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運軍
摘 要:本文針對水稻氮磷鉀高產施肥模式進行研究分析,積極結合具體實驗方法為依據,利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的方式,對其進行深入探索研究,總結出適當的高產施肥模式,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水稻產量。
關鍵詞:水稻;氮磷鉀;高產施肥模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48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水稻是主要生產作物之一,不斷探索水稻種植技術,保證水稻生產的高產量,可以進一步保證我國國家糧食安全。水稻生產產量變化的影響因素包含很多,對水稻的生產管理、水稻生產品種的選擇以及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等。當然水稻施肥是保證水稻安全生長的重要手段,同時主要保護措施之一。科學合理的進行水稻施肥,幫助水稻改善土壤環境,并且提升土壤肥力條件,提高水稻的抵抗力等。氮磷鉀高產施肥模式是當前水稻施肥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氮磷鉀都是作物生長必備要素,根據科學的施肥規律對其進行科學施肥,保證生產質量。
1 氮磷鉀高產施肥模式需要的材料與具體方法
1.1 試驗水稻
氮肥主要選擇尿素,其中N為46%,磷肥主要選擇過磷酸鈣,P2O5含量為18%,鉀肥主要選擇氯化鉀,其中K2O含量為50%。試驗研究主要在某農作物實驗室進行,需要注意該實驗室地址為200m,平均溫度18℃。試驗選擇的土壤主要為黃壤,氫離子濃度指數為6.3,土壤中有機物質為19.50g/kg,速效氮含量為83.45mg/kg,速效磷含量為11.35mg/kg,速效鉀含量為88.93mg/kg。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的研究方法主要選擇三元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其中因子變數如表1所示。
2 氮磷鉀高產施肥試驗結果與分析
在試驗中能夠發現,不同的氮磷鉀施肥產量對水稻的影響也不同,比如1.682的N,0的P2O2,0的K2O水稻產量為9570;1的N,1的P2O2,1的K2O,水稻產量為10095;0的N,1.682的P2O2,0的K2O,水稻產量為8550等。結合所產生的產量進行計算,采用數學模型的方式建立回歸模型,同時組合成方程式,利用α=010,將其中顯著的水平進行科學處理,剔除不顯著想之后,簡化組成計算回歸方程式,具體如下:
Y=627.6992+30.5639X1+17.5802X2+9.3620X3-11.9698X12-24.5210X22
-23.9906X32+12.8750X1X2+15.8750X1X3+6.3750X2X3
計算發現F1=6.397 對其中所產生的效應進行分析,先是主效應分析。積極采取降維法將其中因素進行固定,保證3個因素中包含2個固定因素,同時固定在零水平距離上,在利用剩下的因子以及產量組成數學模型,一元二次模型,具體表現為: Y(X1)=627.6992+30.5639X1-11.6968X12 Y(X2)=627.6992+17.5802X2-24.5210X22 Y(X3)=627.6992+9.3620X3-23.9906X32 根據計算分析能夠發現,水稻的產量受影響最大為氮肥,同時磷鉀對水稻所產生的作用比較均衡。受到氮磷鉀的影響,水稻產量增加十分明顯。但是,若氮磷鉀施肥量得不到保證,或者施肥不合理,將會對水稻產生影響,產量反而會出現下降。氮肥和磷肥之間會產生相對應的反映,磷肥與鉀肥之間也會產生相對應的反映,三者之間結合在一起對水稻生產可以起到促進生長的效果。 3 總結 根據相關案例研究能力發現,研究因素比較少的情況下不能正常顯示肥料的變化形態,同時也會影響施肥的模式探索。積極采用旋轉組合設計的方式,保證設計的旋轉型以及組合性,這樣就能夠探索出其中存在的通用性。建立模擬方式,科學對水稻進行研究分析,并且制定適當的水稻施肥指導方案。合理規劃水稻施肥含量,保證配比分量適當,從而達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水稻生長離不開肥料的輔助,不斷對氮磷鉀肥料進行研究,總結出高產施肥模式,提高水稻施肥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嚴蓮英,秦松,楊桂蘭,范成五.氮、鉀肥后移施用對超高產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和養分含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6,29(1):103-108. [2]范學東,張朝顯.水稻高產栽培精確施肥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4,31(6):83,85. [3]朱月.凌海市水稻施肥中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J].現代農村科技,20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