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SA即社區支持農業,起源于瑞士,在美國得到巨大的發展,是一種為應對食品安全危機而形成的農產品供給模式。目前,國內的環境污染日益加劇,消費者對于食品、農產品的不信任程度加深,CSA模式得到了用武之地。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CSA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與良好的信息交流媒介,互聯網時代下對農業CSA的研究體現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社區支持農業;CSA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74
1 CSA與互聯網時代下的CSA
CSA(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德國、日本與瑞士等國家,于20世紀80年代流傳至美國,并在美國得到了明顯的發展。起初,CSA的為應對食品安全危機而設立,發展至今,CSA的意義與作用不斷擴大[1]。通俗來講,這種模式就是城市社區中的消費者為了獲得安全綠色的農作物,整合發揮一定區域內眾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自己參與勞動或者直接由農場進行種植,并由農場直接將新鮮的農作物或蔬菜運輸到社區用戶家庭中。
互聯網從出現至今,其發展速度是十分驚人的,也正在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在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提倡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深度的結合,以創造和發展傳統行業的新形態。這種大趨勢下,各行各業都憑借著互聯網的便利性增進自身的發展。
在農產品供給模式的發展方面,互聯網也為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為CSA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互聯網平臺能夠為社區支持農業的農產品需求提供一個十分廣闊的發布平臺。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為運輸、生產信息的即時性提供了保障。另外,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十分巨大,在互聯網良好的受眾支持下,CSA模式可進一步突破地域限制,將它的需求者有效的整合起來,使農產品生產、供給的針對性更強、產銷的流轉更快,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傳統農業的發展,從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2 互聯網與CSA融合的現實意義
從本質上來看,農產品與商品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市場對于農產品供給的調節也體現出特殊性和滯緩性,農產品更應該被視為一種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物品。互聯網與CSA供給模式相結合,農產品生產、輸出的針對性進一步提升,供給鏈更加緊湊,供給配比更加精確,還原了農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自然形態?;ヂ摼W與CSA結合的意義性還不僅如此,總體而言,CSA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緩解環境污染下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
我國的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大眾所關注的重要內容,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性十分明顯。互聯網支持下的CSA模式,拉近了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食品的生產呈現出透明化。生產者與消費者成為行業利益的共同體,極大的化解了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2]。另外,CSA模式下,農產品直接由生產者提供給消費者,省卻了中間的環節,減少了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能性。
2.2 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擴展了農業的深層功能
我國的人口基數十分龐大,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我國仍存在嚴重的農產品浪費的情況。市場機制調節下,農產品的供給調整相對滯緩,很容易產生供求不一致的狀況。在農產品供給過剩時,造成很大的浪費。互聯網與CSA結合,進一步提升了供給關系鏈的緊密性,使農產品的供給配比更加精確,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另外,我國的城市化步伐逐漸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加,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希望得到緩解與放松?;ヂ摼W與CSA相結合的情況下,農場的具體信息可以及時的通過網絡傳遞給需求者,并可以提供給城市生活者親近自然的具體體驗,從而加深農業的行業深度,開發傳統農業的新功能。
2.3 維護生態環境,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
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消費者的需求能很精確的傳達給生產者。而消費者的需求不僅僅是農產品,更加是綠色、安全的農產品。CSA模式下,供給者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會盡量的減少或避免農藥、化肥等化學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土地的自然程度上,維護了生態環境的平衡,踐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再者,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CSA,產品由生產者更加高效地直接供給給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所帶來的成本,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有效的增加。
3 互聯網時代下農業CSA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互聯網與CSA相結合,為CSA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機,互聯網對CSA發展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有效的利用互聯網,將CSA供給模式下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成為眾多研究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綜合來說,可從CSA模式的環節上進行分析。
3.1 在項目發起環節利用互聯網擴大受眾范圍
近年來,我國的污染情況不容樂觀,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逐漸加強,食品的來源是人們最為關注的要點之一。CSA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的食物來源,但CSA供給模式下的針對性很強,受眾面過小,造成了產品價格較高、供給風險過大的情況。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農產品的需求和供給信息能夠及時的被人們所獲取,消費者被集中起來,生產者也可以進一步的擴大生產范圍和生產量,CSA供給模式下的應對風險的能力也隨之提升??傮w而言,互聯網的介入使原有的CSA供給模式單純的需求決定供給的情況轉變為需求與供給的雙向決定,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系更加穩定。
3.2 在項目管理環節利用互聯網增強信息的即時性與透明性
CSA模式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食品的信任危機,而互聯網與CSA相結合,可使消費者的信任性進一步提升,生產者能夠將農產品的生產環節和具體的生產細節詳細的公布到互聯網上,使信息更加透明,消費者獲取這些信息,確認自己收到的是安全放心的食物,供給關系鏈的將更加緊密和牢靠。進一步來講,物流配送信息也可以發布到互聯網平臺中,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的即時性可以使消費者有更好的計劃,確保運輸的安全[3]??梢哉f,互聯網的介入使生產與消費中間的管理環節更加便利,也使整個環節更加協調有序。
3.3 在信息反饋環節利用互聯網使生產者與消費者可及時的做出調整
消費者的需求和生產者的生產行為都是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動通常來說很輕微,但是從長期的變動范圍來看,這種變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例如,消費者的需求從黃瓜變為西紅柿,那么生產者就要生產更多的西紅柿,而這種需求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的傳達到生產者,生產者也可以第一時間做出生產策略的改變。反之,生產者因為某些原因供給西紅柿不足,而不得不做出生產調整,變動情況也可以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傳送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及時的改變需求,增加對黃瓜的需求量。利用互聯網使加快信息的傳導速度,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變動更加及時。
3.4 利用互聯網擴展CSA的業務范圍
傳統的CSA農產品供給模式下,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十分簡單,相應的,業務范圍也被這種簡單的關系所限制。利用互聯網進一步的擴展CSA的業務范圍,為消費者提供種植、除蟲、施肥等切身的體驗,在生產與消費之余,增強農產品的趣味性。互聯網能使這些業務信息及時的得到發布,消費者在獲取這些信息之后,可依據自身的興趣選擇性的參與其中。這種情況下,生產者的勞動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消費者也可以獲得農業生產中的樂趣,減緩壓力,獲得雙贏。
參考文獻
[1]張鳴峰,謝科成.互聯網在發展CSA(社區支持農業)中的作用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0).
[2]葉明明,朱明.互聯網+與社區支持農業CSA的整合策略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14).
[3]陳衛平.社區支持農業(CSA)消費者對生產者信任的建立:消費者社交媒體參與的作用[J].中國農村經濟,2015(6).
作者簡介:楊俐(1979-),女,浙江麗水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