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育明
摘 要:灌南縣是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縣,金針菇工廠化生產企業10余家,栽培規模和鮮菇產能逐年迅速擴大,如何選擇合適的優良品種提高金針菇產量和品質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了篩選出適宜灌南本地金針菇工廠化栽培的優良品種,通過對5個金針菇品種工廠化栽培試驗,綜合分析菌絲生長速度、生產周期、產量等農藝性狀指標數據,結果表明:金針菇T021品種菌絲潔白、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商品性狀優良,綜合優勢突出, 可作為主推品種在本地區金針菇工廠化生產企業規模化推廣應用。
關鍵詞:金針菇;品種篩選;工廠化;栽培
金針菇質地脆嫩,營養豐富,氨基酸含量高于一般菇類,尤其是賴氨酸含量特別高,能促進記憶,開發智力,特別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因此又有“增智菇”、“智力菇”之稱,市場需求量逐年擴增。為了給當地金針菇栽培企業提供適宜本地栽培的優良品種,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2015年以來,我們以連云港東納食用菌有限公司為平臺,對金針菇品種進行了品比試驗,篩選出了優良品種,并總結出了與之相配套的栽培技術。現將品比試驗結果和工廠化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優良品種篩選
1.供試品種
試驗中共有5個供試品種,分別是F21-2、魯東一號、T021、46號、F8801(CK),由連云港東納食用菌有限公司提供。
2.供試配方
(1)母種培養基配方 采用PDA培養基,馬鈴薯200克、瓊脂20克、葡萄糖20克,純凈水1000毫升,pH自然。
(2)栽培種培養基配方 以當地主推金針菇配方為供試配方,具體配比是木屑35%、麩皮33%、玉米芯25%、玉米粉5%、石膏1%、輕質碳酸鈣1%、pH自然、含水量62-63%。
3.試驗方法
按照配方要求和栽培工藝,每個金針菇品種制作2400瓶,從母種制作、液體菌種制作、培養料配制、攪拌、裝瓶、滅菌、冷卻、接種、養菌、搔菌、現蕾、抑制、套包菇片、育菇管理到鮮菇采收,觀察菌絲體和子實體長勢,測算比較菌絲在栽培種培養料中的生長速度、出菇周期、商品菇產量等農藝性狀指標。
4.結果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金針菇T021品種菌絲潔白,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商品性狀較好,適宜工廠化瓶式栽培,可作為主推金針菇品種在本地區規模化推廣。
二、工廠化栽培
1.菌種制作
(1)母種制作。第一步是將馬鈴薯洗凈、去皮、挖芽眼后,切成3-4毫米厚的塊狀或片狀,蒸煮至熟而不爛時,再用4層紗布過濾除雜;第二步是在過濾液中加入瓊脂,當瓊脂徹底融化時加入葡萄糖,邊加熱邊攪動以免“糊化”,然后加水定容;第三步是用分裝裝置將培養基趁熱分裝到玻璃試管(18mm×180mm)內的1/4至1/5處,及時用棉花塞或硅膠塞封口;第四步是將做好的試管裝入高壓滅菌鍋內,蓋上牛皮紙以免棉花塞受潮,121℃溫度滅菌30分鐘,滅菌結束后擺放成斜面,滅菌后擺放成的斜面頂端距試管口不少于50mm;第五步是在超凈工作臺等無菌條件下,用接種鉤(鏟)將優質母種分割成4-6毫米大小的接種塊,再用接種鏟移入試管內斜面培養基中間并輕壓,防止菌種塊松動。每支母種可擴繁30-40支斜面試管,封口后置于20-22℃溫度條件避光培養,約12天左右菌絲長滿試管培養基。
(2)液體菌種制作。按照上述的PDA培養基配方制作步驟,除去瓊脂,配制成PDA液體培養基,以1000毫升規格的三角瓶為容器,每瓶加入培養基250毫升,接入2塊約0.5-1.0平方厘米大小的斜面菌種塊,靜置24 小時,然后在22 ℃、轉速120轉/分鐘、避光條件下搖床振蕩培養5-7天,選擇菌絲球大小一致、培養液清澈透明、無異味的作為一級液體菌種備用。按1個三角瓶一級液體菌種接1個1000升發酵罐的標準制作二級液體菌種,同樣溫度條件培養5-7天即可使用。
