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嬌
【摘 要】為了明確蘭州市城市拓展現狀,掌握該市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本文評估了蘭州市在2007-2015年期間城市拓展現狀及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結果表明:在2007-2015年期間,蘭州市建成區面積從2007年的583km2,到2015年擴展至834km2,建設用地面積從2007年的541km2增加到2015年771km2,該市城市拓展現象嚴重;蘭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系統總熵波動幅度較大,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熵與系統總熵變化趨基本一致,投入因子墑和產出因子墑整體較高且變化幅度相對較小,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墑對系統總墑的影響最大;蘭州市土地集約利用等級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提升,但其提升幅度并不大,土地集約利用等級仍然在較低的水平。
【關鍵詞】城市拓展;土地集約利用;蘭州市
中圖分類號: F299.2;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6-024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113
Study on urban expans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in Lanzhou City
WANG Feng-jiao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Gansu 745000, China)
【Abstract】Aimed at clarifying the present urban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of Lanzhou, the level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were evaluated from 2007 to 2015. Result showed that from 2007 to 2015, the urban area of the city expanded from 583 km2 in 2007 to 834km2 in 2015,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creased from 541km2 in 2007 to 771km2 in 2015, which suggest that the city expanded vastly during the period. The systematic overall entropy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of the city fluctu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amplitude, as well as the structural entropy of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ity; while the investment factor entropy and production factor entropy showed a high level and a low variation. Among all the entropies, the structural entropy affected the systematic overall entropy the most. The level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improved throughout the period, but the improvement seems not high, and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still stayed in a relatively low level.
【Key words】Urban development;Intensive use of land;Lanzhou city
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給是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保障,城市空間拓展是城市快速發展的外在表現,城市土地的集約利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1]。城市拓展是由于城市中人口的快速增長,城市中的居住和生產用地不斷進行擴大的過程。土地集約利用研究本質是土地投入與產出關系,即在現有土地中以最少投入取得最高產出。我國結合國外理論與相關實踐的基礎上,對土地集約利用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符合我國城市發展的相關政策與對策,例如將土地中的用途管制與土地利用“增減掛鉤”相結合,配合土地收購儲備制度以控制建設用地的盲目擴張等。為此,本文以蘭州市為基本研究單元,通過分析蘭州市城市拓展現狀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提出蘭州市城市發展土地利用水平提升策略建議,以期為蘭州市新時期下城市可持續發展、區域規劃決策等問題研究提供依據。
1 區域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蘭州市位于中國的西北部,甘肅省的中部,是甘肅省的省會城市,下轄有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紅古區、蘭州新區和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蘭州市北部與武威市、白銀市相接壤,東部與定西市相連接,南部與臨夏回族自治州相接,是位于西北地區的重要工業基地,是綜合性交通樞紐,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支點,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國的華東、華中等地區與西部地區聯系的紐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
1.2 研究數據和方法
1.2.1 數據來源
以城市土地投入程度、經濟產出和利用結構3個方面中13個指標數據(表1)構建2007-2015年蘭州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版面數據,其中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公報》、《甘肅統計年鑒》、《蘭州統計年鑒》等,標準值參考《蘭州市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和《甘肅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等。
1.2.2 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系統作為一個耗散結構體系,有序程度可以用能反映系統結構狀態特征信息熵進行描述和刻畫。本研究采用熵值法[2]確定城市集約利用水平,具體步驟如下:
(1)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采取標準差標準化法[3-4],其計算公式為:
(2)計算指標的熵值,其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Pij表示第j項的貢獻度,H表示指標的信息熵值,單位是奈特。
