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引起廣大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和點贊。
我國農村土地已經進行了兩輪承包,大多數地區的第二輪承包將從2023年起陸續到期。為什么十九大報告此時提出再延長三十年?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近年來農業人口大量轉移進城,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不斷增加,現代農業投入增加、設施建設規模日益擴大,無論是廣大承包農戶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希望國家盡早明確土地承包政策的下一步走向。這項政策及時回應了廣大農民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關切,充分體現了“長久不變”的精神。
他進一步解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已開展了兩輪承包。第一輪從1978年開始,承包期十五年,最早的1993年到期。1993年11月,中央發文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延長三十年。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和2007年頒布的《物權法》都明確,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這次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這樣三輪加在一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將保持穩定長達七十五年,體現了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
這一政策安排在時間節點上,與十九大提出的“兩個十五年”的階段安排高度契合。韓長賦說:“新一輪承包期到期,大體是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之時。那時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結構、城鄉人口和勞動力結構、城鄉關系、工農關系將會發生巨大變化,也將給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政策創造更好條件,留下重要時間窗口。”
(資料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