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在長沙金井鎮巨型稻基地宣布,夏新界研究員的團隊成功培育出優質超大超高水稻新種質——巨型稻父本材料。巨型稻是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的新種質資源,對于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重大。
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吳金水介紹,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以上,單位面積生物量比現有水稻品種高出50%。巨型稻平均有效分蘗40個,單穗實粒數平均500粒以上,2011年以來,在湖南常德、益陽、長沙縣、瀏陽北盛鎮、邵陽隆回縣,廣東惠州和海南三亞等多地多區域生產試驗,在普通稻田和常規田間管理條件下,巨型稻雜交品種的單季每畝產量可達900~1100公斤,再生稻每畝產量可達350公斤。經農業部食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巨型稻雜交品種米質達到優質稻三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