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瑜

我是伴隨著雨水落下的聲響進入夢鄉的。
這聲音淅瀝淅瀝的,真好聽!我多希望它能一直延續到第二天早上啊。
清晨,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下意識地吸了吸鼻子,隨后,一股泥土的清新氣息進入鼻腔,這種雨后的味道給我一種怡然之感,卻讓我原本很好的心情變差了。
因為要是繼續下雨,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就不用站在離家最近的那棵樹下背家訓了。
從我記事開始,起床之后頂著亂糟糟的毛發,以正步走的姿態列隊出門背誦家訓就是我們家開啟新一天的方式。
聽爸爸說,這是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教條——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建家園。
據說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可以加強家族的凝聚力。
小時候我問媽媽:“凝聚力能吃嗎?”媽媽聽罷,發出歡快的笑聲。
長大后,我隱約覺得凝聚力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如果我們家凝聚力很強的話,我的哥哥就會像家訓說的那樣,以“團結友愛”的方式對待我;而不是以沒事兒敲打一下我的腦袋為樂。
當然了,家訓也不是一點兒作用都沒有,至少它對我父母這一輩是有效的。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動物在交配的季節尋找伴侶,孩子出生以后,丈夫就把孩子交給妻子照顧,很多小孩兒一生都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但金豺家族不一樣,找到合適的伴侶之后,兩頭金豺會一起撫養兒女,共同保衛自己的家園,而且一生只和一頭金豺結為夫妻。
有一次,我出去玩耍的時候偶遇了幾個住在附近村子的人類居民,他們說金豺的愛情真讓人羨慕,因為這種對伴侶對家庭的忠誠是很難得的。
我不明白這有什么難得的,作為一頭處于青春期的金豺,我覺得家中的一切都讓我煩心。
和我有相同想法的金豺還有我的妹妹——貝貝。
它在森林報刊的交友欄目上認識了一頭住在遠方的小鹿,小鹿的名字叫妮妮。和我們一樣,妮妮也和自己的雙親生活在一起,但它的父母才不會過多地干涉它的生活呢,很多時候,小鹿的父母喜歡把孩子留在家里,夫妻兩人去鄰居家串門拉家常。
有一次貝貝在信中問妮妮,它們家有沒有家訓。妮妮表示了驚訝,它還是第一次在森林教科書之外的地方聽到“家訓”這個詞。這可讓我和貝貝郁悶了,因為在我們的生活里,家訓似乎是無處不在的。
我和貝貝相互梳理毛發的時候,父母會表揚我們,說我們是“相互幫助”的好榜樣,并且要求其他兄弟姐妹向我們學習;我和貝貝一起追捕一只兔子的時候,媽媽會說我們的行為體現了家訓中的“團結友愛”;至于“共創家園”的表現嘛,當然是周末打掃衛生那會兒的認真積極了,對了,爸爸還說貝貝是家里清理雜草的小能手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說,我們家之所以能夠家庭和睦,就是因為家訓在起作用。
當貝貝把這些告訴妮妮的時候,妮妮更加驚訝了。雖然它的父母不夠關心它,但它的家庭也并非不和睦。很多時候,妮妮甚至覺得這樣生活挺好的,因為父母給了它足夠的自由,而我們的父母時常會干預我們的行為和生活。
這引起了我和貝貝的思考——在父母的眼中,家訓是個好東西,但或許,沒有它,生活也能過得不錯呢?