2.栽培瓶制作與接種
按照配方要求和栽培工藝(培養料配制→攪拌→裝瓶→滅菌→冷卻→接種→養菌→搔菌→現蕾→抑制與套包菇片→育菇管理→采收→包裝銷售),借助拌料機、裝瓶機、蓋蓋機等設備完成裝瓶工序,每個1100毫升栽培瓶裝填含水量為62-63%的培養基濕料750-850克(視培養料顆粒度大小而定),121-123℃高壓滅菌1-2小時。待料溫冷卻至25℃以下時,選用生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污染的菌種,在罐內壓力0.03-0.05Mpa時用液體接種機接種,每瓶接入菌種20毫升,每罐可接種1萬個栽培瓶,并余留8-10%菌種作為菌種母液備用,依次循環,可以持續6-12個月后再徹底清洗發酵罐。
3.發菌期管理
金針菇工廠化瓶式栽培養菌階段,保持室溫18-20℃、空氣相對濕度65-70%、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2500ppm、避光條件下靜止培養,第6、12天檢查污染情況,及時挑除污染菌瓶集中處理。正常情況下,接種后11-14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毫米,22-24天菌絲可吃透培養料,培養料變成白色。
4.搔菌與催蕾管理
發菌結束要立即進行搔菌,利用搔菌機挖掉老菌種塊,促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同步發生。搔菌時,根據生產需要和設備,可以平搔、刮搔和氣搔,目前生產上以平搔為主,優勢是出菇早、朵數多、整齊度高。搔菌結束后,每瓶料面補純凈水10-15毫升(視養菌期間培養料水分散失多少而定),并把瓶子搬到低溫催蕾室靜止24小時后排掉,保持溫度12-14℃、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二氧化碳濃度低于2500ppm、每天200勒克斯連續光照1小時條件,一般搔菌后第5天菌絲開始扭結,第7-8天現蕾。
5.均育和抑制
一般搔菌后第9-12天,利用6-8℃低溫和3000-4500ppm二氧化碳濃度促使原基(幼蕾)均勻發育。均育結束后,當菌柄長1cm、菌蓋直徑約1.5mm時,即搔菌后第13-20天開始進行光抑制和風抑制管理,保持溫度3-5℃、空氣相對濕度90-95%、二氧化碳濃度3500-5000ppm、每天200勒克斯光照2-3小時條件,需要注意的是,光抑制以多次短時間照射為宜,光源選用白熾燈管或LED燈帶;風抑制是在菌柄長至2cm左右開始吹風,風速20cm/秒,每天吹2-3小時,持續2-3天。
6.出菇期管理
抑制結束后下架,此時菇體從瓶口長出1-2cm,套上塑料包菇片(或紙筒),并移至發育室,保持溫度4-6℃、空氣相對濕度85-90%、二氧化碳濃度6000-8000ppm、每天200勒克斯光照0.5-1小時條件促使菇體快速生長。
7.采收包裝
當菌柄長至13-14cm、整從菇整齊、菌蓋直徑0.5-1cm左右且邊緣內卷時,一般是在搔菌后第25-27天開始采收。
三、結語
金針菇主推品種T021工廠化瓶式栽培時,從母種制作到二級液體原種培養完成約需20-25天,從裝瓶到鮮菇采收結束約50-52天,平均每瓶采收商品菇470g以上。
參考文獻:
[1]黃毅.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實踐[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181~183.
[2]袁瑞奇.金針菇精準高效栽培技術[M].金盾出版社,2015(1).25~26.
[3] 張利菁, 劉紹雄, 羅孝坤, 等.26個金針菇栽培品種比較試驗[J]. 中國食用菌, 2015,34 (2): 39~43,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