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將傳統戲曲中 “豁翎子”意思進行了引申,把人們之間的暗示稱為“翎子”。其中,“豁翎子”一方常常通過某種言行向對方暗示想表達的信息,如對方會意,就叫“接翎子”。
現實中,“豁翎子”“接翎子”在不知不覺中衍生成一些干部交流的潛在“技能”,甚至成為某些單位和部門的一種政治亞文化。有的領導干部說話像打謎語,說半截留半截,意思從來不明示,經常弄得下屬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的領導干部說話故弄玄虛,本來簡單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硬要在意思之外再加幾層意思,讓人理解起來如開連環鎖;有的領導干部連簽字都藏著門道,“橫著寫”表示“擱置不辦”,“豎著寫”表示“貫徹到底”。
這種情形折射出一些領導干部的價值觀發生了扭曲,有的人當上了領導就覺得自己身份不一樣了,說話自然也要不一樣:話不能說得太多、不能說得太快、不能說得太滿、不能說得太明白,否則就不太像個領導。
如果領導班子特別是 “一把手”熱衷于搞變相的“豁翎子”,說話總讓下屬“猜迷”,就容易造成下屬分出額外的精力揣摩領導的弦外之音,工作效率自然就會變得低下,整個單位的風氣也會受影響。在群眾眼里領導干部真正的好樣子不是“高人一等”,更不是愛故弄玄虛“豁翎子”的樣子。人們看重的恰恰是領導干部的“里子”,是其為人干事的作風與“內功”。
摘自《人民日報》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0月30日報道,近日中央辦公廳印發 《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這標志著在全國推開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2016年11月,中辦印發《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部署在三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為在全國推開積累經驗。如今,各試點地區順利完成試點任務。
國家監察委員會是黨統一領導下的反腐敗工作機構。紀委與監委合署辦公,代表黨和國家行使監督權,不是權利大了而是責任大了。同時,檢查委員會將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監督制約,也不會成為所謂的“超級機構”。
北京、山西、浙江試點情況有力印證了這一點。一方面,三省市在積極探索的基礎上出臺相應制度,在制度上形成了監委調查、檢察院起訴、法院審判的工作機制,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既協同配合,又相互制衡;另一方面,三省市各級監察委員會還認真落實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嚴格執行集體決策、請示報告、涉案款物管理等規定,建立打聽案情、過問案件報告和備案制度,形成了嚴密的自我監督體系。此外,按照相關制度設計,監察委員會由本級人大產生,還將接受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多重監督特別是不斷加強內部監督,嚴防“燈下黑”,保障監委的權力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很多落馬官員在懺悔書中這樣描述自己外逃后的“內心世界”:聽到遠處的警笛聲,常常心驚肉跳;看到身邊有人被抓,立即緊張異常;想到自己的違紀行為,終日提心吊膽,甚至夜不能寐。
在高壓反腐、震懾常在的今天,那些貪腐“虧心”者常常戰戰兢兢、草木皆兵。為了掩蓋所犯的錯誤、尋求精神的慰籍,他們可謂挖空了心思、想盡了招數。有的當起了“偽裝者”,臺上大講廉潔自律,平日生活節儉樸素,企圖用假象掩蓋真相;有的變成了“偽造者”,違規造假檔案,制作虛假合同,妄圖用錯誤掩蓋錯誤,蒙混過關;有的寄托于“算命者”,如海南省瓊海市委原副書記陳列雄多次找“大師”算命,認為“跟他說說心里就好受點”,寄希望于鬼神庇佑;有的設法找“保護者”,四處“拜碼頭”,編織“關系網”。 凡此種種,無異于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終究難逃黨紀國法的懲處。
自律才是自由,守紀方能無虞。曾國藩在遺囑中對子女有“四訓”,第一條就是“慎獨則心安”。這也啟示我們,黨員干部不論是在組織監督下,還是在無人監管時,都應堅守紀律規矩的底線,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紅線一下。始終以“白袍點墨”的敬畏之心“防染”,以“不貪為寶”的律己之心慎初,方能真切感受“守王法夢里無驚”“畏法度者最快樂”的意境。
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經過兩年多試點,我國的國家公園體制2017年9月26日正式亮相。根據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到2020年,中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初步形成。
方案明確,我國的國家公園體制以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國家公園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分級行使,條件成熟時,逐步過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根據方案,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最重要類型之一,實行最嚴格的保護。

到目前,我國已設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分別是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湖北神農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和云南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清華大學教授楊銳強調,國家公園作為最為珍貴稀有的自然遺產,是我們從祖先處繼承,還要完整真實地傳遞給子孫萬世的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因此,國家公園在局部利益和個體利益面前要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歷練,這個詞是指經受長期的磨練。卻有另一種歷練不為人所深知,對人的意志影響更深。如果把前面這種歷練稱為“體練”,后一種歷練稱為“心練”。
據說馬克思年輕時常常故意在大庭廣眾嘈雜不堪的環境下閱讀,開始會坐不住看不下,但練得久了,就心靜如水,充耳不聞。在大城市生活,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要真正把這些噪音摒棄于外,就得學會專心致志于書于心于自己要干的事情;即使在鄉村,要像劉禹錫《陋室銘》所述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同樣要善于抵御外來干擾。這種心練,叫做環境適應的心練。性格變化也靠心練。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性格決定命運”的名言,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至理,這成為很多成功人士不斷歷練改變性格的人生寫照:從幼稚、馬虎、輕率、狹隘、沖動到變得理智、沉穩、堅韌、執著、含蓄、包容、坦率等,為成功奠定基礎。
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這個“靜氣”,就是坐亂不驚,遇難不躁。歷史上有兩個人,以“靜氣”聞名。一個是諸葛亮,躬耕隴畝,坐等機遇;一個是姜太公,八十仍直鉤垂釣渭濱,靜候明主。他們苦等的耐心恒心,如果不是多年的心練,又從何而得?
“體練”和“心練”相輔相成。光有體練沒有心練,體練很難堅持,很難有成。體練加上心練,才是最全面的歷練。
摘自《廣州日報》
魚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是大多數人最喜愛吃的食物之一。魚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且屬于優質蛋白,人體的吸收率高。并且,魚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能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魚肉中的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具有多種作用。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必須要講究對癥吃魚,這樣魚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慢性肝炎患者宜吃帶魚。帶魚具有暖胃、補虛、澤膚、袪風、殺蟲、補五臟的功效。對慢性肝炎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肝炎患者在食用帶魚時,不要用牛油、羊油煎炸。
皮膚粗糙者宜吃鰱魚。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是滋養肌膚的理想食物。對于皮膚粗糙、脫屑、頭發干脆易脫落等癥狀均有療效。但是,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患者應忌食。
水腫患者宜吃草魚。草魚味甘、性溫、無毒,入肝、胃經,具有暖胃、平肝、祛風的功效。對于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草魚與豆腐同食,還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作為水腫患者的食療菜肴。
夜盲癥患者宜吃秋刀魚。秋刀魚是所有魚類中蛋白質含量最豐富的:并且,秋刀魚中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而維生素A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因此,秋刀魚對夜盲癥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秋刀魚最常見的烹制方式是將整條魚鹽烤,搭配白飯、味噌湯、蘿卜泥一同食用。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