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想清楚家訓和我們的生活之間的關系時,家里來客人了。它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
那是一頭成年雄性金豺。它的毛色暗淡,腿上有傷疤,身上帶著塵土的氣息,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流浪者。
它靠近我們的領地時,腳步很輕,毛發微微地豎起來,眼中帶著警惕和小心。
同樣帶著警惕和小心的金豺還有我的爸爸,爸爸拱起了背,在距離來訪者不遠的地方發出低低的吼叫聲,以此來威懾入侵者。但流浪者沒有戰斗的打算,它們對峙了一段時間,入侵者就緩緩地趴在了地上,表示投降。
爸爸走到它身邊,繞著圈子,用鼻子嗅了嗅它的味道。過了一會兒,爸爸臉上警覺的神色不見了。
“雖然我不認識你,但你的氣味我很熟悉。”爸爸說。
“你的氣味也不陌生。”流浪者道,“我叫阿堅,來自另一個山頭,我只是路過這里。當然了,我旅行的目的是尋找伴侶。”
“可是我的女兒們還沒有成年。”
“是的,而且它們很可能是我的小侄女。”
話語一落,兩頭金豺開始相互給對方梳理毛發——這是表達友好的動作。
就這樣,這位遠方的叔叔在我們家住了下來。
每一對金豺夫妻都有自己的領地,相比于去其他金豺家做客,它們更喜歡待在自己家里,維護自己的家園。自從我的父母結婚以后,它們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顧家庭上面了。
從我記事以來,這是第一次有遠房親戚來我們家做客。
這對于我們家來說,應該是一件大事兒吧。
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對客人的一切都很好奇,一連好幾天都圍在它身邊,聽它講述它的家和它在旅行途中的種種經歷。
原來,它住在距離這里三十多公里的平原街23號,那是一片寬闊的原野。它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因此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著父母一塊兒照看幼小的弟弟妹妹,當然了,照顧的過程中也像我的哥哥對待我一樣,沒事兒就敲一下它們的腦袋,阿堅覺得這是好玩兒的事兒。我的哥哥也是這樣認為的,它們在這一點上都讓我討厭一一誰也不希望自己是被敲腦袋的那一個,對不對?
“你們家有家訓嗎?”貝貝問道。
“有的。”阿堅說,“但我們跟你們不一樣,我們把家訓記在心里,不會每天都喊出來。”
貝貝有些犯迷糊了:“這樣一來,家訓還是家訓嗎?”
“當然是了,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會把整個小家庭聯系在一起。總有一天,你們會明白的。”
我想起爸爸提及過的“凝聚力”一詞,可我還不太懂得它的含義。而當我追問的時候,阿堅卻不愿意回答了。
不回答就不回答,相對于字面上的解釋,生命更多的時候來自于體驗。
很快,我就明白“凝聚力”是怎么一回事了。
雖然讓客人參與我們的捕獵行動顯得不太好客,但是阿堅是主動加入的,爸爸也沒有阻止,因此我們的“捕獵小團隊”里多了一名新成員。
阿堅跑得很快,它主動承擔了沖鋒的角色,幾乎每一次,它都能把獵物驅趕到我父母隱藏的地方,然后跟它們集合,一起對獵物發起攻擊。
爸爸夸它是一位優秀的獵手,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它能作為我們的成員而留下來。但這個要求遭到了阿堅的拒絕,它是來旅行和尋找伴侶的,我們的領地是它旅途中的第一站,它只想在這里稍作休整,然后離開。
或許是我和阿堅之間有血緣的關系吧,當我和它坐在一塊兒的時候,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
有一次我問它:“你家的家訓是什么內容呢?”
“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團結互助。”
“第三條內容和我們家的家訓真相似!”我說。“那是!或許就因為這個,我和你們相處的時候才會有一種默契吧。”
忽然,“凝聚力”一詞從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來,我多少明白它的意思了。
但我還不能很好地用言語解釋出來。阿堅眨了眨眼睛,看出了我的心思,隨后,它笑了:“總有一天,你會獲得你想要的答案的。”
很快,阿堅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它離開以后,我們又過上了和以前沒有多大區別的生活:起床之后背誦家訓,出去捕獵,一塊兒瓜分戰利品,同時把一些食物儲藏起來,以防旱季時的不時之需。
生活是那么平靜,但我和貝貝對“家”和“家訓”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們發現,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家族,都有一個成員們共同遵循的準則,它是無形的力量,能夠把成員團結在一起。這些準則有的好,有的壞,小的時候,我們會全盤地接受它,慢慢長大了,發現它的瑕疵,開始討厭它,那時候你覺得它是一種束縛,但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它是一份禮物。
當我成為父母以后,我才明白,對家訓看法的轉變實際上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很高興我經歷了這個過程,因為它讓我更愛我的家了。endprint