,污染嚴重者淘汰。
6 菌種污染雜菌原因分析
6.1 菌種本身不是純培養
菌種本身不純,菌種本身污染細菌,不及時揀出,2、3級菌種污染雜菌,菌絲蓋過后當好菌種使用,造成菌種生產的惡性循環。一般在接種7d觀察菌塊上長出污染菌落,即為此范疇。
6.2 工藝不合理
設備簡陋。
6.3 滅菌不徹底
此類污染多發生在接種后7~15d,在料的上、中、下部均出現不規則雜菌菌落。滅菌不徹底原因:培養料配制不當,料中水分過大或過小。攪拌不均勻,料中有干塊,雜菌極易從此處滋生出來。料有霉變,又沒經過嚴格處理。料中pH值太高,仍按常規滅菌。料中含有高抗性雜菌菌株等。滅菌設備問題,高壓滅菌鍋儀器儀表失靈,沒有排冷空氣。常壓滅菌溫度沒達到100℃,或保持不了所需時間,或料袋在鍋內擺放不合理。
6.4 接種不當造成污染
多發生在接種7d以后,在菌種塊周圍出現污染菌塊,多由接種人員沒有按嚴格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所致。
6.5 培養不當造成污染
多發生在接種15d后,在菌瓶上部表面污染雜菌,多由于培養環境不適,如高溫、高濕、通風差、衛生差所致。
7 菌種老化與退化問題
7.1 老化
菌齡太長,環境不適,培養不當,營養貧乏,導致菌絲活力下降的一種生理現象。具體表現:菌絲干涸,脫壁,氣生菌絲倒伏,顏色發黃。老化菌種用于生產中危害:菌絲生長稀疏無力,濃白度不夠,并且生長緩慢,嚴重者不萌發,既使生長,由于活性低,雜菌極易侵染。既使出菇,產量低,質量差。退化:菌絲活力逐代下降的一種遺傳現象。
7.2 引起退化、老化原因
多次不科學轉管;溫度高菌絲顏色發黃,易倒伏,這是老化的主要標志;水質問題;長期處于逆境,自然變異或感染病毒,均易退化。
7.3 如何防止老化、退化
科學轉管;為食用菌生長創造最適宜的營養,要定期更換配方;對菌絲不斷進行提純;孢子分離法每2~3a進行1次。組織分離法每年進行1次。要交替進行;要注意保藏菌種(一般菌種在菌絲滿瓶后7~20d內用完,否則必須放置低溫4℃)避光處保存。冰箱保藏每3個月移植1次。
8 菌種質量標準
潔白,濃白。形:生長分枝多,繁茂。壯:粗壯有力。潤:有水珠出現,手捏有水漬感。香:有不同菇體特有的香味,無異味(酸敗味、臭味)。
9 菌種質量鑒別標準
9.1 宏觀指標
(目測法)如香菇,菌絲潔白有絨毛狀。日平均長速0.8cm為優良菌種。
如果菌絲生長濃白粗壯,但生長速度慢,則大多為低溫種。若菌絲稀白,但生長較快,則大多為早熟品種(高溫種)。
9.2 微觀指標
(鏡檢)鎖狀聯合多,分枝角度大為優良種。
9.3 化學指標
化學成份;呼吸強度;酶[3]。
9.4 出菇栽培試驗
子實體形態;菌絲生長速度;子實體形成日期;菇豐期;轉潮期;耐高溫情況;抗污染情況;生物轉化率;折干率。
參考文獻
[1]陳宗澤,唐玉芹.食用菌栽培技術[M].解放軍出版社,2000:
40-41.
[2]陳懷疆,陳改印,惠明榮.介紹一種簡易孢子分離法[J].食用菌,2016(2):36.
[3]張金霞,黃晨陽,胡清秀.食用菌品種鑒定及品種保護技術[J].中國食用菌,2005,24(45):14-16.
作者簡介:夏宏志(1973-),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食用菌菌種馴化及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