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摘 要:當經濟水平發展不同時,森林環境資源評估價值會比人們的支付意愿大,價值與市場價值偏離,其必須要修正評估價值。在不同發展階段,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同,其對森林環境價值支付的意愿必然存在著差異性,所以需要對森林環境資源價值進行調整,確定正確的森林環境資源價格。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森林環境資源價值以及評估方式,為提升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的有效性提供合理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研究
由于森林環境資源的無償占有、掠奪性的開發利用,其嚴重地損害了森林資源,生態破壞以及環境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環境資源本身就屬于公共物品,其沒有市場價格,現有的市場運行機制也難以對森林環境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基于此,對森林環境資源生態產品有個正確的認識,并合理地定價,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問題,也是維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因此,對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方式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林環境資源的困難性
經濟與公益屬于森林兩個方面的效能,其公益效能主要劃分為環境效能與文化效能。森林工藝效能計量化主要包括評價森林凈化大氣、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公益效能。而本文所指出的“森林環境資源評估”,其實際上沒有將森林文化價值的森林公益效能包含在內。因此,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的困難性主要包含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難以通過市場形成森林環境資源價格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商品的價格主要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的,但市場交換要有明確的產權交換,同時還需要配套的保障產權的制度。但是,與其它商品相比較,森林環境資源具有公共性特點,難以對其產權進行界定,所以其相應的市場難以建立,也不能通過交易形成森林環境資源價格。即便可以將森林環境資源產權明確,對其產權進行保護也存在著較大的困難,這必然會增加森林資源價值評估的難度。
2.難以確定森林環境資源定價的時間以及空間
在現實中,通常是通過外部效應來體現森林環境資源價值的,但是外部性會跟隨者時間、空間轉移。換句話說:就空間和實踐上而言,森林環境我I阿布性風險會轉移到其他地點或者下一代。因此,森林環境資源所產生的生態效能具有動態性,而不是靜止不變的,在時間、空間上也難以界定這種效應,對森林資源定價的時間、空間尺度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3.森林環境資源價值實現需要漫長的時間
森林環境資源不僅僅是當代人的財產,其也屬于后代人的財產,這便促使森林環境資源的長期性價值得到顯現。森林資源價值具有長期性,而人類生產活動比較短期,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這勢必會增加森林環境資源定價的困難性。
二、 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與評估的方式
1.直接市場評價方式
直接市場評價方式主要是從生產角度來看的,其將環境質量作為一個生產要素,環境因子發生變化,生產成本、產品價格以及其產出水平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通過對這些變化以及影響進行觀察,其能將環境變化的價值估算出來。直接市場評價方式屬于一種直接性、應用范圍比較廣泛的一種定價方式。人力資本法、機會成本法、人力資本法、有效成本法器均屬于直接市場評價方式。這些方式具有難度小、直觀、算法容易等優勢,屬于很多國家森森林環境資源評估的常用方式。但是采用這種方式時其前提條件是要求市場價格必須真實地將森林環境資源稀缺程度反應出來。當出現價格失真、扭曲等現象時候,其勢必要對價格進行相應的調整。換句話說,當市場價格比較真實時,市場價格所賦予的環境質量價值就是環境成本。當市場價格難以準確反映森林環境資源稀缺程度時,其需要借助影子價格進行相應的估算。應用直接市場評價方式的難點主要是應用充足的數據建立生產函數,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
2.揭示偏好法
揭示偏好法主要是通過對人們與市場相關性的行為進行考察,尤其是在環境狀況聯系比較緊密的相關信息中獲取人們支付價格,從而對人們對資源環境偏好、愿意支付以及賠償的意愿進行間接性地推斷。其主要方式包括享樂價格法、旅行費用法、防護支出法、土地價值法。
3.陳述偏好法
陳述偏好法主要是利用人們對一些有關環境物品以及服務的假象情境所體現出來的支付以及賠償意愿進行相應的評價,最終對森林環境資源的經濟價值進行估計。陳述偏好法語直接市場、揭示偏好方式的主要區別是,陳述偏好方式不是根據可觀察到的或者間接性的市場行為,其主要是根據調查對象回答的偏好對森林環境資源價值進行評估。當市場數據缺乏真實性時,并且也難以通過間接性的行為對市場行為孵育森林環境資源價值進行觀察時,便可以采用陳述偏好方式對森林環境資源價格進行評估。從當前研究結果來看,陳述偏好方式主要分為條件價值評估與選擇試驗評估方式。
4.效益轉移法
效益轉移方式就是將已經開展研究地點的環境、資源效益、成本轉移到環境資源研究的地方。應用該方式的首要問題是確定進行環境、資源評價的研究地點,增加研究地點的個數,并尋找相類似的案例研究地點。其次,對研究地線與政策地點類似程度以及市場化差異進行研究,確定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將研究地線的環境資源效益有效地轉移到政策地點中。就當前而言,經常進行環境資源評價與研究的國家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對此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如何將發達國家研究地點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存在著較大的難度。但是在經費以及時間均許可的情況下,采用效益轉移法最為有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不同的國家以及經濟發展階段,人們為森林環境保護支付的意愿是不同的?;诖耍嚓P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方式,促使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更加準確。
參考文獻:
[1]張巨勇.楊玉文.基于實驗經濟學的環境資源價值評估[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5, 9(2):21-24.
[2]劉麗麗.劉金萍.張雙.等.基于實驗經濟學的森林環境資源價值評估的文獻綜述[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35(3):141-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