(3)確定指標權重。權重反應各因子對目標的影響程度[5],運用變異系數方法來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其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Gj為第j項參評指標的差異系數,Gj=1-H(j=1,2,……m);σi表示第i項指標的標準差;Xi表示第i項指標的平均數。
(4)土地集約利用分值,其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為土地集約利用分值,Pij為指標權重,表示第j項的貢獻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蘭州市城市拓展分析
據有關數據顯示,蘭州市戶籍人口不斷增長,從1978年的205.6萬人增長到2015年369.3萬人;城市化率也快速提高,從2000年的54.45%增長到了2015年的80.59%,原有城市空間在城鎮化率提升的背景下對容納不斷增加的人口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城市空間的拓展是不能避免的。
為此,對蘭州市城市拓展情況研究發現,在2007-2015年期間,蘭州市建成區面積呈持續增加的發展態勢,從2007年的583km2,到2015年擴展至834km2,增加了251km2;相應地,該時段蘭州市建設用地面積與建成區面積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呈明顯增加的特征,從2007年的541km2增加到2015年771km2,增加了230km2,表明該該時段蘭州市城市拓展現象嚴重。
2.2 蘭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分析
蘭州市拓展城市發展正在迅速的進行中,但是地形對該市城市拓展有一定的限制,如果開發不合理,會造成蘭州市城市發展潛在風險,而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減少土地需求量,因此,促進土地集約利用能夠有效緩沖城市拓展壓力。
如圖3所示,在2007-2015年期間,蘭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系統熵值變化幅度較大,且大致可分為2個階段:陡降后持續上升期(2007-2011年),該時段內系統總墑從2007年的0.975下降到2008年的0.967后持續增加到2011年的0.997;緩慢下降期(2011-2015年),該時段內系統總墑下降到2015年的0.982。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墑和系統總墑的變化態勢基本一致,在2008年到達歷史最低水平0.97,隨后以2011年為轉折點先后經歷了持續上升(2008-2011)和緩慢下降(2011-2015)兩個階段,至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墑為0.987。投入因子墑和產出因子墑整體較高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變化幅度相對較小,且在2011年四種熵值最為接近。表明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墑對系統總墑的影響最大。
2007-2008年,蘭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系統總熵呈下降狀態,產出和投入因子熵為微弱上升特征,土地利用結構熵呈下降形式,系統朝著有序方向發展,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對其影響明顯;2008-2010年,各熵值曲線都在逐漸上升,系統結構向著無序方向發展;2010-2011年,系統總熵呈持續上升態勢,產出和投入熵值出現下降,而土地利用結構熵快速上升,整個系統無序性增加;2011—2013年,系統總熵出現下降,產出和投入因子熵上升,土地利用結構熵為下降的態勢,系統向有序發展;2013—2015年,系統總熵繼續為下降趨勢,投入和產出因子熵快速下降,結構熵出現上升特征,系統主要受投入和產出因子熵的影響,持續向有序方向發展。
總體來看,系統是否有序受到土地利用結構熵影響比較大,產出和投入因子熵影響不明顯。因此,提高蘭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首先,需要優化該市土地利用結構,其次,調整投入和產出的合理性。
從蘭州市土地集約利用分值變化情況來看(圖4),2007-2009年,土地集約利用分值從0.2233微弱增加到0.2523,土地集約利用等級維持在相對較低的狀態;2010-2015年,土地集約利用分值從0.2686提高到0.3522,土地集約利用等級層次呈上升態勢。此外,在2007-2011年期間,土地投入強度、產出效果和利用強度呈緩慢增加的趨勢且分值較為接近,隨后以2011年為轉折點土地產出效果較土地投入強度和利用程度增速提升。這一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蘭州市土地集約利用等級逐步提升,但其提升幅度并不大,土地集約利用等級仍然在較低的水平,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改善城市的生態和人居環境,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成為必然。
3 結論與建議
(1)蘭州市城市拓展現象嚴重,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較低。蘭州城市土地面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土地面積有限,城市拓展較為困難,而蘭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較低,提升空間較大,因此,為了該市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控制城市拓展,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2)合理利用土地現有資源,改善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堅持運用嚴格的土地利用標準對集約節約用地進行規范,將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的考核工作進行常態化,完善各個項目引進時的用地評價。
(3)結合蘭州市相關城市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已開發和未開發土地資源,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加大用地在批準后的監管力度,提高蘭州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以解決用地緊張問題。
(4)將蘭州市經濟水平與土地利用現狀進行綜合考慮,結合國內外同一等級城市相關經驗,制定合理的控制指標。
【參考文獻】
[1]陳雪依,姚亦鋒.基于SPSS分析的南京土地集約利用空間分異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0,17(1):113-117.
[2]閆紅磊,孫鵬舉,劉學錄.基于信息熵的蘭州市土地利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關系[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3,10(5):130-136.
[3]張苗,陳銀蓉,周浩.基于DSR模型的城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評價—以武漢市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 169-175.
[4]王海鴻,常艷妮.建設用地驅動力分析—以甘肅省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3:75-80.
[5]李源遠.鄭州市土地集約利用與生態安全評價[D].河南:河南農業大學.2012.
[6]潘竟虎,孫會慧,石培基.基于多情景模式的蘭州新區生態適度人口測度[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11):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